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战时期,"新民主义"是华北最大的汉奸组织新民会所推行的一套完整的汉奸理论,它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装饰,以美化日寇侵华为目的,宣扬"战争有理"大东亚共存共荣"等歪理邪说。抗战胜利后,新民会解体,其汉奸理论沦于破产。  相似文献   

2.
伪新民会是日军在华北组织的一个汉奸政治组织,其奴化宣传活动是日本侵略者同抗日力量之间"思想战"的主要形式,也是日本侵略者笼络欺骗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手段。这种宣传活动的目的、内容完全服从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指导方针及每个时期的中心意图,涉及战力增强宣传、激励民众"决战意识"宣传、强化"反共"宣传等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铺开的。伪新民会在华北沦陷区进行的奴化宣传虽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最终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伪国立新民学院自称"最高学府",是沦陷下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1938年初由北支那方面军和外务省创建于北平。伪新民学院的建校精神是"新民主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与友邦提携先知先觉的兴亚官吏",教育对象限于中国人,主要是伪临时政府的在职官员和大学及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学期间的一切费用都由学院支给。伪新民学院不仅实施速成教育,还实施正规教育。它不仅仅是汉奸养成学校,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因为伪新民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充任伪临时政府中级以上的官员,所以其活动对整个沦陷下的华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日籍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国立新民学院"的实态。  相似文献   

4.
张雪蓉 《教育评论》2014,(4):145-148
戊戌时期日益高涨的新民舆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推动力,而且促进了以造就新民为目标的近代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普书籍、报刊、学会、科技小说和直接的器物接触等手段,开始全面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破除了民众积习已久的陋习,冲击了封建迷信,有效地发挥了近代社会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巩固在华北的殖民统治,对日伪新民会活动进行调整,并召开各级新民会联合协议会以示民意.从山西忻县新民会等原始档案,考察新民会联合协议会的成立、代表来源、协商程序及协商结果等,可以看出新民会联合协议会虽以"民意代表机构"相标榜,其所代表的"民意"实为日伪政权之民意.  相似文献   

6.
从1930年到1940年,新桂系在广西大规模编练“新民团”,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民众组织.根据统计资料,从1930年冬到抗战爆发前,广西共训练了150万以上的壮丁.加上抗战时期训练的壮丁,“新民团”的规模在两百万以上.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以救国为己任,通过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救国必须"新民","新民"必须新教育.他以包容的胸怀,"化合"中西文化教育凝练出他的"新民"教育宗旨,并从塑造新民的途径、新民的特性、新民的普及性以及新民的道德核心作了系统阐述.这一切"不在于它对教育有多少建树,而在于他的思想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沦陷区成立了汉奸组织新民会,并在各农村组建了基层组织、各种分会和外围组织等团体。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会在华北农村的这些团体进行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破坏抗日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其宣告解散。  相似文献   

9.
历来关于《大学》"亲民"与"新民"的争论中,朱熹和王阳明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大学章句》对《大学》进行补传和注解,并改"亲民"为"新民"。王阳明回归古本《大学》,不同意朱子对《大学》经文的改动,认为应作"亲民"。朱熹和王阳明关于《大学》的今古本之争,反映的是两人不同的哲学思想。大致来说,朱子走的是自上而上的"致君行道"的路线,阳明则是自下而上的"觉民行道"路线。朱子的"新民"突显了士人对民众的教化;而阳明的"亲民"则倾向于对民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维新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意识到国家的贫富强弱与国民整体文明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主张实施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承认人的价值,培养具有独立自由思想、权利与义务思想、进取冒险精神和尚武精神的新民教育。同时,梁启超也认识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价值。他通过确定女子教育的宗旨、女子教育的作用和提出女子教育的办学章程等途径,来完成对女子教育的建构,进而使其新民教育思想更加完善。梁启超的新民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37年8月1日成立的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占领区最早扶植建立的傀儡组织之一。该伪组织遵照日军意旨,临时代行天津市府职权,在协助日军维持战争初期社会治安、镇压抗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的基本特征,如人员构成上的复杂性,政治上的对日依附性,行政上的准政府性,活动内容的示范性,组织上的过渡性等,以期读者对该伪组织的反动本质有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对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侵略。侵略的手段多种多样,忠灵塔与慰灵祭就是其中两种特殊形式。日本侵略者建造忠灵塔,举行慰灵祭,一方面纪念、祭奠战死的日、伪官兵,欺骗日军及伪军继续为侵略战争卖命;另一方面,强迫当地人民参加祭拜,侮辱民族感情,实行思想麻醉和精神奴役。这些做法,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属于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3.
1933年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一役,当时众说纷纭,真相遂变得扑朔迷离。其实,当时侵入察北的部队没有日本正规军,全部都是伪军,但伪军中设有日军顾问和“特设队”等;收复多伦前,同盟军与伪军李守信部确实有过接洽;虽有接洽,但亦有过激烈战事,两者都是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上海沦陷后,汪伪当局为统制上海文艺,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掌握现代传播媒介,制定新闻出版法规,对文化人进行威逼利诱,筹组文学团体,渗透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策划"和平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5.
"伪满"的日本左翼转向女作家牛岛春子,在她的短篇小说《女人》中,细腻而深刻的描述了女性的心路历程,在"伪满"这个殖民地男权社会里,作为女性,牛岛春子感到了自卑,她为了谋求与男性相同的地位和权利,极力地强调夸大只有女性才能做到的事情一生子。并且在战争中,"母性政策"和"贤妻良母"政策的大背景下,刻画出了"军国母亲"的形象。"伪满"的日本女性,可以说既是殖民地男权社会中感到自卑的受害者,对于殖民地的人民来说,又是不可否认的加害者。  相似文献   

16.
家畜是“蒙疆”地区主要资源之一,又是重要战略物资,就日本战时经济而言,如何解决该地区家畜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战马及资源开发所需畜力和军用纤维资源等问题。因此,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建立和扶持伪政权,借助其行政权力和法律,对家畜的饲养、繁殖及收购、输出等整个环节实行统制政策,企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使该地区畜牧业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战时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沦陷区,日本侵略对中国原有的民族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摧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教育布局,使中国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为了使中国沦陷区彻底殖民地化,日本侵略制定了奴化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相应的伪教育行政体制,用以统辖沦陷区的教育系统。其中,十分强调“宣传教育”、“以华治华”的殖民主义化统治,在“恢复”和“调整”原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扶植伪政权建立了伪学校教育体系。同时,还建构了系统的、殖民化的社会教育和校外教育,以奴化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日伪在中国沦陷区实施的是赤裸裸的殖民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37年8月1日成立的"天津市治安维持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占领区最早扶植建立的傀儡组织之一。该伪维持会遵照日军意旨,临时代行天津市府职权,在协助日军维持社会治安、镇压抗日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治安维持会"的成立及施政,为华北沦陷区其他伪维持会的建立提供了示范,并为嗣后该地区伪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日汪双方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及《秘密谅解事项》,汪伪政府须聘请日本人担任军事、财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顾问。然而文本和现实之间相距甚远。日本顾问和辅佐官进入汪伪政权内部,与日本大使馆、特务机构、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相配合,并利用各级伪府汉奸,制造了一个巨大而严密的监控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