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 《游泳》2003,(3):29-31
我们的身体是由成千上万的细胞组成的。要让这些细胞发挥作用,需要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氧。氧存在于空气中,当我们呼吸时,氧通过呼吸系统被我们吸入体内。随后血液携带着氧经由不同的血管到达细胞。血液通过心脏的血泵作用在血管中流动。在利用氧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废弃物。心脏和呼吸系统还参与将这些废弃物排出体外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冬天刚刚过去,春天才刚来到,气候上的转变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和细菌随着阵阵春风到处飘扬,很容易随着人的呼吸和皮肤的新陈代谢成为人体的过敏源。过敏,简单来说就是出现了人体免疫蛋白无法消化的过敏后,机体的正常细胞或器官就受到伤害,引起某些功能失调的表现,过敏体质的人最容易在此时暴发过敏危机。这些都会给皮肤和身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有些人一接触到鲜花就发生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身体水肿等病症,在面部等体表主要易有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原气候全面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成绩的功效早已举世公认。这种功效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对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适应结果一是因吸入空气中的分压氧P_1O_2的作用,使动脉血液中的O_2压降低的一种机体状况。动脉缺氧一氧不足引起的血氧过少的基本特征。事实上运动员的机体所经受的是两种相互加强影响的缺氧:氧不足缺氧和负荷缺氧。负荷缺氧从组  相似文献   

4.
健康五误区     
《武当》2004,(10):54-54
误区之一:大运动量可以延年益寿。保健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坎图尔说:从事职业运动的好处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意志力,好胜心强。坏处是,容易使心理受挫,引起失眠;有疲倦感,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剧烈运动使身体消耗大量的氧,加快氧化过程,加速衰老。游泳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炎、上颌窦炎、肺炎和中耳炎。练舍宾容易引起各种骨病、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两个主要用途是为身体输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只有呼吸才能生存。没有氧,人的生命只能维持几分钟。但是很少人了解呼吸系统具有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机能。呼吸系统由肺和一组输送空气和从体外将氧输入血流的分支组成。吸气时,人们将外部空气吸入口腔和鼻腔,然后,空气向下,进入咽喉部,再经两个粗大管道,即经支气管进入肺。空气在肺的内部沿更细小的分支管道,即沿细支气管前进,直达运行终点肺泡。肺泡上包裹着丰富的毛细管。呼吸系统解剖图如图9-10。吸气阶段,人们将空气中的氧吸入体内。呼气时,一些氧会留在体内。…  相似文献   

6.
<正>一、选择以"呼吸方法"作为耐久跑教学有效性的着眼点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节奏紊乱、频率剧增、深度减小的现象。造成的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受到呼吸频率(次数)、呼吸深度(潮气量)与死腔大小的影响。所谓死腔代表人体口、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等气体通路(约150ml),当吸入的空气通过这些空间时,会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气量,不会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可以显著降低死腔的影响,达成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的目的。同时对于呼吸循环系统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跳率、心脏每跳输出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和身体其它细胞一样,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而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的重要物质。 Hb是红细胞机能所赖以实现的物质,主要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从而完成组织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同时对维持血液的酸硷平衡也起一定作用。因此由于铁的缺乏而致的Hb减少,即所谓缺铁性贫血,对运动员的摄氧能力和体能的影响是很大的。人体的含铁总量男性约为5)毫克/公斤体重,女性约为35毫克/公  相似文献   

8.
长跑运动员的最佳体力来源,原来是花生。据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营养专家合作研究所得,在运动员的规定饮食中加入花生,能补充运动失去的钾。在剧烈运动时,身体脱水丧失大量钾,便引起肌肉抽搐,这往往是长跑运动员由胜变负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9.
在冬训的过程中,由于天气比 较寒冷,训练量比较大,伤 风感冒便成了困扰运动员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整个训练计划的系统性。如何积极有效地预防感冒,保证冬训的系统性,全面提高训练质量,便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感冒的病理原因 我们首先要搞清感冒的概念,感冒是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是病毒。在身体过度疲劳、着凉、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引起,症状是咽喉发干、鼻塞、咳嗽、打喷嚏、头痛、发烧等。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一家公司为登山运动员生产了一种新面具。这是一种减少氧气的面具,它通过过滤器排除运动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再使之与含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氧的新鲜空气混合。这种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大约与二千五百米的高山上的空气相等。运动员戴上这种面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紊乱主要影响机体运动的耐受性,从而导致机体剧烈运动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运动本身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或者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急剧改变,或者导致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长期改变。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是一种耐受能力的适应性机制,这种适应性机制可使能量的摄取和消耗趋于平衡。女运动员过度减重常常出现“低T3综合症”,从而导致运动性闭经以及其它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运动生理学认为在时间持续1-2分钟左右的高强度运动中,身体处于氧债造成的酸中毒状态,在身体处于这种环境下,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的抗酸能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瓶颈。因此如何增强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的抗酸能力,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是日常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经实践证明,下面几种保证一定强度的重复跑练习,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盛夏的黎明;在闷热的阴天;在水生植物密铺的水面;在油类所污染的水体,我们常常会看见鱼类将头抬起在水面,不停地将水和空气混合吞进。这种现象,人们称为是“鱼浮头”。 “鱼浮头”是由于水中溶氧明显缺少,鱼类感到体内严重缺氧,而被迫采取的一种保护性呼吸状态。这种持久保持的头向上、稳定身体的被迫性体位,十分耗费体力。同时,还停止了摄食。为努力保持这种体位和加速呼吸运动时,也就加速了体内氧气的消耗。它们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许多国际比赛常在高原城市举行,而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低,它必然会对人体的各种机能和运动能力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对运动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观察了在海拔1895米的昆明市(气压610毫米汞柱,氧分压125毫米汞柱,较北京低12%)进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气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研究方法从1973年12月2日至1974年6月20日在北京和昆明两地测定了14名长跑集训队运动员在安静时和剧烈运动时的气体代谢,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共5次。运动员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系统训练1—2年,  相似文献   

15.
呼吸与养生     
<正>呼吸是所有的动植物与天地自然保持联系、获取能量支撑的纽带,呼吸停,生命止。我们人类的呼吸,其过程和机理是:空气吸入肺部,空气中的氧通过肺泡过滤带给红细胞,红细胞通过动脉把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需氧的组织;各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静脉返回肺部,再排出体外。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主要是由一块在人体胸腔和腹腔中间的叫膈肌的肌肉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中自由基生成: 线粒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常细胞的一生中可以产生活性氧基团(ROS)。生理状态下,线粒体呼吸链是ROS主要来源,其中不多于线粒体总氧耗的5%用于产生ROS。研究已经表明,在剧烈有氧运动时骨骼肌ROS生成增多,但是线粒性体在ROS生成增多中的量化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大强度运动可引起线粒体出现各种形式的氧化损伤,如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氧化还原状态紊乱及酶的失活等。这些生物化学的修饰作用将导致以呼吸链缺损和解偶联为标志的线粒  相似文献   

17.
第六章容易产生反效果的因素一污染的空气在空气清新的、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山野之间,可能有许多人愿意做能够充分吸进空气的身体活动;而在到处废气的大城市的街道上,则甚至有人要闭住嘴想不做呼吸而急走过去。但是,实际上有许多人不得不在繁华拥挤的城市中生活和工作,除了节假日可以到空气新鲜的郊外去一去以外,大部分的时间,只好在被污染了的大气中过活。本来,跑步是什么设施、用具等特殊的东西都可以不用,随时随地只要想跑就能做到的运动;但是,处于大城市这种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运动员剧烈运动后血清中几种成分的测试,从而探索运动对内分泌腺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剧烈运动后,血清中的T_2、T_4、T_3%、TSH及氨基酸(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新 《游泳》2004,(2):25-27
作者根据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成果,描述了高原训练是如何影响血管和心/肺系统并为在高原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提供参考意见。1.高原对身体的影响高原如此神秘,从运动员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可以观察到身体内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血液中的氧容量、血浆、总血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下降,而肺通气量、体液损失、安静时脉搏和基础代谢率增加。这些变化是因为高原的大气压下降而引起的。在练习时,这种现象加重,此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更大。在这些变化中,值得注意的是,增大了的肺通气量降低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局部压力,同时提高了PH值浓度。为适…  相似文献   

20.
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是指肌肉在无氧条件下工作,这种工作形式只能在三种情况—下产生: (1)长距离运动项目刚开始时30秒左右,此时将会出现暂时的“氧亏”,这种氧亏在几分钟内就能得到补偿,在此补偿过程中,运动员常有无法继续坚持的感觉,一旦最初的氧亏得到补偿,使运动员进入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极点”后,使运动员感到继续运动似乎很容易忍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