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初"社会小说"在创作宗旨和形态上都是承继晚清"谴责小说"而来的,把小说作为"舆论监督"的工具。民初社会小说虽然没有晚清那么尖锐,但是它们其实是在更加广阔的社会面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内心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霍桑的小说《红字》向来被认为是17世纪英格兰地区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它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解剖,认为"原罪"是当时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根源。但是对"原罪"的解读,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哲学大师黑格尔从认识论的角度重新构建了"原罪说"。文章从此视角出发,结合小说《红字》的文本,对"原罪"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政治小说是中韩近代新小说的开端。中韩近代小说家从相同的国情和传统文学观念出发,为救亡图存的政治理念不约而同地从日本译介过大量的政治小说,以此为基础,两国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政治小说。这类小说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调了小说对社会的作用,重视小说本身的价值,与传统的"诗文"为正统的文学观相比较,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革命",从此政治小说在中韩近代文坛上拉开了"新小说"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主人公"狂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他异乎常人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了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在以"狂人"为例对鲁迅小说中启蒙者思想进行解读中看到:作为传统社会的"独异力量",启蒙者与社会传统有着无法割舍的悲剧性联系,正是这样的尴尬处境造就了启蒙者复杂而又具有超越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小说因"小说界革命"一改其在文体中的地位,小说报刊随之纷纷创刊。综观1895-1916年小说报刊的发刊词,其宗旨可分为三类:一是承认小说具有巨大的社会功用,是唤醒国民、开通民智的重要工具;二是以为小说具有审美性,是文学倾向于美的一种;三是主张小说有消遣、娱乐的功能。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小说在当时主要是为政治、社会服务的,而小说的审美性、娱乐性则丰富了小说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潮流,是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五四运动从高潮到落潮的这段时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王统照等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作家通过其小说创作,表达了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切思考。以五四"问题小说"中的家长形象为切入点,将小说中的家长形象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细致的文本分析中梳理和分析家长形象在五四"问题小说"中的独特作用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透过这一新的视角能够更好地理解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金原瞳的《裂舌》是属于"身体小说"中的一种,可命名为"身体改造小说",它与颓废主义关于身体的认识与描写一脉相承,并体现了当代社会中的自恋文化特征,受制于消费文化,缺乏正常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老的"天时"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古代小说文本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叙事机制。《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不断地通过"天时"观念来演绎社会人生的兴亡律。与此同时,因"天时"变化而形成的天气异常意味着宇宙失序,与之发生感应的社会就会发生变故,这也给古代小说叙事带来了很大动力。另外,由"天时"观念引发而来的"时运"、"时机"之说也对古代小说叙事甚有影响,有的作品借此传达某种人生警悟,有的作品借此形成"天人之道"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先锋文学"兴起以来,"元小说"这个概念就在创作与评论界不胫而走。有人说"元小说"是有意暴露小说虚构行为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有人说"元小说"就是把传统小说的形式当作内容来叙述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13.
小说《日蚀》叙写了民国后期的一场日食,讲述了一串发生在永康镇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主题。从科学遭受"日食"、真相遭受"日食"、伦理道德遭受"日食"三个方面的剖析,挖掘出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一场自然界的日食隐喻一场天昏地暗的"社会日食",从而再现那段黑暗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成廉.戈尔丁代表作小说《蝇王》自出版就受到广泛阅读和广受争议。小说背景处于未来的一场核战争,记录了荒岛上男孩的生存。就此小说,除了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辩论,批评家们还从多个角度对其主题意义以及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但同时这部小说也体现了戈尔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通过这部小说作者谴责了西方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小说中女性的缺席,却正是他从另一个角度来抨击当时社会上蔓延的"父权制",并进一步为读者展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紧密的联系。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的工具,甚至视之为改变整个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中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韩国近代小说的影响,分析了中韩文人在小说观上的交流,重点以韩国文人申采浩为例研究了梁启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的同性爱题材小说《似水柔情》,以身体哲学隐喻中国人生存的权力关系,既有非常强的现实指涉,也体现福柯等后现代哲学家的理论熏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同性爱题材小说文本。同时,王小波既持有文化批判立场,也存在文化逻辑的内在悖论,在"承认同性爱"与"以同性爱关系隐喻社会批判"中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阅读小说的方法很多,但只有用心地"品"才能够体会作者的用意,也才能够真正领略作品的构思美、语言美等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小说写作课作为我校中文系开设只有三年的选修课,自诞生之初就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学生自身缺乏相关储备与写作动力;另一方面,受来自现实社会中的视觉传媒的冲击。"读"、"写"都是"突围"的重点。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书籍推荐会、情节填空、小说接龙、课堂讨论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都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林渤 《文教资料》2011,(16):25-27
本文利用文化空间理论对雷蒙·威廉斯的小说《第二代》进行研究和赏析。威廉斯所创作的"威尔士"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小说《边界》和《为蒙诺德而战》都围绕主人公的威尔士情结展开叙述,甚至以此为主题。本文认为,《第二代》与这另外两部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在小说中关注的是牛津这个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的社会是一个工业主义影响深远的社会。作者写作该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对该社会中纷繁芜杂的现实提出自己的洞见。工业主义就像是一台大石磨,在工业化社会里,无论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都会被它所碾磨,它才是作者谴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