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思想已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共识。“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更多体现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发展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类资金,构建了一套以“三个百分百”为特点的“全覆盖、高额度、保生活、促先进”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以期推动包括研究生德育、招生和培养在内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办什么样的研究生教育,怎样办好研究生教育”这一重要命题,积极融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抗疫精神、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读周德藩同志《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载〈新教育〉周报 ,6、19) ,获益匪浅 ,感触良多。“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教育教学改革 ,日益高举起教育的人文旗帜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角色培养 ,是一种更高水平上对社会发展本位的包容” ;“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通过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开发人的潜能 ,形成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以上摘自周原文)以社会为本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 ,最本质的不同 ,应落实到“人”上 ,前者以社会发展为本 ,因而…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以此理念为主导,云南省教育厅提出了“三生教育”的理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2009年5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云南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生”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本刊记者就实施“三生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实施途径等问题采访了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体现了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自由个性的充分展开的教育宗旨。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党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域,对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研究生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是助力回答新时代高校“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探寻以党建为载体推动研究生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高校培养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思路镜鉴。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