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栋 《军事记者》2006,(4):54-54
业余时间写点“豆腐块”,斗着胆子投到报社、杂志社、电台,让行家们鉴别优劣,然后怀着希冀和渴望的心情,翘首等候佳音,这是我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有追求就会有痛苦,想写点东西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儿。在家里,该伴妻子逛逛商店、看看电影什么的,你不能去;该陪孩子乐一乐、或者帮他复习一下功课之类的事,你得让妻子或家人代理;该做的家务你只能放着聪明装糊涂。同时,你得耐得住寂寞,放弃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把亲朋好友间的来往、聚会减少到最低限度。诸如此类的苦倒也罢了,最使我感到困苦的是想写而写不出的时候,有素材一时难以确定主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我在厂宣传部工作,喜欢给报刊写点稿子,有欢乐,也有一些难言之苦。杂志顶替稿费某杂志社,约我写篇稿子。由于要得很急,所以成稿之后,我即送了去。过了几天,总编来电话说有些地方还得改动。于是,我又跑去一趟。可是眼睁睁地盼到稿子刊出后,杂志社给我寄来的却是一封感谢  相似文献   

3.
翁伟力 《军事记者》2005,(12):50-51
当兵前我就喜欢写点诗歌、散,到了部队后进点爱好一直没丢。无论是新兵训练还是下连学专业,我都不忘忙里偷闲拿起笔写点东西。在战友的鼓励下,我也尝试着给报纸写点小稿。当时,我的目标就是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章。因为军报是军委机关报,分量重,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的明星拒绝采访,乃至耍摔记者采访本的事屡见报端,不由使人想大骂一句:摆什么臭架子!可又一想,能怪人家吗?别人不想与你合作,你却一味死磨硬泡,岂有不恼之理! 怪记者,也不对。因为采访乃记者的本职工作.其实,记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明星在尚未出名之前,总是希望有记者来为他们写点赞扬的  相似文献   

5.
穿梭在职业与爱好之间,实现着价值与愿望的双重收获。有两份工作放在你面前,一个你不喜欢,却月薪两万;一个你喜欢做,月薪只有两千。你该如何选择?比较合理的答案是:白天做前  相似文献   

6.
角度与深度     
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渠道看到或听到不同的人们以不同的角度和心态发表着对《南京零距离》的评论。常识告诉我:要让每个人都赞同你的观点就像想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一样不可能,所以想写点东西回答一些看法和异议,归纳起来大致是两个问题:一是角度,二是深度。  相似文献   

7.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回国已3个多月了。在美国时就受李老师所托,让我写点对美国图书馆的认识。本人才疏学浅,本不敢提笔卷首,但因友人兼同行之请,实在不好推辞。虽说是随感,没有规定的字数和体裁,但我一直在思考该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陈喜儒 《传媒》2001,(12):32-32,41
日本的电视节目,播送的时间长,一天24小时,无论何时打开,都有节目可看。二是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三是广告多,不管你想看不想看,到时候就出来。这是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摇钱树,树一旦倒了,电视台就得关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广告制作得还算  相似文献   

9.
一篇新闻写得好,起码有几个条件:一是立意好(或者叫主题好),说的是人们关心的事.人们脑子里早就嘀咕的问题,你正巧对上号了;二是内容好(或者叫材料好),你摆事实讲道理,摆的事事有据,讲的条条在理,把人说服了;三是文字好(或者叫文风好),雅也雅得俏皮,俗也俗得风趣,叫人越看越有味。这也许就叫可亲、可信、可读吧!可亲就是吸引力,可信  相似文献   

10.
编辑写点东西,我觉得应该提倡一下。有的同志讲得很形象:编辑成年累月“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可以抽点时间给自己做几件新衣裳-写点东西,这有什么不好? 编辑写点东西,确有好处。这倒不是为了装饰门面,或追求什么名利,而是有利于繁荣创作和出版事业。从编辑角度看,还有这样几点好处: 一,有助于克服笔力退化、眼高手低的毛病,提高写作能力,动手改稿、编审都不难,可以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于喜欢写点评论文章的笔者来说,9月3日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起码是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因为这天《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了我的文章《感恩造就"爱心效应"》。也许有  相似文献   

12.
有人作过调查,如果把写人与写事的新闻作品加以比较,读者更喜欢看有关人的作品。但是,也可以说,人又是最难写的,写得非常成功尤其难。不信,问问你自己,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真正打动过你的人物描写,有几篇? 《猛虎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文,算不上非常成功。但是,在用外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方面,它有某些特色,值得一读。在世界范围来讲,南亚岛国斯里兰卡的内战,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都很小。但是,它旷日持久、拉锯式地打了将近十年,伤亡人数日渐增加,竟然成为当今  相似文献   

13.
高鑫 《现代传播》2013,35(1):81-82
我一般不大喜欢看现实题材电视剧,特别是屏幕上总也播不完的家庭伦理剧,无非是街坊邻里,公婆儿媳,丈夫、妻子、小三,争争吵吵、哭哭啼啼、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那点事。看了,心里烦得慌、胸口堵得慌。最近,由倪学礼编剧,姚远导演,王茜华主演的34集电视剧《小麦进城》,它甚至比一般家庭剧还争争吵吵,比一般伦理剧还婆婆妈妈,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一改我对这类电视剧的长期印象,不仅让我深深爱上它,而且还引  相似文献   

14.
现年一百二十二岁的美国人威廉·杜伯里被认为是地球最老的人,尽管如此,他从不为自己的长寿而大肆宣传。“我仍习惯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抽烟、喝酒、嚼烟草等。”威廉自豪地说:“而且,我喜欢和女士们跳舞。”更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位住在北卡罗来纳州夏谷的百龄人瑞,在百岁时曾放弃过这些嗜好,但那不是医生的劝告,而是他为了迁就他的第一位妻子,那是一个十九岁的女郎。  相似文献   

15.
生活,漫滩价淌水,四下里围裹,举步皆路。何需叩门,何需推窗? 生活,并无现成门可入。 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看清一件事;如果这个人曾被传媒多番炒作,这件事在社会上众说纷纭…… 你怎样破惑得悟?  相似文献   

16.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于1923年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年后,白求恩携妻子离开英国,到了美国新兴的工业城市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弗朗西丝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1926年夏天,当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时,他把弗朗西丝叫到身边。白求恩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内疚,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丝。“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  相似文献   

17.
慈利县有个狠人。他确实就有蛮狠。许多年前,他作为一个农民作家,被借调到省城一家刊物当编辑,离家日子久了,该给分管的公社领导和妻子写封信了。妻子是他的文学粉丝,但分管领导不是,却是个女的,他给妻子情意缠绵的信写好之后,给女领导的信也写好了。两封信都写好了,一齐装入信封,一齐放进邮箱,这本来是节省时间、规模化作业的一件聪明人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近期读报,发现一些社会新闻喜欢对家庭购买使用的商品的商标,给予非常具体的冠名,如某位丈夫为解决妻子手洗衣服的劳动强度,为妻子买了一台"爱妻牌"洗衣机;某位丈夫为了不让妻子下厨煮饭辛苦,为妻子买了一个"巧媳妇"智能  相似文献   

19.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大学讲课呢?这个问题太大,一句两句说不清。我倒觉得一个教育专家讲得甚好,他说,所谓成功的大学讲课,那就是讲胡适让人喜欢胡适,讲鲁迅让人喜欢鲁迅。就是说,教师只要能让学生喜欢、关注、思考你所讲的对象,你的授课就成功了。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李建中先生的《文心雕龙讲演录》,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先生讲《文心雕龙》是讲得成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