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式。产业集群具有聚集效应、协同效应、晕轮效应和区位效应等竞争优势,它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并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在引导定位、完善政策、推动园区、扶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对产业集群进行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传统和政策扶持,江西省产业集群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集聚效果.但是由于该省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要使产业集群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营造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相协调的良好环境,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省产业集群相融合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全球行业领先者,其本地嵌入程度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嵌入"、"网络嵌入"到"本地嵌入",其涵义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跨国公司的本地嵌入程度,对跨国公司自身及东道国本地经济的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程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地方产业集群区位因素、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全球价值链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投资产业集群的产量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低的边际成本和东道国缺乏需求弹性的市场结构。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其消费者所获得的福利也就越多。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西部地区出现结构性矛盾突出、机制不灵等一系列问题。西部大开发的决议提出之后,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该文认为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集群所表现出的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结合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提升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群竞争力,一方面要做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群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大力促进自主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巨大优势,把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国公司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与国际知名品牌培育的内涵和内在机理,结合我国跨国公司的培育进程及目前发展模式尚存的问题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消除区域和地方特色发展的意义,反而加强了其发展的重要性,是当代跨国公司培育的重要区位优势源泉。在中国实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跨国公司的培育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培育的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在经济基础和人才等方面的独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三大因素七个变量八大指标分析影响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广东省进一步加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需缩小收入差距、发展产业集群、改善投资环境和创新引资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进程中产业集群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自主创新进程中产业集群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阐述产业集群内涵及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优势,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资在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呈现各地竞相引进外资的局面,但外资的迁移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始。如何留住外企,成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如果外资企业过于依赖本地优势.将会出现锁定现象,使得依托跨国公司战略空间集聚效应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具有内在的封闭性。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演化中外企扎根失效与锁定效应.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完善集群自组织机制,使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小型跨国公司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一批中小型跨国公司开始进入许多新兴领域,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生力军。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具有产权优势、速度优势、比较优势、出口带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融资困难、信息匮乏、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不足等问题。而要推动我国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健康成长,一是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二是扩张中小型跨国公司的生存环境;三是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四是构建中小型跨国公司的集群组织形式;五是营造良好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发展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安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建立了合肥和芜湖两大动漫基地,拥有大量动漫企业和动漫制作人才,加之动漫市场需求旺盛和政府政策倾斜,使安徽动漫产业具备集聚优势。但安徽动漫产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缺乏原创人才,也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两基地间也未形成竞争优势。动漫产业要形成区域集聚优势,动漫企业应利用现阶段的政策机遇,强化高等生产要素,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战略与结构,拓展动漫产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纵向企业网络具有沿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层级性特征,并具有整合优势和节约交易成本等优势。跨国公司对华电子信息产业R&D投资通过改变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纵向企业网络中的层级影响纵向企业网络优势的形成和发挥。一方面,跨国公司R&D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向技术开发中心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纵向企业网络向更高层级跃升:另一方面,跨国公司R&D投资呈现出较强的技术封锁趋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纵向企业网络优势的形成和增强,关键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在标准之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来临,跨国公司出现一些新趋势:跨国并购浪潮加剧,根据全球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其经营战略发生根本性变革,研发机构外化为一个独立的投资项目。跨国公司格局的转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走向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取消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和增强劣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生产体系的不同价值链;立足于世界与区域产业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4.
动态比较优势与广东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广东经济结构必须遵循比较优势规律,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向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在关注广东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广东产业升级、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梁广中 《茂名学院学报》2012,22(2):69-70,88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三项主要职能。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广东省茂名市,而茂名既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又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如何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这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人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经济总量,并不能掩饰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要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结合广东的实际,完善和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探讨山区发展的各种可行战略。比较优势等战略在促进广东山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行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是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必须建设区域性要素市场,实现区域市场体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吸取海外跨国公司的经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好适合的跨国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构建CAFTA以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广东要发挥地缘优势和传统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开拓新东盟四国市场,扩大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推动广东和东盟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泛珠三角”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提出的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广东、湖南、江西在内的九省、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9+2”模式。“红三角”一方面有着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产业集群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产业经济研究重要的前沿课题,并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观点。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地区竞争优势为各国及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经济的思路,实践证明,以集群为导向是科技园区的正确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产业集群研究形成的相关成熟理论,试着从集群角度分析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