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初为杂剧之始”的关汉卿,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剧本,而今流行在世的元代杂剧剧目七百三十七种中,关汉卿的剧目就占了六十种以上,保存至今的全本元杂剧有一百六十种,而关汉卿占了十八种,在有姓名可考的二百四十一个元杂剧作家中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杂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元杂剧具有市井文学特有的通俗性和平民性,从而形成了其平易通俗、本色自然的风格;以及大量使用俚言俗语。这两点都与元代社会的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而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勾栏瓦舍的演唱空间不仅使关汉卿杂剧的内容趋于平民化,使其成为"俗文学",甚至影响到它的语言。关汉卿的杂剧创作较之前代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更多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地反映了元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反映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杰出成就,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关汉卿杂剧在明代的传播和接受的考察,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并不十分喜爱关汉卿及其剧作,这既和关汉卿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滑稽佻亻达、玩世不恭的个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其杂剧作品具有过于浓郁的俗文学品性,与明代文人在戏曲创作中崇尚雅化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作为元代曲坛上影响深远的大家,关汉卿与马致远的杂剧创作既呈现出时代所赋予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总体来讲,关汉卿杂剧较为密切地观照现实生活,充溢着浓烈的战斗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马致远杂剧注重观照自我,其剧作抒情达志多于故事的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案头之戏。”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散曲与杂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的散曲与他的杂剧在思想倾向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他的散曲常常能够突破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念 ,而他的杂剧在主题上则显得相对保守。这种现象的出现 ,与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思想 ,逐渐成熟的中国俗文学叙写范式 ,当时文人独特的创作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杂剧家萧德祥杂剧存目有五种,皆为改编剧。其剧目和题材与关汉卿、王实甫、无名氏的作品多相同,内容主要改编宋、金公案故事。萧德祥杂剧改编与杂剧史上“次本”、“二本”现象有关联,典型地反映了元末明初杂剧承续了以前杂剧二度创作的传统,与当时较为流行的改编之风有关。  相似文献   

9.
隋慧娟 《当代电大》2004,(1):73-74,77
1 元明杂剧创作综述 一般了解: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各期特点元杂剧剧本形式的特点明杂剧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元明杂剧创作主体的不同及其引起的元明杂剧的差异 2 关汉卿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时代受不同价值观影响,对关汉卿杂剧尤其是其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的文化思想意义作出了不同评判。我们认为《窦娥冤》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感,立足于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进取精神和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使他的剧作锦上添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就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关氏的杂剧代表了我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在戏剧史上有深远影响。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他透过笔下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人民的心声。其作品人物形象的人格理想不仅丰富而且独特,有很高的范型作用。其现存的十八种(个别作品仍有不同看法)作品有不少剧作的艺术生命力非常强,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杂剧创作中以关公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充分反映了宋元以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关公崇拜文化现象,并展示出鲜明的"华夷之辨"题材倾向,在艺术表现上则以通俗、生动见长,有"曲尽人情"之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复杂创作心态,这种心态集中体现在他的杂剧形象张珪身上,然后论述关汉卿通过三个对比完成张珪形象的塑造,最后,从以上叙述中,总结张珪形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现存的18部杂剧中有4部属于涉梦戏,这些梦幻故事是作家在清醒状态下  相似文献   

16.
戴煜婷 《文教资料》2007,(34):55-57
本文对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出现的地名、刑罚名和官名进行了考证,并据此对"窦娥冤"的创作时间、创作意图,以及关汉卿的思想倾向等阐发了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杂剧中有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似乎至今尚未引起应有注意,就是在以婚姻问题为内容的喜剧中他常以捉弄之法写人物,解决戏剧矛盾;而在描写和恶势力、和敌对势力斗争的正剧中,又常以愚弄之法写被压迫人们和恶势力的斗争,并在这当中表现出嘲弄之情。这一切都是由于他对被压迫人民的爱,对恶势力的恨。这一艺术手法是关汉卿杂剧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表现了他独具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杂剧创作中,三国故事是最重要的历史题材之一。据统计,元杂剧中的三国戏约有六十多种,保存至今的仍有二十余种,而在这众多的三国戏中,无论是就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表现上,关汉卿的《单刀会》都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散曲作为一种诗歌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生到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散曲作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关汉卿虽是一个重要的散曲作家,但其对于散曲的显著作用却被杂剧形成的巨大投影所掩.关汉卿在散曲创作中达到了令人注目的思想艺术高度,这本身就是对散曲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增加了散曲的文化积淀;同时,关汉卿在整个散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的传动作用;使散曲的内在脉息在跨越不同朝代时得以贯通;并因其散曲中思想艺术内在特质的二重性,给散曲初兴、繁荣最后衰微的过程以双重影响.这就是关汉卿对散曲创作和发展所做的三方面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创作于元代的杂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很长的时间,在进入明代之后,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演出需要,艺人势必会对其做出种种的改变。关汉卿的《单刀会》杂剧主要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元刊本出自《元刊杂剧三十种》,明钞本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钞本与明钞本《单刀会》杂剧的异同,恰能向我们展现出明代杂剧演出对元代杂剧演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随着时代的改变,杂剧演出形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