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从认识上接受“问题学生”职校的领导经常会遭到老师们的埋怨:诸如“干嘛要招这样的学生”,“如果某位学生不走我就不当这个班主任”,或“某学生不离开课堂我就不去上课,要么领导陪着我再去”等等。虽然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但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现实很残酷,许多教课能手在“问题学生”面前“江郎…  相似文献   

2.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3.
“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若以“授”代“学”,难免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变“授”为“学”,把重点放在“学”字上,就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启导学生学习为主;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开拓学生的智  相似文献   

5.
“作文开头难”,不少学生常望题兴叹。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作文动笔前多想想,让他们学会想些什么,怎么想,打好腹稿,就不会感到下笔难了。在作文指导时,我常让他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思维。一、范围往“大”处想小学语文的作文训练题,大多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课堂操场想到街道村庄,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要“搜肠刮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写作素材都“亮一亮”。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而能写出自己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相比较20世纪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更多了自我意识、自由意识,而少了“听话”、“驯服”、“叫干啥干啥”。常言道“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但这个“规矩”如何定,定哪些“规矩”,才能让学生有“方圆”?从小学到高中,学校的规章不可谓不多,制度不可谓不严,但学生中却常常出现“规矩多大胆多大”的现象。这是因为有些学生从没有想过校规校纪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始终认为校规校纪是“治”他们的,因而从心里就有抵触情绪,产生一种本能的对抗,对于纪律,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需求,只有任性而为。  相似文献   

7.
“作文开头难”。不少学生常常望题生叹。如果我们指导学生在作前多想想,让他们学会想些什么,怎样想,就可以减缓坡度。一、范围往“大”处想。小学语文的作文训练题,大多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课堂、操场想到街坊、村巷,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人脑的机能。创新能力不是少数头脑聪明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教师循序渐进、有意识、积极地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角度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造就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观念,从“教学”转向“学教”,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积累”转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清醒…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那么就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晏红 《母婴世界》2013,(2):100-102
3000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对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是如果学生不能从一件事物类推到相关的事物,那么就不用再继续教育下去了,“举一反三”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形成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良好的“开场白”。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分析了“开场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课堂的“开场白”,就能达到“首因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学校的科目要以儿童自身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1]。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理念之一。为实现这一理念,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社会生活的关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设置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五个主题之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设置了“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此外在其它内容标准中都渗透着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素材。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已有经…  相似文献   

13.
实践出真知,学生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写”,材料从哪里来?动不动就“走出去”,行不通,也办不到。顺理成章的就提出了一个让学生“写自己”的问题。多年来,学生不能“写自己”,只能写“大批判”。粉碎了“四人帮”,作文的范围比较宽了,内容比较广了。但是,作文题材还没有得到大“解放”,还有题目过窄、“出题逼文”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有些教师叫学生“记寒假生活”,还是规定只能写“好人好事”。为什么不让学生写写“买年货”、“吃年夜饭”、“走亲戚”呢?“好人好事”虽说是“层出不穷”,但就每一个学生来说,怕未必能天天“耳闻目睹”。老是叫他写“好人好事”,他何以“招架”应付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证明 :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 ;生活在敌意之中 ,他就学会了争斗 ;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就学会了忧虑 ;生活在友爱和真诚之中 ,他就学会了和谐 ;生活在欣赏与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愉快和感激 ;生活在认可和承认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并建立目标。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他就不会沉溺于简单的说教之中 ,他就会抓住各种契机发现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从“兴趣”中学会自信 ,从“自省”中学会自立 ,从“平等”中学会自尊 ,从“赏识”中走向成功。一、赏识成功教育的模式赏识成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注重…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离开了“读”,就搞不好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经过不断的“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指导。一般说来 ,教师组织、指导得法 ,课堂教学效果就好 ;反之 ,则差。因此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就不能不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指导的艺术。一旦认真研究下去 ,我们就不难发现 :所谓“教学” ,就是“教”与“学”的结合。课堂教学 ,无非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它既是教师“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从“教”的方面讲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是“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 ;从“学”的方面说 ,学生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7.
陈元梅 《考试周刊》2010,(36):150-150
进入高中,学生的一个普遍反映就是英语难度加大,每次考试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屡考屡差,久而久之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教师应从多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怎样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1,(3):28-28
“能为学生多做一点事,就多做一点吧”对于学生,从治学到做人,卢代富都是精心指导,诲人不倦。“能为学生多做一点事,就多做一点吧”,这是卢代富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重知识掌握而轻语言培养,这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各方面需要语言表达时捉襟见肘。也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本文从“教给学生怎样说”、“鼓励学生勇敢说”、“创造机会让学生说”、“激发学生主动说”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可以从教师的“懒”开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保姆”角色,该放手的就应该放手,做一个“懒”教师。下面就谈谈“懒”教师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