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月16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1982年度日本全国高中学生退学人数调查结果。 1982年全日本高中退学人数共约十万六千余人。其中公立高中有六万五千多人,占全体公立高中学生数的2%;私立高中近四万一千人,占私立高中学生数的3.2%。退学人数平均占全国高中学生的2.3%,约四十四人中就有一人退学。  相似文献   

2.
一、“中考”人生竞争的第一站日本高中结构依竞争第次可分为升学重点高中(公立)、私立高中、一般高中(公立)、职业高中和定时制高中.由于重点高中(公立)和私立高中升大学率最高,所以把高中当做“定向”选择而非作为“受教育”选择的日本人,就把重点高中、私立高中作为竞争目标.“中考”决定升高中,高中决定升大学,大学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地位.因此,重点高中一直是中学生竞争的焦点——人生第一站.据统计,1988年日本初中毕业生的志愿率为:97.9%希望升学,1.2%希望就业,其它占l%.1992年的实际升学情况是:95.8%升入高中(其中95.1%升入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3.
赵秋菊 《中学文科》2005,(11):90-90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中途退学现象的增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受处分和学籍变动情况的增多,当代教育界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研究及对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国际     
韩国 相比高中无偿教育,应首先改善学校设施 按照韩国总统朴槿惠选举时的承诺,韩国将从2014年起在农渔村地区开始实施高中无偿教育,到22017年推广至全国范围.然而,8月6日至11日,韩国教员全体总联会以2260名全国幼儿园和小学、初中、高中教员为对象,就“关于全面实施高中无偿教育的认识”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1%(2083名)的调查者对“相比高中无偿教育,应首先改善学校设施和解决中途退学学生问题等,充实公共教育”表示“有同感”。  相似文献   

5.
日本南部宫崎县出现了一所独一无二、专门为中途退学的中学生开设的“高原退学高级中学”。据日本文部省的统计,去年全国退学的高中生已逾11万人之多,退学的原因虽错综复杂,但大多却与不能适应校规有关。原来,日本的高级中学一般校规比初级中学或高等学校更为严格、更为繁琐。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在学研究生基本情况1992年,全国在学研究生为94164人,比1991午的88128人增长了6.8%,其中,在学博士生为14558人,比1991年的12331人增长了18.1%,占在学研究生的比重为15.5%;在学硕士生为79417人,比1991年的75542人增长了5.1%,占在学研究生的比重为84.3%。(在学研究生基本情况见表一) 1992年,全国研究生流失人数比1991年减少约20%,研究生休、退学人数减少34.6%,其中,以“出国”为休、退学原因的人数比1991年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据日本《世界日报》网站2014年3月31日报道,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公布了学校基本调查中有关大学本科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统计数据。该统计数据表明,日本本科生中途退学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自由职业者人数不断增加。按照大学入学人数与4年后毕业生人数统计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美国高中学生毕业率一直保持在75%——80%之间,但部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超过了四年。一些学生中途退学,以后又通过夜校等成人教育的途径完成了高中学业。现在美国成年人中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约占85%。然而总体上的统计数字也掩盖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城市学校中的流生问题。大约有80%的白人学生按时完成了高中学业,25岁以下白人青年的高中毕业率已达88%;而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黑人生活困难,受教育的条件差,黑人上大学的人数少.上了大学后,不少黑人学生由于受到歧视,产生孤独感.同时,黑人学生家庭不富裕,造成许多黑人学生中途退学,因此,美国大学毕业而取得学位的黑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2009年重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19.6万名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73%,但与3年前高一入学总量相比,考生人数减少了2万多名,其中弃考的1.6万名高中毕业生大多数是农村学生.而在2009年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未参加高考报名的竟高达84万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中考的临近,为了考取公立高中,日本神奈川县以中国学生为主的外国学生也进入考前复习的冲刺阶段。但是,对于人数不断增加的外国学生而言,语言上的壁垒成为他们解答试题以及参加面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王婧 《教育》2010,(3):64-64
随着日本中考的临近,为了考取公立高中,日本神奈川县以中国学生为主的外国学生也进入考前复习的冲剌阶段。但是,对于人数不断增加的外国学生而言,语言上的壁垒成为他们解答试题以及参加面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另一组数据则表明在中国大、中学生之中,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20%以上。其中,初中、高中、大学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分别占其总人数的16%、18%和24%。在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学校总人数的35%。从清华学生硫酸泼熊到马家爵杀害同学,以及一系列不断上演的大学校园以学生为主体的伤害案件,都一次次暴露了大学生们日益脆弱的心理。心理的不健康给大学…  相似文献   

15.
做好退学和各种原因中途处理离校研究生的善后安置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我校的工作,谈些体会。一、善后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后,我校在校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1986年以后一直稳定在600人左右。长期以来,我校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了学籍管理,严格了筛选淘汰制度。从1983年起,至1992年底的9年时间里,我校共有21名硕士生退学和其他原因中途被处理离校。他们中因学业成绩不合格退学的3人,因病退学的4人,经劝说无效坚持要求退学的5人,因违纪被勒令退学的2人,开除学籍的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教育改革综述 二战后的日本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高中入学率就接近90%了。随着受更高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入学考试成为了主要的选拔机制,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可想而知。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学校爆发了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以强凌弱、中途退学的例子层出不穷。日本人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以“保姆式教育”——以所谓的“考试地狱”和日益增多的失败而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招聘外籍教师,加强中学英语教育 日本大藏省(即财政部)1988年12月决定扩大招聘以英语为母语的各国青年教师来日本任英语教师,以加强中学的英语教学。 这一通称“JET计划”的加强中学英语教育的措施,1989年度将招聘1900名英语教师到日本公立初中和公立高中任教,加强英语课的教学工作。大藏省算了一笔账,要招聘每一位外籍英语教师,平均要花费500万日元的费用。但认为,对提高日本年轻一代人的英语水平和他们的国际意识与国际交往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毕业进入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后,好像变得不会学习数学了.数学成绩明显下滑,且有逐年加剧之势.仅以我校为例:2001年招收新生787名,第一学期不及格人数是52人,占新生人数的6.6%;2002年招收新生1456名,第一学期不及格人数是152人,占新生人数的10.4%;2003年招收新生1787名,第一学期不及格人数是278人,占新生人数的15.6%.相当多的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且接近不及格边缘的学生人数众多,所占比例很大,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对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谈谈造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捷克高等院校招生存在“僧多粥少”的矛盾,高中毕业生压力很大。自1989年以来,大学招生数只有微小增加,而报考大学的人数却增长了3倍。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1994年高中毕业生为15万人,全国大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引导、训练、实践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北京16所高校中因心理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心理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大量资料表明,因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