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典诗歌的教学重在品味诗境,感受其思想、艺术的恒久魅力。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即引导学生以美读、改写、表演,绘图,以诗解诗,联踉生活等形式建构古典诗歌的情境,体验诗人的情感,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很多文史著作都有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记录,无数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记叙了灾害的发生时间、过程及后果.清代大诗人吴伟业有14首以自然灾害为题材的诗歌.其灾害诗可分为两大类:水灾和雪灾.吴伟业灾害诗根植于现实,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寓湘诗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艺术世界,作为寓湘诗人中的佼佼者,柳宗元、陈与义的在湘诗作颇富典范价值:一方面他们的寓湘经历和诗作的情感内蕴具有代表性意义;另一方面他们的诗歌个性鲜明,特别是诗作的意象及其特征各有千秋。柳宗元、陈与义的诗歌丰富了寓湘诗的艺术世界,提高了寓湘诗的艺术品位,或许也为文学与环境、文学家的养成等命题提供了有益的资证。  相似文献   

4.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的外化。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即言诗缘情而发,文辞绮丽优美。读懂诗歌的关键,就是要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等特点,了解诗歌隋感的这些特点,对于读懂诗歌极有帮助。笔者拟以一些高考诗歌为例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6.
"送别诗"是表达诗人离情别离的诗歌,古往今来广为传诵,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对"送别诗"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恶之花》中的《酒魂》,诗人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黑暗的鄙弃,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诗人以酒代诗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李瑞敏 《海外英语》2014,(10):201-204
作为玄学派诗人的创始人,约翰·多恩因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而著名。诗中感情的表达与其它诗不同,通过推理和辩论层层展开,而不是简单的抒发感情。《别离辞:禁止哀伤》是多恩玄学诗歌中最出名的一首。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非常经典,形式中所采用的文学文体学技巧值得探讨,因为这些技巧是诗歌艺术之美的一部分。该文将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这首诗,从而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9.
卞之琳的智性诗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演变;诗人强调其诗歌表现的是真情实感而非智慧,他将智性理解为让世界万物显现的魔力,这一理解源于艾略特将智性作为诗歌表现情思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睿智这一思想;民国批评界对智性的理解有三种,分别是作为诗歌内容的智慧、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的理性和诗歌艺术表现中所体现的机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批评者将卞之琳的智性诗中的智性作为诗歌的表现内容而非诗歌表现的艺术,这是对西方诗学中智性这一概念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诵读教学与中职学生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诗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渊源流长,灿若繁星,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漫步在这个艺术世界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可以窥见折射出时代之光的人的情感世界。古典诗歌传达着诗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熊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4):117-118
17时期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跳出了彼特拉克诗歌传统,从语言、情感以及音响层面上看,它标新立异,奏出了一组和谐的变奏曲。着重从多恩诗对彼式诗解构的角度来探讨多恩诗歌的主要特色及其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产物。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是说诗缘情而发,精妙无比。读懂诗歌的关键,便是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了解诗歌情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瑛是四十年代的一位青年诗人,他自 43年至 49年近六年间发表的二百余首诗歌,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诗从心出”,情感是诗的生命。李瑛总是在诗中点燃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中铸造了自己的诗篇,正所谓“诗心如火”,李瑛诗歌的情感特征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定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品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诗人与诗论家无不关注诗歌意象。闻一多作为一个探索性诗人,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Poetry诗     
诗是什么?威兼&;#183;华兹华斯说诗歌是“起源于宁静中回忆的情感”。而在这首小诗中,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思维,把诗与读者身临其境的自然联系起来。说它如芳香的玫瑰,如清丽的蓝天、如发光的萤虫、如涛涌的大海,借助了排比、对偶、转折与衬托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能感受什么是诗歌,同时又构成了一首蕴含精妙意境的小诗。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的悼亡诗在展现自己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悲剧性的命运,他在诗歌中以情为诗,用忧伤沉痛的笔调抒发了自我的真实情感体验。他把情感作为艺术传染工具,用独特的艺术视觉开拓了悼亡诗的天地,给诗歌带来新的境界和格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析了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四位伟大诗人的绝笔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以这四首绝笔诗为切入点论及了四人诗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