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理论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制,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直接效应和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具体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两条路径促进中国总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第二,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第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第四,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创新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全球价值链升级已成为经济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首先梳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协同演化路径,分析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机理与存在性两个方面的国外研究文献,最后结合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的前沿研究,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亚萌  田应东  杜盼盼  魏凤 《资源科学》2021,43(9):1849-1862
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缺位,导致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失败的案例持续出现,损害了参与主体各方的利益。“走出去”企业如何通过耕地投资项目实现与东道国长期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推动海外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不同参与主体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有限理性行为,构建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为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企业、东道国政府、东道国土地所有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个演化稳定点可达到稳定状态,分别对应三方主体不同的策略选择;②中国企业在进行“独立经营”或“合作经营”的策略选择时,往往对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策略选择的反应更为迅速,演化路径更为敏感,而东道国政府实现均衡状态所需的时间最为漫长,演化路径最为平稳,策略选择受到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土地所有者的影响较小;③东道国政府的“损失厌恶”心理往往使其在制定有利于中国企业政策的“高支持”策略时犹豫而缓慢,在制定不利于中国企业策略的“低支持”策略时坚定且迅速,这对于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④中国企业在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离不开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当中国企业选择“独立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小,而选择“合作经营”策略时,受东道国政府“高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大,此时需要考虑东道国政府策略选择的倾向性与可能性。最后,为中国企业营造稳定的海外耕地投资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新格局与中国新矿产资源战略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系统分析了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和资源格局演变趋势,指出未来10年东西方经济地位将发生逆转,各方势力在亚洲的角逐将愈演愈烈;全球资源供需短期将供过于求,2020年后亚洲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并助推非洲在全球矿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美洲将藉由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成为全球能源新供应地,并对世界能源和地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降低;资源需求将出现分异:即煤炭、铁矿石、铜、铝等大宗矿产需求将逐步下降,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稀土、铂族、铌钽、萤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持续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中国国内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堪忧,矿产资源总体对外依存度将维持高位。基于对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和资源格局的研判,提出中国矿产资源战略应实现两大转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由“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向“最大限度利用境外资源,合理保护国内资源”的战略转变;二是矿业“走出去”实现由单纯的获取或占有海外资源,向“经略全球资源”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但其中的悖论是,这些国家有着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倾向。首先梳理经济学研究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大量文献,从技术差距、规则标准、国家战略、国际政治、产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进而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发展悖论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化解悖论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大国内需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提升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网络嵌入模式中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种网络嵌入模式的组织方式表现为:本土企业既嵌入"蛛形"生产过程,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双边平台,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从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同时,本土企业又嵌入"蛇形"生产过程,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与合约制造商的协调能力等,从而发展为全球价值链"金字塔"顶端的领导型企业,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我国基于内需市场驱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治理结构、基于租金分配的协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的经济效应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提出了一个分析高技术产业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相互关联的新框架,即以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加权的国内完全增加值衡量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国内完全消耗系数的部门构成衡量国内价值链状况,两者通过国内投入结构相互影响。通过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与跨国的横行比较、以及实证分析发现,国内价值链的高级化会明显地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1)高端型和生产型投入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资源型投入越多反而不利于一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3)中国已逐步由资源型投入为主转到以生产型为主导,但高端型投入的严重低下,将是制约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瓶颈。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了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巍  章恒全  毛广雄  陈淑云  张陈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83-2294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并在考虑滞后一期的基础上,分别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各类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层面,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投资均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呈倒“U”型形态,但需警惕航空、水运投资与能耗之间“N”型形态;②区域层面,交通投资与能源消耗存在倒“U”型形态(西部水运投资整体不显著);铁路、公路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大,经济越发达地区投资拐点值小,反之则大,航空、水运投资拐点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小;③进一步分析发现,铁路、公路投资对降低能源消耗作用最大,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建设有利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低能耗产业发展(如旅游等)。通过全国和区域数据验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有助于“三去一降一补”目标的实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根据广东省2010-2017年16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对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行业异质性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制造业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措施;完善信贷、财税、数字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制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对2005-2007年52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匹配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设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两个指标,刻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吸收机制和知识再创造机制,从多维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但没有促进母国研发产出的增加;异质性投资动机和异质性东道国对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寻求型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而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则有一定抑制作用;投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的研发投入,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促进了母国的研发产出。  相似文献   

10.
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于促进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弥补资金缺口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更多地吸引FDI,并使跨国公司的利润目标与中国的发展目标相协调,成为当前外资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FDI的效果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白洁 《科研管理》2022,43(7):200-208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并从投资特征视角分析了OFDI生产率效应的差异性。结论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绿地投资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而跨国并购对当期和多期TFP均产生积极作用;(3)技术寻求型OFDI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当地生产型OFDI的生产率效应具有滞后性,而商贸服务OFDI的生产率效应并不显著;(4)在高收入水平国家(地区)投资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低收入国家(地区)投资对企业TFP的作用并不显著。上述研究为高科技企业理性选择对外投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8):1495-1504
准确而全面的海外耕地投资信息,对于“海外耕地投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国家决策部门引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耕地良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RAIN数据库、Landmatrix数据库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资料,构建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得到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主要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耕地资源丰富的国家;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和交易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东道国分布更趋广泛;中国海外利用耕地规模还非常有限,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占国内耕地的比例只有2.0%,利用海外投资耕地生产并进口到国内的粮食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更低,比重在0.5%以下。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宣传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正义性,以及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企业“走出去”寻求更高技术对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寻求动机视角采用中国OFDI企业数据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OFDI技术寻求动机越强跨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即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越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2)OFDI技术寻求动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具有企业异质性而且在东道国与地区异质性上也存在差异。由此,本文认为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寻求更高技术可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实施“走出去”寻求技术应考虑异质性影响,做到分类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粗放型的低端代工生产模式已难以持续。代工模式割裂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联系,使得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微笑价值曲线的“洼地”,产业价值链增值能力弱。随着全球经济的“软化”发展,服务化增值已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主要增值点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服务化转型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价值链由于其驱动力不同,“服务化”增值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服务化增强型价值链优化路径,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化战略,以最终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基于服务化增值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陈伟宏  王娟  张鹏  曾萍 《科研管理》2021,42(9):79-86
针对现有服务要素内容作用方式、重点不清晰的问题,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协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1)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并不一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2)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不同服务内容投入、促进要素资源重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重要;(3)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跃迁过程中,要素投入内容重点和方式发生改变。本文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面临新的调整和升级,以个人计算机产业(PC)为例,陈述了全球价值链下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思路;提出企业主动嵌入全球化生产体系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最后以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