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单元导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在这种形势下,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以孙中山办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坚持民主共和,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政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奋斗目标。它以革命手段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然而,民主共和制度只作了短暂的逗留,中国并没有真正走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预设的民主共和轨道,反而倒退到四分五裂和军阀割据的局面中。革命派为之长期奋斗的理想最终成了水月镜花,其原因何在?一、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无力支撑共和国大厦。经济基…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持续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这一时期,为了维护这种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当时中国政体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但不管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都因设计上的不足,不能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4.
李晓勇 《天中学刊》2004,19(3):10-11
毛泽东早期只是认识到一般资产阶级的共性,尚未认识到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又把中国资产阶级当作了革命对象。但是,在他作为民主主义者进行反对列强军阀的斗争时,曾提出并实施了联合资产阶级的主张。这一思想与实践,为他在党内最早创立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正确理论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孙中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一生。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爱国还是卖国、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武装起义还是和平请愿等问题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了舆论准备,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赞扬“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未能完全实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朝着现代化步伐迈进,又开始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主体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武昌起义爆发后,南北各省先后脱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独立。”但河南为什么未能象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那样摆脱清政府而“独立”呢?河南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举行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及其以后民主势力挽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斗争又为何屡告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河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逐步陷入困境?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辛亥新疆起义与杨增新政权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但同内地各省声息相连,在推翻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结束神州数千年君主专统政体,普及民主共和精神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祖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大造舆论拥护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立报》馆还成为革命党人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它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舆论、组织准备,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在中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制,他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提出了独特的理论,并为之奋斗终生。资产阶级共和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国家制度,比起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政府。为此,他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关于在中国建立共和制的理论。孙中山对清政府的专制腐败深恶痛绝。他揭露说:“无论为清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国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痛斥和批判了封建礼教,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本文拟从民国初年女子服饰变迁、劝禁缠足、婚俗礼仪、文化教育和妇女参政等五个方面来考察这一进步轨迹。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秦力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国体和政体,与此相应,在经济上主张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促进民富国强,谋求民族独立与振兴。秦力山的经济思想继承了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积极倡导工商业的发展与壮大,主张通过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吸引海外同胞投资、收回利权、改善经济环境、重商政促民富等措施振兴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我党历史上,瞿秋白是第一个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区分的人。早在1923年1月,他就把资产阶级区分为“真正的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和“买办式的‘商业资本”’、“官僚式的‘财政资本”’两部分,并对二者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此后,进一步从二者的形成深刻说明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为我党完善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努力,为中国早日走上近代化之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与追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三次机遇都与中国人擦  相似文献   

16.
五四前,陈独秀和李大钊提倡的基本是资产阶级民主观。陈独秀注重平等及多数国民的权利与实现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李大钊“民彝”的政治观念,其间理入了关注民众的色彩。他们的民主观包含了一些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抛弃民主主义的过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平民主义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走向高涨的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在为争取中国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而奔走呼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这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1903年,君主立宪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经在国内和海外留学生、华侨当中产生。当1905年清政府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而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时,资产阶级改良派重新活跃起来,要求立宪的呼声十分高昂和迫切,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因此被称为立宪派。当时的立宪派大体可分为海外和国内两个…  相似文献   

18.
论黄兴     
辛亥革命虽然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它推翻了二百年来的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黄兴是这次伟大的民主革命中仅次于孙中山的一个领导者,当时人往往是把孙、黄并称的。他为了推翻卖国专制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参与了这次革命中的大部分策划工作,其中有很多次起义是由他一手组织和亲自指挥的。他对中华民国的建立有着汗马功劳;民国成立以后,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又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帝制复辟势力不断进行过斗争,一直到他的去世为止。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辛亥革命的人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号钝初,又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其一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思想与革命实践活动紧紧相连,他的思想经历了由反满到揭露清政府立宪骗局到赞成民主共和政治制度,最后形成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20.
李学瑞 《考试周刊》2011,(6):234-235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便称之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