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以味论词,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文章分析了这三首词后,认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  相似文献   

4.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的代表作,这首词,词风恢宏、雄浑、豪放、激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怎样理解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的内涵,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自从这首词诞生以来包括新近出版的多种《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解读,都没有能抓住这首词真正的“主题”,都误读了这首伟大的词。对这首词理解的最关键处,是“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词眼上。许多解释家都认为“风流人物”或指整个无产阶级,或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或指风流词人,但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就连毛泽东自己也公开地否认“…  相似文献   

5.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认为量词“梃”、“挺”乃“铤”之误,或者认为这些量词在古代随用皆可。其实不然。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使用情况均显示出这三个量词是有区别的。我们把“挺”、“梃”归为陪伴词;把“铤”看作称量词。类似于“锭”。  相似文献   

7.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语法学家承认“莫”、“无”等词存在“无指代词”的用法,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疑议,他们认为无指代词的理论不符合古汉语语法结构实际,“莫”、“无”等实际上是“否定副词”。文章从语法功能上举例证明“无指代词”说是可以成立的,符合古汉语语法结构实际。  相似文献   

9.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霄剩把银拉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鹧鸪天》既是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北宋婉约词中的名篇之一,向为论者所称道。然而,究竟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应视为男性还是女性,词中所抒发的感情究竟是欣喜还是愁恨,文学界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即作者自己;并认为这首词的内容是表现作者与他所爱的情人久别重逢后的欣喜之情。这种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是,反复体会这首词中抒情主人…  相似文献   

10.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著名词人和词论家。其词论著作《词源》倡“意趣”说,以“清空”为核心,认为有“意趣”之作应立意高远,意蕴深厚,劲健俊爽。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三境"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一词乃王昌龄首提。王昌龄“三境”说之“意境”概念的内涵已经构成了我们现在’意境说之“意境”的基本内涵。准确、全面理解王昌龄之“三境”说,对于我们把握规范“意境”内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瑞 《阅读与鉴赏》2003,(11):77-80
【阅读指导】“桑提亚哥”男译“圣地亚哥”,是美国名作家海明威中篇小说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对于《老人与海》,历来读评价颇高,就连作自己也认为,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编按]  相似文献   

13.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对诗歌开头第二句诗的认识“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现在常见的几种选本对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都是把“现在人们”当作主语,意为:魏人晚上还似听到刘彻的马的嘶叫声,到早上刘彻及其马都无有踪迹。笔者认为此句主语应为刘彻,“闻”是刘彻之“闻”,“马嘶”是连夜迁移“捧露盘”仙人的魏人拉车的马的嘶鸣,“晓无迹”不是刘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指金铜仙人消失,被拆离迁移走而无有踪迹。  相似文献   

14.
与蜕变有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千古以来被人们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其纵览历史,体会人生的豪迈大气非常人所能及。儿时读之,只当这是苏轼春风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他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十五年,即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的两年以后。 这篇怀古咏史之作,人们历来都认为写得凌云健笔,大气磅礴,寄慨万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其实,这首词以写景、写历史人物为纬,以发抒感慨为经,而中心则是抒写  相似文献   

16.
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认为苏轼的词是天下极工之词,但不是本色;并且指出当代词手首推秦观和黄庭坚,他们的创作成就连“唐诸人”也比不上。那么什么是词的“本色”呢?《中国词学大辞典》说:“本色,此指本行,从词体特征来说,又指协律而歌的音乐性。”该《辞典》紧接着引用陈师道的这訇话一指m.“昕谮‘韭太囱.’一括煎姑词‘名不谐音徨’.苴宣煎姑诵睥害徨一枷十五f№谱竹词椎#韭不能  相似文献   

17.
其一,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省)温庭筠这个“花间派”的鼻祖,是以其十四首《菩萨蛮》和六首《更漏子》为代表作的。特别是那十四首《菩萨蛮》,浓丽隐约,最是细腻,恰象十四幅美艳绝伦的仕女图。这首词是其中的第十首,是十四幅仕女图中别具姿态的一幅空闺春怅图.此词写一个女子晨起后准备流妆,却见楼外一派春色,不由勾起她对远在他方的情人的思念,回忆起他们的分别,叹息情人音信断绝,自己的相思之情却无人得知。  相似文献   

18.
“眠眩”一词,如一般人的说法,属于连绵词,并且认为不可分训。但“眠眩”这个词单用与连用无异,正言与倒言无异,可以分训,且产生了与之相关联的一个大词族,本文对其进行描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即景感事的名作,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万骏云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水怨山”就是说的比兴手法。“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二句用的是直书期事的赋笔。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苏救版《唐诗宋诃选读教学参考书》选了此)薛金星先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也认为“辛弃疾此有《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手法,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之瑰宝”,“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实,这首词既没有运用比兴手法也没有运用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