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大概就是“你”了——“你太不像话了!”“你真是槽透了!”“你应该……你不应该……”在一片“你你你”的批评、质问乃至斥责声中,孩子或惶惶然, 或茫茫然,或愤愤然,效果都不怎么好。效果不怎么好的原因,固然可以从孩子自身去找。但是家长不太讲究教育艺术,恐怕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试想,连珠炮式的“你你  相似文献   

2.
题目从“中秋节”“三峡”“电脑”话题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或到图书馆,或实地调查、采访,或上网,搜集你所需要的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专题小论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新人教版)提示:论点、论证、论据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在本文写作中要以此为支撑,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又要条理清晰地对提出的观点加以阐述,并能组织相关材料进行证明。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语言力争简明扼要。对于“中秋节”,可以紧扣节日的来历、传说和民族风俗等方面,写出节…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上期我给你推荐的《三字经》佳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你记住了吗?当你或举书诵读,或闭目吟诵,陶醉在美妙的经文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时,你会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悄悄地雕琢着我们童稚的心灵!愿《三字经》陪伴你健康成长!一起来看看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有哪些精彩内容。主持人:小博士  相似文献   

4.
第2小题命题者以为正确的B句恰恰是错误严重的语句。首先,关联词“尽管”后是“包括了”,“但又”后是“超越了社稷和民族”,那么“包括了”当与“超越了”作为并列的成分作谓语共同带起“社稷和民族”这一宾语,可这种标点法混淆了语句结构,使语脉不畅,影响了表达。其次,后半句从意义上不应是转折关系,哪有“他的学业成绩尽管赶上你但又超过了你”这种表达?这种方式应是递进关系,该用“不仅……而且……”或“不但……而且”之类的关联词语。(山东/董宝礼)?第5小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要求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C…  相似文献   

5.
5年前,若要问起贵阳民族中学,所知者寥寥无几。今天,贵阳民族中学的名字在贵州省已是尽人皆知。即使相隔千里,你只要在网上输入学校的名字,也能轻松地与它进行“零距离”接触。从封闭到开放,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贵阳民族中学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而这所学校跨越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韩小梅——贵阳民族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意外”地当上校长2001年春天,贵阳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在众多竞争者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语文教师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贵阳市民族中学校长、党总支副书…  相似文献   

6.
某哲人曾说,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是个悲哀的民族。我认为,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爷爷不是一个好爷爷。我要当个好爷爷,所以,我要对孙儿鑫博使用大拇指,说一声:“鑫博,你真棒!”你一餐能“消灭”一碗米饭或是10个水饺。你真棒!你能自己脱外套、脱裤子、脱鞋子,上床睡觉时也不用大人哄着。你真棒!你能用积木搭成高楼、汽车、小房子甚至宇宙飞船的模型。好丰富的想象力啊。你真棒!你和我唱《蜗牛与黄鹂鸟》时,不仅听出我跑调儿了,还及时给予了纠正。你真棒!你下坡时不慎摔了一跤,膝盖出血了,你居然用小手一拍胸脯“:我是超人,不怕!”你真棒…  相似文献   

7.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我们把“桃、剑”与“菊、刀”都作为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符号象征。因此,我们对它们进行比较,只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模式进行比较,而不是着眼于“桃”与“菊(或樱)”两种植物的比较,或者“剑”与“刀“两种武器或工具的比较。 “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它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的确,各个民族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例如,只从优点方面来看,德意志民族的抽象思辨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当然要有自己的精神。首先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培养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我倾向于认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法,一个专制文化中、一个被称为“吃人”的文化中,是不太可能有什么丰厚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或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不应该从“圣人”的言论中寻找的,更何况“圣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今天看来,也存在着问题———无非是更好地维护等级的、专制的统治,所谓“民本”,也不过是使“民”能心安理…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一堂阅读教学观摩课、研究课中,执教者们都懂得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来辅助呈现教学内容,于是声、色、光、电粉墨登场。但是孩子们在这声色光电的眼花缭乱中又获得了些什么呢?在教学设计中孩子不是真正的主人,而是老师言语里听话的“木偶人”。对于一篇美文,“你喜欢哪个段落,我们就从那个段落学起”,“你想读哪几个段落,哪你就读这几个段落”,“你喜欢哪个句子,你就读哪个句子,或就从这个句子学起”等等,这同样把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搞得支离破碎,是“分析如山”、“问题如山”的最新翻版。而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真正的美却在这浅层的演绎中隐遁了,消散了。在语文世界里,孩子们心灵的双翅在未展开前就己折断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失语”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盛行“汉化”“胡化”之说,即把一些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推行一些改革措施称为“汉化”,而将部分汉族采纳少数民族文化或习俗称之“胡化”。对此,笔者难以苟同,特辨析如下。其一,从“汉”“胡”两字作为族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10,(4):46-47
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予的信息在审题时不可忽略,“一路”一词需写出一段经历或展现一个过程。“与你”两字要读出“与你”的一个对象,要从。我”或“他”的角度入笔叙述。“同行”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重点写“你”的故事,二是“我”或“他”需是亲历者,或是旁观者。按常识,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比较讨巧。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单元对其进行整体解读,厘清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此基础上,对“你知道吗”进行创造性使用和二次开发。在整合时,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材料,或打破重组,或借助手段整合,将静态的“你知道吗”动态呈现,使得原本的“清粥小菜”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道“大餐”,在通过“起”“承”“转”“合”的路径让“你知道吗”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龙吟: 下文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回首自己对古文从抵触厌倦到沉潜思索的转变,她由衷体悟到:“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看似与古文毫无关系的国际关系,也能从东方古老的智慧与哲学中汲取养料。其实。古诗文的“有用”和“无用”,只在于你用怎样的价值判断来衡量——站在“功利”之外,你才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今天的“赛场风云”不谈“古诗文阅读大赛”本身,而希望藉赛场之外的空间提供给你更宽泛的视野来认识包括古诗文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读了前篇关于“童话”的文章,也许你的心中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好像你讲的不是“故事”!在你的印象里,“故事”也许是很长很长的,从“有一天”开始,要有许多“以后”、“突然”和“想不到”之后,才会有表示结果的“终于”。孩子,你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是的,许多故事都会有情节,正是这些情节的变化,才使故事里一个个角色的命运变得让人担心、挂心或动心。也正是在这些被牵动的情感起伏中,你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同时,也把那一个个角色,装进了记忆的宝库之中。你知道吗,那些让人感动的“情节”,同样可以发生在你身边,因为在童话故事里,不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放飞梦想     
在“One world,One dream”的感召下,在“我和你”的旋律中,北京2008奥运会成功举办,给全世界留下了无数惊叹,一个民族挺直了腰板,无数华夏儿女放飞着自己美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地给予评价 ,或赞赏有加 :“你的发现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你真是太聪明了 ,比老师想得还要好……”或委婉引导 :“你想得真好 ,只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如果再简洁些就更好了。”或是激励性地批评 :“嗯 ,你说得虽然不够正确 ,但能勇于发言 ,精神可嘉……”在多数情况下 ,这种适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一次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站》一文时 ,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8.
当你看到电视屏幕中,昔日的“钢琴神童”郎朗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翻飞舞动时,从他手中流出的美妙旋律冲击着你的耳膜,你心中一定会充满了对他的崇拜吧?再看看我们的身边,你一定曾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或是校园里的展览栏中看到过身边同学的才艺展示,他们或弹一手好琴,或写一手好字。你会发现,在许多老师、家长的心中,这些拥有他人不具备的一技之长的学生,看起来就如同“天之骄子”。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一个外国人在与你交流的过程中,问道:“你们的民族有历史吗?”我相信,你一定会马上回答:“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这个老外继续问:“你为什么说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也一定会马上回答:“我们许多文物(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老外继续问下去,你可能会带他去博物馆,让他眼见为实。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总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来,保存起来,流传下去,也正因为此,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历史,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雄浑广袤的中国西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的中国西部,沉积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资源富集的中国西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你是一位能歌善舞、热情浪漫而又喜欢抒情的人,你极有可能首先把西部艺术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联系起来。你很容易从“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音乐形象中幻化出辽阔草原意境的壮美,又会从孔雀开屏中联想起傣族舞蹈的优雅;你会想到回族“花儿”的悠扬,陕北民歌的高亢,还有纳西族声声悦耳的古乐,雅鲁藏布江畔翩翩起舞的“锅庄”。如果你是一位志趣高远、博古通今而又富于想象的人,你极有可能将蜚声中外的西部古典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