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是全面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学传统的考试方法是笔试,它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师生教与学的效果,督促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已学到的知识,但当今的改革形势,社会不但需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四有”人才,而且也需要有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四有”人才。基于上述想法,近年来我对政治课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试用口试进行考核。即:变以往的传统笔试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搞好笔试以全面检查教学质量、巩固基本知识;适当举行口试以加强学生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的发展,改革考试方法势在必行。“能力补偿法”在考试中的应用,是探索改革考试方法的一种试尝。笔试和口试是习惯运用的考试方法,而笔试和口试共同存在的问题是考试时每个学生只能单独思考和孤立回答问题,在思维上与其他学生隔绝联系,因此只能起到按教师要求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能通过考试使每个学生引起思维共振、  相似文献   

3.
现行考试方式的弊病和口试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应试教育中笔试的弊端,通过采用口试的方式,可克服笔试中的诸多不足。实践证明,做为笔试的良好补充——口试为对素质教育进行考核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原因 1.考试体制、考试方式的制约虽然我区小学现行的考试方式是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但是计算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方面的数据都以笔试成绩为依据,口试成绩只作参考.相信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投放在口试中的精力对比投放在笔试中的精力,都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5.
检查课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通常又叫测验课。检查课主要有笔试、口试、实习操作、多元检测四种形式。各种形式既有共同的结构层次,又有它们的不同特点。笔试。笔试课的教学结构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1)组织教学; (2)提出检测的目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历史科口试尝试固原县三营一中杨茂福在于夏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学里,考试一般都采用笔试这一传统的方法,这种考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无法检查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等。我认为历史科增加“口试”有一定的好处。在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里,学生表述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三种,可近年来时兴的只有单一的笔试,一张卷子定升降。这种考试方法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我们感到拼音和普通话的技能,笔试考查不了,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笔试考查不了,口算和珠算能力,笔试考查不了。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考试方法作了一次改革的尝试,实行口试与笔试同时并举,分单项进行全面考试。口试项目:语文科有拼音,查字典,用普通话表情朗读,背诵,复述等,数学科有口算、珠算、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口试命题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如语文,低年级以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说话为主,三、四、五年级以查字典,朗读,背诵、复述为主。利用早读时间分别进行口试。  相似文献   

8.
一、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概况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简称BEC)考试是由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与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商定在我国举办的考试.它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阶段.笔试由阅读与写作以及听力两部分组成.笔试中获得A、B、C、D等级的考生将获得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领发的BEC证书.只有获得A等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口试,口试后获得Ⅰ、Ⅱ级的成绩将在颁发的证书上注明.  相似文献   

9.
考试改革的关键在于考试形式的变革。因此 ,我们一直把改形式单一的笔试为“口试 +笔试 +综合试”三结合形式作为我们的考改工作思路 ,并在小学数学、语文两大学科不断进行充实、改进 ,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探索出了一种较为可行的“三结合”考试形式。一、口试 :抓表述口试采取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形式 ,保证每个学生每一学期测试一次 ;数学、语文测试时间分别为 10分钟。重在突破学生的口语表述 ,以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弥补单一笔试的不足。数学学科的口试分为“速算”、“概念的理解”、“应用题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考查方法,可变笔试为口试。从计算、概念、应用这三种题型出发,分析"笔试"的弊端,探究合理的"口试"方法。同时,这也是当代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师范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82年开始以来,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从只考笔试,到口试、笔试兼有,再到只考口试,一步步地稳健、扎实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2.
小T信箱     
读者“广法”网上来邮询问有关口译考试的报名机构和考试程序。答:根据“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网站上的介绍, 《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每年开考两次:3月中旬和9月中旬的一个周日为综合笔试,合格者可参加口试。笔试成绩合格者有连续四次口试机会,即两年内有效。笔试报名时间为考试前3个月、即:参加3月中旬笔试的人员,需在上年12月中旬报名;参加9月中旬笔试  相似文献   

13.
谈口试、操作考试的作用与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口试、操作考试的作用与特点一般来说 ,笔试是各类考试的主要方式 ,特别是在升学或大范围考试中 ,几乎成为固定的唯一的一种模式。高等学校的学期结课考试通常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 ,但其对于学生能力测试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于是 ,口试、操作考试作为一种对笔试的补充而被大量引入高校学期考试中。比较而言 ,口试、操作考试方式的特点如下 :(一 )口试法所谓口试法就是在主考的面前 ,被考者用口述的方式回答问题 ,主考根据回答的正确程度给以评分的考试方法。口试法实际上是主考与被考者之间的口头对话。主考可以用考签、录音带、幻灯片、…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评价的渊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却产生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美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以下五个阶段: 一、早期的考试制度 考试的形式有口试和笔试。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多采用口试法,即教师向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作答,以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由于口试法不能向各个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所以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进行比较。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渐多,口试法要从多方面考查,在时间上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基于这些原因,口试很快为笔试所取代。在西方,笔试创自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1845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Horace·Mann)倡导下,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进这种考试,后来在美国逐渐推广和发展起来。不过那时的笔试方式主要是写论文或用同一试题同时考查全体学生。这样固然省时经济,但评分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试题太少,也不能检测全部知识。为矫正此弊,力求使考试客观化,便产生了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以下简称PE幅)中的口试考生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笔试人数,这在客观上需要大量合格的考官参与口试工作。为了加强对口试的质量监控,保持口试的规范化和评分的一致性。确保口试的效度和信度,笔者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年选拔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将举行三次。第一次考试定于3月25日,考英语、日语和俄语,其中英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第二次考试于7月1日,考法语和德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第三次考试于9月16日,考英语,口试于笔试的次日举行。今后英语水平考试(EPT)的试卷结构将由 PETS5(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5级)代替,合格分数线调整为:笔试总分60分以上(含60分),其中听力部分得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评价理论的历史沿革教学评价理论的生产,究其历史根源来说是源于对学生的学力测验,即考试。在古代中国,自隋炀帝置进士科始(公元606年),沿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的封建科举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关于学生学力检测、评价制度。但是,这种制度缺乏对人的全面科学的考察,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十八世纪以前的西方各国,学校教育尚未正规化,学校考试主要是口试。1702年英国的剑桥大学先以笔试替代口试,开西方学校考试笔试之先河。1845年,美国波士顿市率先在美国以笔试取代口试,后逐渐在美国普及。由于笔试的客观性与可靠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口试可以起到笔试不能起到的作用。如便于了解、检查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心算能力,讲话的口才、音量、姿势、表情等基本情况,同时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一进校,我们就采取三条措施,坚持经常性口试训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春岭 《湖北电大学刊》1992,(2):57-60,F003
《普通话》是师范类的必考课,其他专业的学生可选修此课。《普通话》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于今年五月二十日开考,用省语委制定的统一卷,闭卷考试;普通话基础知识部分占70%,汉字规范问题占30%;口试开卷考查,学生可自选一套口试题考(见这篇指导后半部分)考试时间控制在六月下旬全部考完,  相似文献   

20.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导游职业,想要跨入导游行业,导游资格考试是第一步。在校学生理论水平较高,准备笔试较容易,大部分学生感觉难以应对的是口试,而每年导游资格考试中的口试科目也成为在校学生顺利过关的最大拦路虎。为此,以导游口试为出发点,对学生在口语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