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马文清是西吉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他的工作头绪繁多,但对教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尽职尽责。 1988年4月底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解决中小学危房工作会议上,马文清同志代表西吉县人民政府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解决中小学危房的合同。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回到县城,立即向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县委、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解决全县中小学危房问题的具体措施。马文清同志担任西吉县改造修缮中小学危房领导小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县基本消除了中小学危房,成为全省首批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的市县之一。危房基本消除后,县委、县府采取重大决策,决定把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转移到实验教学的普及上来。目前,全县共投入实验教学的资金达214万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全县的中小学(包括村完小)校校有实验室,实验设备和仪器均达  相似文献   

3.
德钦县委、县政府重视排除中小学危房工作,把安排修建县政府招待所大楼的45万元钱全部用于排除中小学危房。在县委、县政府的带动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捐钱献物,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本刊记者古满堂)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攸县拨款11万元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攸县县委、人民政府最近作出决定,从今年地方财政中拨出11万元资金,批给木材专用指标五百立方米,解决全县中小学危房问题。县教育部门已将这批资金和木材指标全部分配到校。(刘建立)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南昌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重视教育事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尽最大努力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同时注重发挥群众集资建校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快了改造中小学危房的步伐,基本消除了一二类危房,实现了校园“六配套”,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共青铜峡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指示精神,从本县工农业生产水平和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在狠抓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自上而下地发动群众集资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已初见成效。 1983年下半年,县委农村工作检查团在检查工农业生产的同时,有重点地检查了28所中小学的校舍、课桌凳等教学设备。检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僻的农村小学,危房甚多,课桌凳奇缺,教学设备十分简陋。这就使县委一班人和参加检查的各系统、各基层单位的负责同志深深感到:这种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辞辛劳,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用真情演绎着一曲感人的乐章。 他,就是九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永修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程茂印同志。  相似文献   

8.
青铜峡市现有中小学110所,在校学生49,598名,中小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129,278平方米。去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2%,农村幼儿班有110个。事业发展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校舍不够,教学设备简陋,过去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少变成危房。八四年前,全市学校危房总面积达21,000多个平方米。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县委农村工作检查团检查了28所中小学,发现危房甚多,课桌凳奇缺,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感到这种局面远远不能适应普及小学教育的需要,表示要花气力改善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争取在近两年内实现“校校无危房,校校有围墙,  相似文献   

9.
赵生章同志,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乐于奉献,辛勤耕耘,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了一名优秀教师和优秀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在波航学区的7年间,波航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大面积危房基本上得到解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辍学率已控制在3%以内;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顺利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中考连续六年获全县第一名,小学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赵生章同志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汉寿县教育局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办创教育特色、增强教育保障”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79所,其中中学25所,小学194所,教学点48个,一贯制学校12所。全县在校学生93502人,其中小学生46440人,初中学生30485人,高(职)中学生16577人。全县共有教职工8243人,其中在职教职工6422人,退(离)休教职工l821人。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县先后投入3007.5万元,政造危房52829平方米。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我县的集资办学解决中小学危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超额完成自治区政府下达的集资和修缮、改造中小学危房任务,基本上消灭了全县中小学危房。 一、全县集资办学的基本情况 1988年4月,为了庆祝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要求各市、县通过各种渠道集资,一次性解决全区中小学危房。在区政府召开的全区解决中小学危房工作会议上,分配我县146万元,并提出按照1:1的比例,由地方筹集146万元,一次性解决我县危房面积32000平方米的任务。截至11月底共集资227.03万元,完成计划152.6%,加上区政府拨款和其他专项补助,总共516.8万元。在集资中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捐资万元以上单位  相似文献   

12.
羊年伊始,记者来到了融安县采访,看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绿树成荫;一栋栋设计新颖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在早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经过2002年的最后冲刺,融安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初战告捷。融安县位于桂中北部,是一个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落后。全县中小学校舍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建起来的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满目疮痍。加上近几年来融安水灾不断,导致校舍地陷墙裂,危房数量有增无减。据统计,到2001年,全县中小学危房面积仍有2.4万平方米,涉及到51所学校,近2.1万名学生…  相似文献   

13.
洪雅县天宫公社党委重视教育工作,依靠群众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全公社十四所中小学,基本上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民办教师的工资、口粮得到妥善解决,教师满意。现在,全社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5.5%,巩固率为99.65%。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万源县委和县政府,连续为学校和教师办了几件实事,受到全县师生的称赞。其一,县委、县府领导同志,得知永宁、虹桥、赵塘、柳黄、白果乡中心校校舍是危房,罗文中学师生饮水困难,群众反映强烈,便立即和宣传部、文教局的同志一起,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消除现存的中小学危房。这是继“义务教育工程”后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去年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强化政府行为,抢抓机遇,知难而上,扎实工作,排危建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中小学危房现状及成因平凉地区现有普通中小学1916所,校舍建筑总面积1504275平方米。经城建和质监部门鉴定,有危房的中小学1086所,危房面积达477432平方米,占全区普通中小…  相似文献   

16.
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中小学集资办学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一年来,全县城乡共集资5,019,779元,其中农村集资3,871,519元,县城集资612,260元,县财政拨款536,000元(不在正常教育事业费内)。全县中小学共修建校舍62,145平方米,添置课桌凳7075套,添置教学仪器、办公用具一万多件,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在集资办学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依靠县党政领导,解决各级干部对智力投资的认识问题。为了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了解各级学校办学条件的现状,以便用事实来教育各级干部,提高、  相似文献   

17.
祁昌智 《青海教育》2002,(12):15-16
2000年12月,当岁末的钟声正待敲响时,年仅39岁的郭廷恩在全县人民的关注下,走马上任,肩负起了平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的重担。他曾长期在平安县教育系统工作,十分熟悉全县教育工作的现状。他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因此,他上任伊始,就针对平安县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确定了首先抓好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方针。虽说近几年来,全县中小学,消除了不少危房,但新的危房又不断产生,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缓慢,缺桌少凳的学校比比皆是,而“贫三”项目实施已告终,其他项目工程因…  相似文献   

18.
是他,竟然放弃了做官的机会,谢绝县委要他去组织部工作的决定,而担起不太被人理解的扫盲教育。是他,和同事们踏遍全县壮乡、苗寨、彝村、伦佬冲的乡间小道,使隆林县终于在1994年基本扫除壮青年文盲。是他,在全县完成扫盲任务后,又不失时机地对农民和回乡青年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他就是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干部、共产党员王学文。王学文是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苗族青年小伙子,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2个年头了。他的爱人是个受孩子们喜爱的小学教师,在家里又是个贤慧的妻子,他们还有一对天真活泼的“小天使…  相似文献   

19.
集纳     
积极排除危房保障师生安全师宗县县委县政府今年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60万元用于排危修缮。他们的行动带动了全县,截止六月底,全县群众集资202万元,使一九八六年认定的危房基本排除,新增危房也所剩无几。(史密)  相似文献   

20.
刘秋明同志,是高桥楼乡中心小学校长,他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二十个春秋,就挑了十六年校长的担子。1987年,他离开县城重点学校——城厢小学,来到了危房面积居全县第二、教学成绩为全县倒数第三的高桥楼乡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人们说他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高桥小学落后的教学成绩,耗费了刘校长无数个不眠之夜,高桥小学破旧的校舍,一直牵扯着刘校长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