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型:欣赏课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乘雪橇》(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管弦乐《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奔腾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乘雪橇》(人音版第九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美国爵士音乐,由安德森作曲。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影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欢快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共出现四次,  相似文献   

3.
《看戏》是当今蜚声国际的中国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早期的钢琴小品,乐曲运用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旋律音调,采用了各种音型、节奏、音调,惟妙惟肖的模仿了人们“看戏”时的情景,本文以该曲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4.
《船歌》、《雪橇》,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乐曲 ,它以简洁的音乐语言、纯朴的和声、严谨的曲式结构、乐队化的织体 ,使乐曲绘情绘景充满画意诗情 ,是钢琴作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船歌》、《雪橇》,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乐曲,它可简洁的音乐语言、纯朴的知声、严谨的曲式结构、乐队化的织体,使乐曲绘情绘景充满画意诗情,是钢琴作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 1.听音乐并为乐曲选择相应的图画。2.通过改变同一乐 曲的音色、速度、音区,体会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及形象。3.运用各种声音来创设 情景——《牧童与田野》。 二、教学目标 1.给乐曲配上不同的图画,使学生在聆听音乐选择图画 的过程中体会到相同的乐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景或者事物。2.运用已有乐器  相似文献   

7.
狼王的心愿     
雪橇队在暴风雪中遭遇北极狼王 加拿大北部位于北极圈内的地方,居住着爱斯基摩人。那里土地辽阔,人们喜欢驾着狗拉雪橇奔驰在茫茫雪原上。不过,雪原上常有狼群出没,而且狼群还多次偷袭村落,特别是那只被人们叫做波洛的大灰狼,更是凶猛异常,被称为狼王。 这天,有两个猎人驾着9条挽犬拉的雪橇奔驰在广漠的雪原上,那是远近闻名的猎人阿库克和他的助手。雪橇队挽犬中的头犬叫尤加,是一头3岁的雌犬。它披着一身雪白光洁的皮毛,眼睛清澈透亮,奔跑起来如离弦之箭,没有一只狗能赶上它,而且它对主人也非常忠心。  出发的第三天,雪橇队遭到了…  相似文献   

8.
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的歌曲《马铃声声响》是一首女中音歌曲。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分析及对作曲家施光南的介绍,综合分析了歌词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以乐曲节奏分析和旋律音调特征分析相结合,以形象性音乐特征与歌词意义结合分析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结合声乐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分析了《马铃声声响》一曲的情感表达,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及方法体现歌曲情感,对歌曲体现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钢琴曲《夕阳箫鼓》改编自我国传统古典民间琵琶乐曲《春江花月夜》,而不论是乐曲的整体呈现方面,还是在乐曲的表现手法方面,这首由西方特色乐器钢琴所演奏的乐曲中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化元素,并有着典型的民族化特色。文章将就钢琴曲《夕阳箫鼓》中所蕴含的民族化元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特色,并期望能为今后的民乐钢琴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平安夜奇遇     
吴璇 《辅导员》2014,(23):58-59
雪花悠悠地飘下,拍打窗户,抚摸松枝,轻吻地面。我走在雪地上,伸出手,让白色的精灵在我掌心跳跃。圣诞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可为什么我还没收到礼物呢?一道极光闪过,一辆银色的驯鹿车出现在我的眼前。"亲爱的小主人,请坐上雪橇去帮助圣诞老人送礼物吧。"我带着一肚子问号,轻轻一跃,坐上了雪橇。驯鹿拉着雪橇满世界飞奔,我欣赏着满天的雪绒花,耳边回荡着《铃儿响叮当》的乐曲。  相似文献   

11.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3.
铃儿响叮当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一路上欢笑。那铃声响叮当,今人心情多欢畅。噢!滑雪橇真快乐。嘿!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噢!滑雪橇多快乐!  相似文献   

14.
教学提示:《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流传于全国各地。唱词语言形象、生动,还包含了许多神话典故和传说,曲调明快、流畅,表现一个村姑向牧童问路时的情景。两人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富于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小放牛》采用五声徵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四乐句是第一、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通过明快流畅的旋律,与生动活泼的歌舞形式相配合,使民歌增加了活跃、风趣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由南北朝的民间乐曲《木兰诗》改编而来,该作品不仅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蕴,而且将声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到极致。通过分析《木兰从军》的曲式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曲调变换方式,探讨如何把握其段落层次、语调及情感的演唱风格,完美呈现木兰的民族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6.
乐曲分析《大象》、《袋鼠》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13首标题小曲中的第五首和第六首,分别塑造了大象缓慢凝重、袋鼠轻松跳跃的音乐形象,音乐生动活泼、富于风趣。乐曲《大象》是低音提琴伴奏主旋律,第二钢琴用中音区演奏圆舞曲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大象笨重而高大...  相似文献   

17.
论周萍与《雷雨》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 《草原新牧民》是一首描写草原新牧民生活情景的二胡曲,同时也描绘了富饶美丽的草原风光,展现了草原牧区的美丽、壮阔的景象,倾吐了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对草原、对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未来的憧憬。全曲由七个部分所组成。乐曲的第一段为欢乐跳跃的小快板,乐曲描绘了草原新牧民朝气蓬勃地骑着骏马驰聘草原的欢乐景然。演奏这一段时,速度不易拉得太快,中速稍快即可;快弓要求拉得干净、清楚,手腕要自然放松,节奏重音要拉出来,尤其是一、三、六、八、十三、十九几小节的第一个音,要比节奏重音还要稍重些,这样,才能使音乐更为生动、形象化。第二段描写了牧民们经过一段骑马奔驰以后,余兴未  相似文献   

19.
电教手段在《天鹅》教学中的运用□夏晓彦《天鹅》是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三课的欣赏曲,是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所做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由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整首乐曲洋益...  相似文献   

20.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利用音乐去丰富幼儿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脑的机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听赏能力,开发幼儿想象——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是幼儿的纯真共性。心理学认为,幼儿对于音乐的听觉能力发展较好,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比音乐表达能力发展得更早。根据这些特点,我特别重视发展他们听赏音乐的能力,在听赏时,有意识地启发、引导、丰富他们的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先用风琴多弹几遍给他们听,用作品本身的音乐形象逐步感染他们,让旋律把他们带入意境。如弹奏《开火车》乐曲让他们听,启发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小朋友由于平常在电影里看到过火车的奔驰和听见过火车开动的声音,马上能想象出这是火车在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听了《小汽车》的乐曲,他们能说出这象汽车叫着在跑。听了《打电话》的乐曲,一个个做着手握听筒的样子,说这是电话铃在响。小朋友对美妙的音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