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看了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作品,深为金先生的“命名之道”折服。中国人一贯注重名、字的拟定,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一个人有名有字不足怪,还要有号,这也是中国有文化人的常见现象,金先生笔下的江湖人物几乎人人名、字、号俱全,更属少见。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说过这样的的话:一个人的名字也许说明不了什么,但一个人的号多半是有意思、有意义的。可以说,金庸小说中人物绰号对人物的形象、性格起到了概括和提示作用,简单易记又非常有特色,可谓一“名”惊人。本文试从修辞角度来探究金先生书中人物绰号的命名对象、命名方式和命名手段。…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文章根据在欣赏<红字>的过程中由红字"A"引发的联想,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把通过情节联想到的一系列带有字母"A"的英语单词串在一起,进而细细品味霍桑大师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观点,以及他所刻画的海斯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赏析了霍桑的小说<红字>,对小说中红色字母A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红色A字蕴含了"美国"这一深层次却容易被广大学者们所忽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院诗歌"却常常被很多人等同于带有贬义色彩的"学院派"诗歌而遭受轻慢的误读与贬损.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学院诗歌"这一命名的意味及其与1980年代"大学生诗派"之类称呼的语境差异?文章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学院诗歌"所处身的特殊的大学文化及其现代历史语境,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人们在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诗歌方面存在的既有误区,以有助于对中国当代"学院诗歌"历史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作家。《额尔古纳河右岸》作为迟子建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百年沧桑。小说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以及鄂温克族的特有神秘文化。对于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鄂温克族带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文化;二是小说所表达出的仁爱的儒家思想;三是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消逝的痛惜。  相似文献   

7.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8.
张艳菊 《海外英语》2014,(21):227-228,230
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贡献之一就是首次将香格里拉这一"乌托邦"和"天堂"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中西文化杂糅现象的分析,力图揭示作家文化多元的意图无法掩饰其强烈的文化优越感,西方对香格里拉的接纳和认可是以对西方文化的尊崇作为前提。只有通过与西方文明的交织才能实现中国文化这一被边缘化他者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朔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位高产作家,对于王朔的作品,几乎从青少年到老年,可能都会看过他的一两部影视作品,如《我爱我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红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连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都说: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王朔和王朔的作品召唤来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却被大多数作家和知识分子冠以"痞子作家"并成为争议最多的作家呢?他又是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去征服广大读者的呢?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在哪里?他对中国近20年的文坛又作出了哪些影响呢?为什么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会也在作家群中掀起一层层波澜呢?甚至连他面对媒体那赤裸裸的狂言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语的代言人,而文坛上对王朔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坛及文化现象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以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把握审美对象并颇具道家色彩是阿城小说的一个特点,作家也因此被认定是道家文化和寻根小说的代表.但阿城对此并不认可.确实,如果我们把阿城置放到更大的历史景致中来探讨,就会发现阿城小说并非如此的单一,而是具有丰厚而复杂的内涵.在舒缓的叙述背后,作家以阴冷的"弑父"目光审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观照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中国人种种触目惊心的变相和"自我"迷失的荒诞场景.因此,阿城的小说创作并非向传统文化的回眸,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透视当代的"中国文明"、当代的中国革命和当代中国人灵魂的境况.  相似文献   

11.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女性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这部女性发展小说描写了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境况。作者以一种儿童的"沉默"来反映自己生活周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表达了摆脱传统西裔女性悲剧命运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乙鸣 《中学文科》2000,(1):13-14
首先要搞清这一考点一般情况下包括哪些内容:中国古代作家所处的时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作家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名作品的体例、命名;某些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诗歌、小说、戏剧、散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杂记的特点及分类;在学史上有影响的学流派、学社团和学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文革"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中,以"文革"作为题材和叙事对象的小说是创作数量最多和涉及作家最众的一种小说类型。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并不能简单视为一般类型的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历史反思、社会群体记忆的建构、民族创伤情感的弥合等多重意味的文学命题。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来理论界和批评界对文革题材小说及其叙事的研究,分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不足,同时指出了学术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长篇小说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韵味,且其作品始终围绕着一个"情"字来维系乾坤。她的小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建构出自己的特色:一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倾力塑造,二是营造亲情、爱情、乡情的氛围,三是为主人公选择依靠佛禅文化寻求超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一篇小说--<窗>,让我们看看窗内窗外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好吗?现在把课文发给大家,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不动笔墨不读书"哦!希望大家在阅读时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  相似文献   

17.
童年经验对于一位作家创作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余华小说中常有描写"血""死亡"以及暴力的内容,并带有鲜明的海盐特色,这与其童年经验是密不可分的。海盐的风光、医院的生活以及"文革"的体验都能在余华的小说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何写。你们来听这个讲座,目的当然是想学到写作的本领。但是,为什么想学写作呢?这是一个不能不问的问题它关系到能不能学成,学到什么程度。一、真正喜欢是前提一定有不少同学是怀着作家梦学写作的他们觉得当作家风光,有名有利。现在中学生写书出书成了时髦。中学生写的书,在广大中学生中有市场,出版商瞄准了这个大市场。中  相似文献   

19.
在一本书上看到,南京作家苏童吃草莓吃醉了,躺在白洋淀边上的旅馆里说着美丽醉人的痴话。草莓也能把人给醉吗?打死我也不相信,可苏童真就让那些毛茸茸的鲜红的草莓给醉倒了,并写下了一篇小说叫《白洋淀,红月亮》。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酸酸甜甜的,确实有一丝草莓的滋味--这就是我喜欢苏童的原因吧,因为我也喜欢草莓。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返回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个体为特征的"寻根文学"风靡文坛,从而出现"文化寻根"的文学现象."五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次大的断裂,于是一些作家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