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她,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却肩负着生活的重压;她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运的。 生活中的不幸,使她七岁失去了母亲,八岁时父亲意外伤亡。年幼的她和弟北与我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她,就是我小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今年52岁,母亲只有41岁。他们结婚那年,父亲30岁,母亲19岁。据说父亲当年一眼便看中了母亲,于是每天都不辞辛苦地翻过那座很高很高的山去看母亲。但母亲并不领情,父亲后脚刚进门,她前脚便跨了出去,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满身灰尘的父亲。后来我从姨妈那里打听到,母亲是嫌父亲年纪太大,她认为那样的大龄青年不是花心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总之就是不符合她的标准。我的外公、外婆倒是对父亲另眼相待,因为父亲每次去时,没得到外公、外婆的同意,绝不去追跑出门的母亲,而是陪着外公、外婆闲聊或者帮忙干活。看着父亲屋里屋外忙碌的身影,外婆…  相似文献   

4.
依靠     
父亲因前列腺增生做了手术,住院的对候,我们几个儿女轮番陪护,母亲每天都要来。她身体不好,每次来都很费劲,来了之后也不和父亲说什么,就那么长时闻地坐在父亲的病床边,偶尔困了,还会打起盹来。妻子看母亲来了也是遭罪,不让她来,她却早就把自己收拾妥当,非来不可。妻子不理解,我说,父母一辈子都没分开过,他们可以一整天一句话,都不说,但必须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相似文献   

5.
给妈妈揉脚     
又是周末回家。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父亲进城打工去了。吃过饭,母亲收拾完,小步来到我的房间,这时我正在盯着电视机过瘾。她的神情有些犹豫和矜持。“伟儿,可不可以帮我揉下一脚,你力气大点儿。”母亲终于还是开口说话了。我已经被肥皂剧作的剧情吸引住,就没在意站在身旁的母亲,只是随便搭理了一句:“怎么啦?”母亲听了却很高兴的样子,顺势拿来一  相似文献   

6.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  相似文献   

7.
鱼儿的自白     
13岁那年,我考上了重点初中。母亲知道后,就跪在神像前念着什么,我觉得好笑。母亲很迷信,经常去求神拜佛,我很蔑视她这样做,反正我的重点初中不是她求来的。父亲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不  相似文献   

8.
母亲     
真没想到,母亲改嫁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又是出了名的孝子。19岁那年便在爷爷的指定下与同村的母亲结了婚。当我、姐姐、弟弟三个都上初中时,迫于生活,矮小瘦弱的父亲跟着那些身强力壮的汉子进山扛树了。一年后的秋天,父亲早早地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恨我的父亲母亲。我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一个穷山沟里。父亲是个孤儿,只读了三年书,一直靠给东家放牛,西家打柴讨口饭吃长大,更要命的是,他是个哑巴。村里的姑娘们见了他不是逗他玩,就是远远地绕开,人们都以为父亲一辈子都讨不上老婆的。可是,就在父亲30岁那年,他居然用200斤粮食,一筐鸡蛋把38岁的母亲“娶”了回来。人们一阵惊讶又一阵叹息,因为,母亲是个痴呆女人。从我两三岁记事起就懂得了有一个哑巴父亲和一个痴呆母亲是多么地屈辱,因此我一直恨我的父  相似文献   

10.
邱兴玉 《师道》2006,(8):56-57
印象之中,给父亲写信最多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四年。那时,几乎一个礼拜就要写一封。记忆中的星期日实际上就是“写信日”。去年,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妻子慧萍告诉我,她在老家翻看了我上大学时写给父亲的许多信。她挖苦我说:“你还真能写,不是三四页,就是七八页。每封信上都不提‘钱’字,可每封信实际上就两个字:‘要钱’!”我无言以对。因为她的话不能说不对。她的一番奚落,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父母,一共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父母在我身上操心最多,花费也最多。印象之中,父亲是非常开朗乐观的。记得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捎着我去…  相似文献   

11.
10岁……父亲是那种沉默寡言的男人,除非喝了酒。她记得,她是从10岁那年开始恨父亲的。那年,父亲喝多了酒,狠狠地打母亲,她和弟弟在一边看着,幼小的心里,细细密密地织满了仇恨,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父亲在村里,是村委会主任,在普通的老百姓眼里,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官了。但在她眼里不是,她看很多书,知道有上一级的领导,知道有比父亲大得多的官。所以,她看不上父亲在村里的举止,别人一点儿小事,他就拿架子,说,啊,这是个原则问题,这是个党性问题。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的父亲是什么也不懂的村委会主任,我恨他。父亲喜酒,而喝了酒之后的父亲,常常和…  相似文献   

12.
我的童年差不多是在孤独中度过的。我出生在中国重庆,父亲是个传教士,母亲刚生下我就去世了。在我两个月时,父亲把我送到西弗吉尼亚的摩根镇——母亲最亲密的妹妹住在那里。我便在母亲度过她少女时代的那所房子里生活着。露丝姨妈在家时,对我总是关心备至。可她是全家唯一挣钱的人,所以不得不一周六天地在外面上班。一个人呆在这座又老又旧的房子里,我感到一阵阵的孤独。在露丝姨妈回家前。我经常坐在母亲照片下的地板上——照片上的她刚20岁,亲切的脸庞,乌黑的眼睛,黑色的卷发。有时,我也跟照片上的她说说话,可当我淘气犯错时,却从不敢去看她。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3.
母亲疯了。因为我和她看到父亲跟刘辣椒在一起鬼混。母亲与父亲发生争执,父亲火气上来了,便暴打母亲,母亲的惨叫声一次又一次在屋顶上响起。而这时,我是什么也不能做的———除了哭。母亲朝我们这边爬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和妹妹。那眼神充满恐惧、绝望、愤怒与乞求,也许她以为她就要死了,她得在死前拥抱一下她的骨肉。我的哭声盖过了母亲的呻吟,她无力了,仰躺在地,眼睛闭着,喘着气,满嘴泥土。父亲还在骂些不是人话的话。我和妹妹哭着,父亲骂着……母亲睁开了眼。突然,她笑了———像极了邻村疯了20多年的六子。我吓住了。父亲也吓住了,…  相似文献   

14.
正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灰姑娘》这个故事,也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我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想了很多。首先,我感到气愤。气愤的是灰姑娘的爸爸,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在灰姑娘的母亲去世不久就娶了一个恶毒的新妻子,而且这个妻子还带来了两个心肠很坏的女儿,她们不仅让灰姑娘睡在灰堆旁,还让她做所有的家务。对于灰姑娘所受到的这些虐待,她的父亲却视而不见,没有半点的爱护。我更气愤的是这个狠毒的后妈。她一进家门,就看灰姑娘不顺眼,百般虐待她。她  相似文献   

15.
我母亲因病去逝后,爸爸又要结婚了。第一次看到爸爸兴高采烈地和她在一起,我心里就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对父亲有点怨恨。现在,她要走进我的家取代母亲的位置,我更加怀念自己的母亲,我不知如何面对她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母亲今年62岁.早年母亲和父亲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一家人过得平安幸福。在我5岁那年.父亲不幸工伤,此后父亲就总离不开医院。母亲不但要照料受伤的父亲,还要抚养我和妹妹.心力交瘁,但是母亲很坚强,十年前她辞去了工作开了家餐馆,起早摸黑做生意,母亲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餐馆生意红红火火.一家人也过得有滋有味。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当她看到电视里那些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是个哑巴,身材是二等残废——1.62米,皮肤黝黑。就这个模样,他还是个抢手货,很多媒婆上门来为他提亲,他还挑肥拣瘦的,后来,他看中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毫不迟疑的答应这门亲事,并不是她看中了我的父亲,她是看中了他的家庭。我爷爷是小学教师,每月有一百多块工资,奶奶、父亲都是好劳力,家里没有吃闲饭的,日子在方圆几里内是比较好过的。而母亲的家里很贫穷。母亲进我家门后,初来乍到,只图日子好过,她与哑巴父亲的关系说不上亲密,可大面上还过得去。第二年就生下了我,奶奶高兴得脸上都绽开了花,欣喜地说:是个男孩,我们张家的香火续上了…  相似文献   

18.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19.
邻居     
我的母亲很早就失去了双亲,她像一只孤独的鸟儿从乡村飞往一个叫做“梅箓”的小城镇,十七岁完成初中学业之后,便开始了她的“打工妹”生涯。而我的父亲念完了大专就顺其自然顶替了爷爷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工商行政人员。那时,父亲的工作地点恰巧和母亲近在咫尺。母亲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整整八十岁了。她从十七八岁高中肄业后,便在渭北山区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员。在她的身上既有教师特有的智慧,又有农村妇女的善良、淳朴。她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身。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领着我去彬县看望父亲。我见父亲的一位同事的打火机稀罕,便偷偷拿了去玩。当母亲发现时,我们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