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选取黄河流域42个城市为样本区域,探讨两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进行综合水平评价,按照城市耦合协调度对42个城市进行城市群聚类,考察各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差异.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其中上游除内蒙古以外的其它省区城市创新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中游各市经济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下游河南省各市经济与创新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创新发展水平较低.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城市群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为黄河流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宜庆  翁异静 《资源科学》2012,34(3):502-509
在鄱阳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构建了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2007年,2008年,2009年这3年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南昌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新余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滞后型,景德镇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九江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鹰潭和抚州都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吴玉鸣  张燕 《资源科学》2008,30(1):25-30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舍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在空间上还没有达到良性共振,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个区域需要依据各自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评新疆及15个地州区域协调度。研究表明:2005—2012年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由弱协调发展为协调良好。从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伊犁州基本协调,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协调,其余地州均为弱协调;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疆区域协调度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差。在耦合协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12个因素看,三废排放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提高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子系统,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协同发展度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偏低,其协调发展度也处于"弱协调"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依据其协调发展度的状态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协调发展度的特征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4个要素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6-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发展态势日趋良好;(2)空间上,各市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且逐渐呈现出四个等级协调发展类型,其特征与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提出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升城市人居住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相互关系,借鉴耦合理论建立二者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间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3年间,各省域的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类型跨越6个等级,除云南外,其他省域均达到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并没有省市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型;空间上,东中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递减规律;时间上,长江经济带覆盖区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果经济化效率,带动经济发展等建议,并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其发展的"孤岛"态势造成对其他系统的溢出效能甚微,对优化产业结构、反哺经济和环境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盖美  周荔 《资源科学》2011,33(2):356-363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辽宁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结果显示从1996年-2007年辽宁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是由失调向初步协调发展;同时横向比较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与其它沿海省份的差异,结果说明辽宁省与其它沿海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分析其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建立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从时序和截面两个角度分析广东省创新驱动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发现广东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创新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度较高,但也存在创新产出不足和成果转化能力需要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明洁  郭鹏  贾颖颖 《情报杂志》2012,31(4):196-201
以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际区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最后,分别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度的差异显著性和变动趋势性进行了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发展度较低,约一半区域处于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失调的状态;省际区域之间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三大经济区之间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存在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到东部地区呈现依次递进的趋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江苏省城市网络空间功能提升、区域经济优化和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城市综合能力代替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创新空间关联实证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QAP回归分析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空间关联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扮演主动者角色的是处于创新网络中心位置的城市,其以自身资源和优势带动其他城市创新发展;(2)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可以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合作圈,充分发挥创新主体间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创新资源在城市之间流动,积极引导其他城市进行自主创新;(3)位于创新空间结构的非中心位置的城市应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环境.并对江苏省创新发展提出对非中心位置城市实行创新帮扶和人才政策上的倾斜、推动创新中心城市与其合作,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合作,以及加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分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子系统、高等学校子系统、科技企业子系统和支持环境子系统,采用2009—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各地区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及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各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偏低;4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出差异性;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复合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严重制约本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