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2.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文章。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学生要“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练习写一般书评、影视评、剧评”。由此可见,文学评论的写作指导应引起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给学生讲清有关文学评论写作的理论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就文学评论的性质、评论的角度、评论的写法、评论的语言,谈得深刻精辟,为了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我在讲解本单元课文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唯一一个戏剧单元 ,入选的四篇课文都出自名家名作 :郭沫若的《屈原》 ,曹禺的《雷雨》 ,关汉卿的《窦娥冤》 ,老舍的《茶馆》。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学生的反馈和自己总结的过程中 ,感到尽管戏剧只一个单元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当小 ,但却是语文教学中最有特点的单元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最浓厚、课堂反映最积极的一个单元 ,因此 ,对这一单元进行一些深入地分析和探索 ,对久陷迷境中的语文教学是有一定启发的。下面 ,试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戏剧类课文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人教版低年段的实验教材中,它是以“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的形式出现的,在中年段的教材中才将“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型提出来,因此第五册教材在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五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穿插其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在第三篇课文后又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也是围绕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录是一册书简明的提要和有机组成部分。它编在首页,一目了然,一览便知本册书的概况。可见,它的作用独特。教学时,不宜疏忽。在语文课本的目录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三阅目录”,行之有效。一、初阅目录,明确任务学期初,新的语文书一发,我即布置学生阅读目录,并作如下提示:①这册教材共有多少篇课文,这些课文分成几个单元,哪些单元的课文重点写人,哪些单元的课文侧重叙事,哪些单元的课文属写景状物。这几类课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阅读部分共六个单元,现代文与古代散文各占三个单元,编排不分文体,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选自第二单元,是一篇现代散文,属自读课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相似文献   

7.
一、说大纲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 ,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 ,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 ,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 ,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说教材《词七首》安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根据编者的要求 ,欣赏诗词 ,要在反复诵读中 ,运用联想和想像 ,探究它的意境 ;同时 ,为感知诗词的声韵美 ,还要懂得一点格律常识。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之一 ,本…  相似文献   

8.
紧扣单元重点加强语言训练──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八单元教学建议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赵志祥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七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讲述科学知识的课文,即《琥珀》、《激光》和《未来的房屋》。编排这三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阅读使学生领会、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编写意图,长期坚持按照课文单元要求组织教学,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比较、辨别中分析、研究,增强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快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获得知识的密度,颇受学生欢迎,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同题异体比较新编中专《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精选了六篇与“笑”有关的课文,而这六篇课文恰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种文体的组合。通过教学这一单元和单元后的读写知识《文体与表达方式》,学生从对相同的题材、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去理解和区分这三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特别在教学第六课《谈“笑”》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修订后的教材,更利于贯彻大纲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贯彻大纲提出的要求呢?一、整体着眼,了解教材特点第三册第五组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二)”仍排在各部分内容之首,接着才是课文。本组的“识字学词学句”共59个生字,平均每课约12个。这些生字大部分从后边课文中提取,既分散了课文中的生字,又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为学习后边的课文奠定基础。这组教材还安排了“复习”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有明确的训练重点,有三类不同的课文供老师指导学生训练。一个单元的教材往往要两周或更多的时间才能上完。为了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我在单元授课结束后,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对该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一节课,我一般安排两个复习内容:一、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二、本单元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为例,我这样上单元复习课。一、第三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要求学生能明确地说出:“写文章时  相似文献   

12.
目前职校高中语文教材采取文选式,按单元编写。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每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材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单元知识的内在深层联系,明确课文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例。可采取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每篇课文所运用的语文知识,并训练学生读写此类文章的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试以职校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中一、四单元的说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作为整套教材的第二阶段,内容主要是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三个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三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由浅入深排列的,即由“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象,探求诗的意境”。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一句诗甚或一个字都有丰  相似文献   

14.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有效地整合了“中国革命传统”的相关文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实现中国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是新课标中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结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课文,从内容整合、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三个角度,详细谈一谈深度学习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活动设计说明 :在每单元学习之前 ,通过这样的活动课 ,组织学生预习本单元教材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调动多种感官 ,开辟各种渠道让读写走入火热的生活 ,把生活引进读写大课堂 ,切实把学习语文变成学生的需要。我们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整合、处理 ,完成“导读”、“读写例话”、二至三篇讲读课文的细读任务以及阅读课文的学习任务。下面笔者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四单元课文为基础 ,根据“注意事物的联系”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组织活动。一、活动目标 :1 以“活”的内容 ,调“动”学…  相似文献   

16.
陈小宝 《学语文》2013,(6):25-26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原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红楼梦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程改革后,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鉴于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出于我个人对这篇课文的喜爱,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还是选用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材料,为了便于学生研读,也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并把思考、探究引向纵深,我印发了《红楼梦》第48回全文。  相似文献   

17.
2002年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而且显得语  相似文献   

18.
《再寄小读者》是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第十一册的第二单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特殊地位。从表现形式看,本单元的两篇主要课文《给颜黎民的信》和《再寄小读者》都是书信体——这是一种极常见而又极常用的文体。书信体的课文,全套小语教材只有三篇(另一篇《女邮递员的信》在第八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占了三分之二。从训练的要求看,教材的八册、九册、十册和十二册都在基础训练中设计了练习题,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作为整套教材的第二阶段,内容主要是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三个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三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由浅入深排列的,即由“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象,探求诗的意境”。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一句诗甚或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仅诗歌的理解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更不用说鉴赏了。…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现代小说和本单元的三篇古代小说之后,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验,对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小说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