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她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终生未嫁,她的一生犹如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她一生写诗1800多首,却从未主动发表过一首。艾米莉的隐居生活对其诗歌创作不无影响。她的诗歌同她的人生一样独具特色,藏谜诗是艾米莉诗歌的特色之一,她善于用诗谜的形式书写生活中那些鲜明的意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藏谜诗可分为两种类型:半藏谜诗和全藏谜诗。  相似文献   

2.
苏州,是我国春秋晚期吴国之都城所在;也是《孙子兵法》著者、齐人孙武展示其旷世军事才能之地。然则孙武何以去齐入吴,仍是一个谜。总览正史、方志、今人著论以及传世家谱,有关这位兵家何以去齐入吴,有两种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3.
在苏珊·布莱克摩尔的谜米学著作《谜米机器》中 ,作者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出发 ,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相类比 ,建立了她的谜米学理论体系。有人认为该书“视野开阔 ,背景恢弘 ,引人入胜” ,令人大开眼界。但是实际上其观点存在着不少谬误 ,主要表现在对谜米的神化和对人的异化上。她的谜米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迷信达尔文进化论的机械唯物主义学说。所以 ,我们应在批判《谜米机器》错误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人类是谜米的主人 ,不是谜米的机器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何以为报     
你1岁的时候,她喂养你,给你洗澡。你何以为报?哦,你整夜哭闹。你2岁的时候,她教你走路。你何以为报?哦,你不理睬她的呼唤,踉踉跄跄地到处乱跑。你3岁的时候,她精心为你制作每一餐。你何以为报?哦,你把餐具往地上抛。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病逝后,苏轼续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与之相伴26年。王闰之的出身是个谜。有人说她是进士之女,有人说她是目不识丁的村姑,  相似文献   

6.
《飘》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有着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难解的谜。小说在暗示,保留但又若隐若现中揭开了这些谜。内战的背景下主人公从一个幼稚的女孩成长成一个成熟的妇女。但当这些谜一一解开时,这个女孩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正是她所失去的———她的朋友,孩子和丈夫。当帷幕慢慢落下时她成了孤独的人。本文主要从人性的欲望和思佳丽两种不同的爱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这条贯穿全文的神秘线索。  相似文献   

7.
在父权制的阴影下,何以成长起来李清照这样一个可以抗衡于男性的女作家,这一直是个谜。人们在试图解释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受到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干扰。我们尝试以女性主义的理论立场对李清照的生平与本进行考察,惊奇地发现,她走的是父权制规定的道路,但社会意识却未能模塑她的性格。她生活中几个偶然机遇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各个环节都朝着有利于她发展和发挥学才能的统一指向。同时,这几个关键都在父权制的“天理”与“人欲”的契合点上,李清照的创作就在天理与人欲媾和的狭小空间中作边缘生存。在“去人欲,存天理”的时代,她却既合乎天理又顺乎人欲。  相似文献   

8.
<正> 提起徽州,对熟悉她的人来说,总有一种家园之感,她那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迷人的景观,会使你如痴如醉,迷恋神往;对于不熟悉她的人来说,徽州是一个谜,是一个想解不能,欲罢不忍的谜。无怪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五绝云:  相似文献   

9.
我“读”魏书生李荣海魏书生走上教坛四年便名躁全国,6年后被评为特级教师,之后一系列荣誉加身,成为令人仰慕的著名教育改革家。这种巨大的成功引得不少同仁争相探寻其成功密诀。一个并未受过科班训练的初中毕业生何以能达到令人感到神奇的地步?带着这个“谜”,我追...  相似文献   

10.
青春是本书,翻得太快会错过童话,读得太认真又会流泪。苏君馨一直是一个谜苏君馨一直是一个谜,她最大的心愿是可以成为一个精灵。苏君馨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外星人,当别人跟她讲灵异故事的时候,她总是灿然一笑说,有什么好怕的,那是外星人啦。别人反驳说,外星人会说地球话吗?  相似文献   

11.
生物传递基因与文化传播谜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习性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一本《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Meme,翻译者译成谜米.苏珊·布莱克摩尔在其《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谜米(Meme)这个概念.她认为,这个概念和基因一样,是一种“自私的”复制因子,其功能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基因相类比.基因的自私在于想办法复制自己,谜米的自私也在于想办法复制自己,它以占据人们的大脑空间和形成语言的方式使人不由自主的传递文化.确切地说,她认为是谜米决定和推动人的行为,而不是人创造文化.谜米和基因一样是主动的,而人的行为则是被动的.笔者认为,苏珊的理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新版本,但具有新的思想启示,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早上何以睁开眼睛,看见对面墙上的日历。她数了一下,突然发现离大考只有三个星期了。何以不是好学校里的好学生,没哪门功课特别好,也没哪门功课特别不好,老师上课提问几乎从没想到过她,考试成绩也没上过20名或下过40名。她学习不能算不用心——黑板上写的她全抄下来,老师说要做的她全完成,每本教科书她也认认真真地读过——可是她仍旧没有什么地方能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根本没有。何以穿上衣服刷好牙,端了早饭想吃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10,(4):15-15
《惩腐利剑,世纪风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历史沿革展览》在广州举办时,一个斑斑驳驳的“控告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据讲解员介绍,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各部门,工农检查部控告局是其中之一。“这个控告箱从1931年就挂在江西兴国县某区苏维埃政府的墙壁上,何以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至今是个谜。”  相似文献   

15.
我这个曾在上海生活过十二年的普通中学生,正在用笔书写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或许每个人对于这座城市最初的认识,都是从绚丽的霓虹灯开始的。是啊,她真像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谜,人们往往只注意她那炫目的外表,可她真实的性情却被掩藏了起来,只有与她亲密接触过的人,才会发现她那富丽堂皇的外表下也有黯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世博     
陆亦凌 《新读写》2008,(12):24-27
一直都相信,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与气质。否则她何以从全球百万商埠中脱颖而出,一举捧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城市”的绣球?  相似文献   

17.
醉秋     
我不明白“愁”字为何以“秋在心中”而形成,也不懂历来的文人墨客为何以“伤秋”抒怀。秋在我心中并不悲凉,她是那么温馨,如同一幅幅油画编织着优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18.
选好突破口     
猜谜与打仗一样,往往需要寻找突破口。选准了突破口,就会势如破竹,就可以奠定全局胜利的基础。例1 秦香莲何以告倒陈世美(猜某超市柜台名一) “铡美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谜面的后面显然隐藏着第三个人物——包拯。因此,紧扣“包”字作文章,成了破解本谜的  相似文献   

19.
刘曙华 ,女 ,汉族 ,1953年出生 ,1990年任张家界市教育局副局长 ,1991年至1996年任永定区委宣传部部长、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6年至1999年任张家界市计生委主任 ,2000年任市教委主任张家界是个谜。她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还上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每天游人络绎不绝 ,但又是一个人类不适宜生存地区 ;她有飞机能钻过去的山洞 ,公路却九曲回肠 ,保证把你颠个七荤八素 ;她拥有全省最多的希望工程学校 ,却有500多所学校学生不足50人。过去 ,她孕育出了许多的人才 ,现在 ,她的教育现状怎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朱仙镇木版年画亦称“门神画” ,千百年来她是何以走到21世纪的,她有怎样的艺术魅力.本文仅就此谈一点儿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