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展示物理情景,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将物理问题实验情景化,在演示时教师展示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探索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学会在实验中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一、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情景中,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地把学生融入实验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做好共振演示实验特别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演示方法,实验的可见度不同,供同行们参考.一、应声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他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演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种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十分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5.
赵林强 《教师》2013,(33):108-108
教师要注意精选趣味性更强的化学实验,这样学生在观察或自己动手实验时才能把实验现象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6.
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对此教师必须周密计划。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引人入胜或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中,帮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了解观察的意义。为正确、全面描述、分析实验现象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主动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往往对新奇、刺激强烈的化学现象有浓厚的兴趣,而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对已观察到的现象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描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处于消极、被动的心态。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妨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观察能力要有一个过程。在初中阶段,“教师指点,学生观察”的训练方法必不可少。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讲解相结合。如在做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强调学生不仅要观察镁带“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更应强调观察实验结果———生成新的物质(白色粉末氧化镁)。学生实验一定要先预习,后实验,薄弱环节重点指导。如蒸发溶剂制取结晶时,蒸发皿停止加热时机的观察;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适宜时机的观察等。教师指导时应向学生说明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等问题。明确的观察目的,可以促使学生在观察时集中精力。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如做碱与盐反应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半知识的教学都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在实验课堂中不断进行调整。而多媒体是当今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设备,所以教师可以把实验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实验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多媒体的引导下掌握物理知识。本文从教学情境、微观现象以及模拟实验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8.
戴静 《物理教师》2011,32(7):51-52
1问题提出 在波的干涉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两列相干水波相遇后,形成的物理现象.即在振动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相应地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然后教师再借助图1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鉴于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边实验边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边实验边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进行物理实验,即让学生将尺子(最好是钢尺,也可以用锯条代替,不易被折断)紧紧按在桌面上,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子的边沿,然后,让学生拨动尺子,仔细聆听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教师再让学生改变(增加或者减少)尺子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让学生再次拨动尺子,且保持尺子振动的幅度相同,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聆听声音的音调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相似文献   

10.
第一,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使学生清楚了解教师在演示什么?为什么演示这个实验?尤其要向学生指明观察的重点和观察的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如忽视这一点,学生就可能被一些次要的现象所吸引,或以好玩的心情来对待教师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要观察的主要现象上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束军波 《教师》2012,(25):79-7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往常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如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处于一个不太受重视的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更愿意用讲实验的方法来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显然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后遗症。要知道,在实验教学中.其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努力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优化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适当地演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那么,怎样才能够优化演示实验呢?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中既包括实验知识原理的准备.又包括实验器材药品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没有事先明确实验目的,这样,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就会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只是看了“热闹”,而没有看出“门道”。例如,在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教师没有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只会把注意力放在镁条燃烧时产生的耀眼光芒上。而不会认真观察镁条燃烧以后的生成物、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雾等现象。而如果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过程。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更容易观察到一些有用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大力改进实验方法.一、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这个实验有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有学生的分组实验,通常演示实验在教师的规范操作下是难以产生爆炸的,但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的种种不规范操作可能会出现爆炸的安全隐患。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多年,多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此实验,前后就出现了三次爆炸现象。第一次是某学生用滤纸吸干一块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后放在有水的实验桌上引起;第二次是某学生在清理实验桌面时,把裹有钠的滤纸扔进有水的垃圾桶中引起;第三次是某学生在实验时,  相似文献   

14.
王东兴 《天津教育》2021,(5):94-95,98
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遇到一些化学现象,有些现象可能会因为过于常见而导致人们熟视无睹。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从一些生活现象入手,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王国的奥秘。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让学生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条件的限制、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器材的准备等要素,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激情。实验方法上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争取每一个实验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主地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用文字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小学科学实验中,大量的是描述性的记录,可以指导学生用较为精确的文字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关键的实验细节,舍末取本,把体现实验  相似文献   

16.
周畅 《湖南教育》2005,(15):26-26
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探究性实验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指导可以进行启发性的教学,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1.以实验教学为核心,将探究性实验引入课堂在常规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只要按书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在现成的框架里填数据,再把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等抄一遍即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模式,学生往往不动脑筋,看上去还规范,实际上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不…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开好学生探究性实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只看现象和结果,究竟实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不知其因,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可以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只能按课本或教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一步步进行,整个过程象计算机程序一样在机械地执行。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生物实验的目标定位是: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工作者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亲身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思想的建立等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或者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存在"教师轻实验、重经验、讲实验,学生轻实验、重背实验、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普遍现象。这导致学生面对实验题时无从下手,或者出现丢三落四等现象。那么如何让生物实验教学真"实"起来?归根结底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做到如下几个"实":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决定了化学学科的性质,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正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如果要求不全面,指导不到位,学生就不能从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真实的现象,甚至在做一些实验时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那么,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仪器,在做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作者结合多年一线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必须使全班同学均清楚观察整个实验,才能使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理化生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可见度很小,由于可见度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在进行有关显微镜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组合使用摄像头与视频展示台,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展示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