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司空图的诗学思想是对王维等人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叙事化倾向的反 拨。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抒情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不过,他 的诗学思想只是总结了抒情短章的艺术经验,用这种理论要求一切诗歌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严羽不仅擅长诗歌评论,而且也积极投身诗歌创作,留下很多诗歌作品。在严羽当时和身后不少人批评他诗论甚高,而创作一般。其实,诗歌理论作为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会对具体的诗歌创作产生指导作用,而创作体验也会给创作理论奠定基础。沧浪诗话在精神面貌上与严羽的诗歌创作有诸多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3.
陈庆艳 《文教资料》2011,(25):14-16
庆历五年到至和二年是梅尧臣诗歌创作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梅尧臣笔不辍耕,创作出了一批艺术手法成熟、风格圆融、特点鲜明的作品,同时不断总结诗歌创作的经验,形成了自己明确的诗学理念,达到了诗歌创作的成熟阶段,其平淡却有真味的诗歌还为宋诗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效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80后青年诗人王单单以其自然、凌厉、赤诚的诗歌创作风格,在近几年来成功跻身中国诗坛备受瞩目的新生代诗人之列。王单单的诗对乡村历史进行了沉重追忆,对逝去亲人表达了亲切缅怀,同时也给予了底层人民以细腻的体察与真挚的同情。王单单的诗歌创作观念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这来源于其童年生活经验,成为他最初的创作动因,并成为他整个诗歌创作的追求,其诗歌创作可以视为一种精神还乡之旅。  相似文献   

5.
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很好地实践了“诗是经验”说这一反传统的诗歌本质观,在对中外诗歌创作方法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上,构成了对传统诗美有力的抗击与解构;同时诗歌中大量戏剧性因素的渗透与转化,不仅提升了现代诗的思维层次与深度,更为现代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簇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启迪,也使诗人步入了新诗现代化前沿。  相似文献   

6.
顾城的诗歌创作中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元素:童真世界与成年世界的对立,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自我”与“无我”的对立,等等。顾城诗歌创作的二元对立心态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社会背景、阅读经验等息息相关。顾城二元对立的创作心态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的公开发表,是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毛主席在信中总结了我国历代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阐明了诗歌创作以及各种文艺形式的共同规律,指明了新诗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我们批判“四人邦”的锐利武器,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封信可分两部分,涉及面很广。这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是整个文艺界和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毛主席的这封信,不仅对文艺界,而且对中学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毛主席在信中,总结了我国历代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阐明了诗歌创作以及各种文艺样式的艺术规律,指明了新诗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内容十分丰富。这里我们简要地谈谈我国诗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5):118-121
张志民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其历经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在见证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同时也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诗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乡土经验、诗歌形式、现实精神、行吟诗篇以及创作上的转型。综合评价张志民的诗歌创作,既可以看到一部关于诗人和诗歌的成长史,同时也能深入认识中国当代诗歌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美学思想在唐代彼此融合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唐代诗人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文章就儒家、释家、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唐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解读唐代诗人的心态和唐诗辉煌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路也早在大学阶段就开始了她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路也诗歌呈现出强烈的童话思维、自我幻像以及流浪意识,对比喻方式的热衷以及她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在早期的作品中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在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广泛的交游论争中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论诗见解,论著《诗家直说》集中地表达了他的诗歌美学理想。谢榛特别强调诗歌要气象浑成,努力追求自然全美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要表现真情,反对拙劣的模拟和矫饰造作;诗歌意象要外射张力,追求艺术与世界浑融互渗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中国诗学的鲜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而产生的诗人,一般的姑且不说,就是著名的也不胜枚举,其作品之多,更是汗牛充栋。伴随着诗歌创作的兴起和繁荣,随之也产生了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这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不过都是些片言只语,或夹杂于经传典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课     
<正>文珠老师被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为了备课,文老师把很多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买了回来。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拨儿乡下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又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就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是雁翼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他坚持"现实性"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审视现实、反思现实,深刻地表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貌。雁翼诗歌中的现实性的创作原则与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手法紧密相连,诗歌中形象化地塑造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时代形象",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书写,同时也是诗人审视现实生活后的生存经验的凝结。  相似文献   

16.
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探讨了刘基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在元明鼎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刘基诗歌具有"一代宗师的文学地位",与同时代的高启比较,刘诗是士君子言志之诗,高启是文人之诗,两家诗歌,各有千秋,未可轩轾。刘基的诗歌创作于仕元期间,在越诗派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明后,因其政治地位而影响更著,对有名一代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许佳 《海外英语》2012,(15):193-194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意义的灵魂。我们根据诗歌意象的具象内容,把意象分为比喻意象,写实意象及象征意象。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就大量地采用了意象这一手法。该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作品揭示出其中的象征性意象的内涵,从而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到古代--叶维廉及其诗歌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维廉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中国台湾文坛的人物,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建树,因此,他也就具有了多重的身份,既是诗人,也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既是著名的教授,也是成就卓著的翻译家。在他的文化建树中,他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杰出的意义。从他诗歌创作的历程看,他走过了一条从现代到古代,从西方到东方的道路,而他诗歌的意义则在于比较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诗追求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思想,艺术倾向,为我们探讨中国20世纪新诗成功的经验,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和李清照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相距甚远,各自为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本文拟就这两位杰出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在互为参照系的比较中,研究她们诗歌创作风格中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