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而由父亲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对其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五位父亲对子女的挫折教育方式进行研究,解读并分析了其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父亲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一股"家庭热"、"父爱热","父性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当今中国"父性教育"缺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时代呼唤"父性教育",父亲应该明确责任,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并参与其中,为孩子成长创造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活泼可爱的孩子深深地吸引了电视机前的父母,当父母们被孩子幼稚、可爱的举止惹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会陷入深思,父亲在幼儿早期的教育中是否如传统教育观念当中那样位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抚养孩子与教育孩子当中,父亲这一角色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父亲对  相似文献   

4.
他刊速递     
<正>《看天下》2013年第30期明星如何当父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亲的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定位为给孩子以知识、价值观方面的教化,生活、心灵方面的关爱任务则交给母亲,由此形成父严母慈的家庭分工,父亲的角色远离了家庭。"爸爸去哪儿了?"——这不仅是孩子的疑问,也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热门话题。《爸爸去哪儿》这款明星亲子互动类节目,不仅向观众演绎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有着优秀的德育传统,十多年来在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前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文化,其中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尤为突出。学校提出了家庭教育新主张———"爸爸是终生的职业""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者""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着力打造"新城爸爸帮"父教品牌,先后开办"爸爸课堂""爸爸智慧云""爸爸书房""爸爸亲子课"等活动,在引导父亲回归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正>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只有父爱与母爱相结合,才能帮助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实际上,诸如《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秀节目之所以能够热播,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让我们开始来反思自己的亲子教育行为:在养育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给予孩子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爸爸的书架     
唐红 《上海教育》2016,(Z1):113
爸爸的书架是家中摆放爸爸书籍的地方,也是在教室里为爸爸推荐的书籍开辟的一个空间。而这并不是全部,"爸爸的书架"更是架起父亲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爸爸去哪儿了"老师,孩子要离家出走,要到她爸爸那儿去,我该怎么办?"小伊的妈妈忧心忡忡地找到我。"爸爸在哪里,为什么孩子要到爸爸那儿去?"我迫切地想知道原因。通过和孩子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小伊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照顾,妈妈监督学习。但隔代的溺爱、妈妈的力不从心、父爱的缺失,让本来就敏感的孩子变得任性、易怒,甚至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爱     
<正>当《爸爸去哪儿》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时,我总会不时地想起郭涛。在节目中这位东北爷们有着与其他父亲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并不一味地宠着孩子,却坚持放养孩子。看着郭涛,我脑海中浮现的全都是爸爸的影子。爸爸总是要求我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这让从小被老一辈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  相似文献   

9.
王伟 《山东教育》2011,(36):44-45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平常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却发现,妈妈们承担了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而大部分的爸爸很少花时间陪孩子,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最近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静思节目火热的背后,是这档节目戳到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敏感神经——父亲教育、男性教育的缺失。据调查显示,目前幼儿教育中妈妈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爸爸,有近七成爸爸基本淡出幼儿教育。他们有可能是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有可能是囿于知识有限,照顾、教育孩子太"烦"。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父子亲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在节目中,爸爸一改往日忙碌、威严的刻板印象,放下急促的脚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嬉戏、玩闹。爸爸和孩子从刚开始的紧张、不知所措到融汇在温馨的亲情氛围中,爸爸收获了温情,孩子则从爸爸那里学会了坚强、勇敢、执着、自信、乐观、责任和独立,其性格、品质的养成有了质的飞跃。在关注《爸爸去哪儿》带给我们的温情瞬间,更应该思索今天父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湖南卫视父子亲情秀《爸爸去哪儿》热播。这个堪称"80后育子样本"的节目让网络上关于亲情和爸爸的话题不断发酵。有网友感叹:"做了10年爸爸了,好像今天才懂得,儿子是这么需要我,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而几个爸爸和孩子单独相处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家长中引发热议和讨论。节目中,没有妈妈陪伴,爸爸和孩子要进行72小时的单独出行挑战,众老爸直呼Hold不住。这种形式不仅让我们看  相似文献   

13.
陈建翔,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妇联"与你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示范传播工程"首席指导。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学习化中国》、《教育哲学对话》、《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湖南,如果谁不知道"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只能说明他最近既不关注新闻,也不看电视,更不上网。"爸爸去哪儿"给无数父母和孩子编织了一个温暖的童话。在那里,他们跟随"星爸"和"星娃",无忧无虑地撒娇、卖萌,让孩子真实、自由地在乡间空气里生活,享受乡村生活的艰苦与放肆。然而回到现实,很多家庭的主题,立刻由"爸爸去哪儿"变成了"孩子考哪儿"。没有了明星爸爸,没有了自由假期,只有繁重学业负担与考哪个"好学校"的焦虑。摆在寻常人家那些大石头、大Kimi们面前的,不再是陌生的乡村和未知  相似文献   

1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地位不是母亲所能完全代替的。而对班集体建设来说,父亲们的参与同样重要。通过成立"爸爸团",让爸爸们走进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爸爸们的个性特质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爸爸们的作用,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文化自信、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是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方面可以借鉴的创新途径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万卡 《家教指南》2009,(9):27-28
当今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成为所有父母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就连那些政界要人们也不例外,毕竟,他们除了是政治家之外,同时也是父亲。孩子需要这样的父亲:自信、有属于自己的环境、能成为精神成长的楷模、生活健康。中国有句老话,虎父无犬子,模范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充满竞争和机遇的21世纪里,身为国家首脑的爸爸们各出妙法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7.
你可记得朱自清笔下那位越过月台留下匆匆背影的父亲,你可曾感受到"父爱无言""父爱如山"那份深沉。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新鲜词汇不断涌现在公众视野中",丧偶式育儿"是其中的高频词汇。公众开始关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爸爸,去哪儿》将父亲教育拉入了公众的视野,家庭教育承担着情感教育及价值观传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图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为父亲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入点。本文重点分析《我的爸爸叫焦尼》《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爸爸》《朱家故事》这几本图画书中的父亲形象,总结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最后,期望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父爱,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16,(4):4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能少了父亲的参与?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父亲是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塑造者。"父爱如山"正是对父爱坚毅、深厚无边的最好注解。但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为了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本刊特举办"父爱伴孩子成长"图文比赛。主题要求:自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征稿时间:以"父爱伴孩子成长"为主题,用文字或摄影作品去反映家庭生活中父亲与孩子在一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3,(12):118-123
《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收视率—路飘红,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关于爸爸育儿的热议。我们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节目组,详细打探“星爸”们带孩子的各种细节,同时也请来了育儿专家,为我们轻松解读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