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语言学范围内探讨了潘德克吞法学流派影响下的《德国民法典》中术语词汇的特征。术语构词体现了法律的抽象性,而语义场模型构建表明了法律的系统性。对《德国民法典》术语的研究有助于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通过“具备担保功能的条款”将担保制度扩展到所有权保留交易、融资租赁合同等契约中的非典型担保方法,并且通过修订关于流押契约或流质契约的条款,奠定了担保制度的立法基石。虽说担保制度的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拓展,但仍有需要严格地划分担保制度和具备担保功用的机制。《民法典》中大部分具备担保功用的机制即使并非担保制度,但对担保制度的适用性仍会形成影响。独立保函应被理解为备用信贷证的替代形态;担保函和担保协议的独立性在被确认失效之后,对于担保人应当负什么性质的民事责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民法典》修订了担保方式、期限的推定,在赋予质押权追及效力的基础上容许抵押财产的自由转让。但为此应适当予以限定,而其法律基础则是《民法典》对动产和权利保障制度所作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融入《经济与社会》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等基本要求,增强法治意识,助力后续《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的学习。思政课教师可从基本经济制度、五大发展理念、个人经济行为等维度切入,将民法典融入《经济与社会》教学,促进学生增强制度自信、明晰发展优势、培固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制定中国民法典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需研究的是如何处理好民法典自身的内部关系以及民法典与已有民事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法、经济基础及其他制度的关系。只有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并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才会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7.
法典编纂需要体系化支撑,体系化以法典内在逻辑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以“自由的人及其财产”为逻辑,《德国民法典》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为叙事。我国的教育法典可以结合这两种逻辑,以受教育人及其教育权利的实现为中心展开编纂。《德国民法典》以其抽象、严谨的概念体系与一般原则,《瑞士民法典》以其开放性法源为杠杆,维系了法典安定性与开放性的平衡。此外,《德国民法典》与《日本民法典》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将民族性纳入法典的规范体系中。如上四部近代著名《民法典》能够为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提供宝贵启示。拥有内在逻辑,彰显民族价值,兼及稳定与开放的教育法典将实现我国教育法的自我超越,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越南经济改革是《越南民法典》编篡和修订的原动力,外国法律援助是该法典编篡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外国法律援助背后的动机,在学习借鉴外国法律时应当注意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越南民法典》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比如知识产权纳入民法典、强化土地使用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修内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特殊教育功能挖掘不力、教学方案陈旧、教学策划缺乏创新性等不足。《民法典》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路径是:深究《民法典》的特殊功能,重构教学的顶层设计;聚焦《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大胆改革教学的实施方案;突出《民法典》的主体内容,试行创建“法治校园”。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以后,如何向中学生讲好民法典、将民法典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内核融入思政课法治教学,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全新实践议题。以选择性必修课程《法律与生活》教学为例,学习法律原文,从顶层设计角度学习民法典并做好普法释法工作,培养学生理论兴趣;优化法律案例,利用事实推动教学,强化法治事实辨析,引导学生关注法治现实;创设法治情境,找到学生经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点,提升学生法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德国民法到底应持何种态度,在当代中国学界出现了重大分歧。在此背景下,《德国民法典》的贡献与局限,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德国债法现代化改革说明德国社会正在对《德国民法典》的局限进行超越,我国应从《德国民法典》中汲取营养,总结教益。  相似文献   

12.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极富理性又饱蕴激情的民族,感性与理性这一对矛盾影响着该民族的历史,而这样一种民族文化特色在法文化领域中也体现出来。理性的启蒙运动推动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进程,诞生于这种民族文化背景中的《法国民法典》理所当然地充当起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法兰西民族文化在该法典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法典》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酝酿了14年,经8次审议,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在我国民事法律立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物权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历程,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开启了人类法治时代的新篇章。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民法典的代表,以其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思想,并确立了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过错责任三大民法根本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正在讨论的民法典的制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同成立制度的研究对商业交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约则是合同成立不可或缺的行为。本文从要约的含义、要约的生效、要约的撤回与撤销、要约的消灭四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德国民法典》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修订法律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引入了功能主义担保观,所有权保留基于其“担保功能”的特性可被纳入非典型担保中,但是仍具有形式主义色彩。学界对于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性质有诸多争论,体现到破产程序中,便是赋予出卖人取回权或别除权的问题。在当前《民法典》背景下,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性质具有双重性,单纯偏重所有权性质或担保权性质,不能完整地概括其本质。《企业破产法》基于以往的形式主义观念对所有权保留出卖人赋予取回权的模式遇到了诸多问题,别除权模式具有取回权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但是完全基于所有权保留出卖人权利的担保权属性,在破产程序中赋予其别除权,同样会导致形式主义担保观下片面侧重某一特性而忽略另一特性的问题。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所有权保留中哪一特性起决定作用。德国的取回权与别除权二分模式有可借鉴之处,不妨将所有权保留类型化处理,对简单的所有权保留采取取回权模式,对担保属性更强的延伸的所有权保留采取别除权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针对名誉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厘清名誉和名誉权的内涵、协调个人名誉保护与公共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明确文艺创作与名誉权保护的关系、赋予民事主体更正删除权。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作为人工智能分支的深度伪造技术对个人名誉权造成侵犯:个人信息泄露,破坏受害人心理屏障;搜集材料困难导致证明个人名誉权损害较难;个人合法权利受侵,行使更正权受限;物质损害补偿难以抚慰受害者。针对上述问题与成因,亟待从《民法典》的角度,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继续推进网络实名制;举证责任倒置,减轻举证负担;优化网络侵权规则,设定初步审查义务;采取事后救济,完善民事精神赔偿等,以实现深度伪造技术下《民法典》对个人名誉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居住权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定的居住权,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然而,在对《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居住权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司法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我国居住权制度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消灭事由、权利主体、绝对排除可转让性和可继承性等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法的民法,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我国1980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已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在目前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制订一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民法典,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界对恶意串通行为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定位不一,实务中对其适用范围的把握也有欠精准.在今年正式生效的《民法典》当中,恶意串通行为规则在当下民法体系当中继续保留.当下,为其厘清概念、划定边界、明确其使用空间就显得更为重要.恶意串通不属于意思表示瑕疵体系,而更接近法律行为悖俗的定位.其行为形态是以损害"特定第三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