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是决定无线电传输和通信质量优劣的关键。传统的无功率控制方法由于需要使用授权用户的先验信息,出现无线电频谱资源规模集群和感知预留,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率高和堵塞,频谱感知差错控制效率低下。考虑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采用QoS优化筛选控制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用户频谱感知模型的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方法,采用CS.MA/CA信道访问MAC协议进行信道建模,得到QoS控制过程的时间线。基于能量检测K/N判决准则,建立无线电频谱感知差错控制判决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频谱感知网络负载降低,传输时延减少,提高了资源包的接收率。  相似文献   

2.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频谱资源的枯竭,频谱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现有无线通信的瓶颈。同时静止的频谱分配管理的方式,致使现有的频谱使用效率非常低。本文介绍了基于认知无线电提升频谱利用率的技术,重点讨论了认知无线电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个用户协作频谱感知能有效提高系统感知性能。但是这种协同方式会使得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整体灵敏度降低,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而且当恶意节点或是障碍节点出现时,就会影响决策中心的最终判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的协同频谱感知技术,该技术通过认知用户的本地感知结果与认知无线电网络基站最终判决结果的比较,计算认知用户信任度,进而协同信任度参与频谱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当认知用户中存在恶意节点或是故障节点时,本文提出的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能够得到更好更稳定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认知无线电技术备受业界关注,并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作为其中核心问题的无线频谱资源管理技术是提高认知无线电性能的关键.通过引入了资源空间的概念,对认知无线电技术领域中的无线频谱资源管理技术进行说明,形成了无线频谱资源空间、资源网格、可用资源图谱等无线资源管理的数据体系,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分层分布式管理结构和资源管理数据库,形成的资源描述体系和管理结构可以成为研究认知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的理论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认知无线电提出了一种机会频谱接入(OSA),满足频谱使用增长的需求。首先对动态频谱接八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频谱是否接入和怎样接入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几个研究频谱接入的典型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针对认知无线电实现的首要任务:感知频谱环境,主要介绍了实现频谱感知的两种关键技术:发射机检测和合作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描述认知无线电概念和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CR涉及的频谱感知和数据传输等物理层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着重讨论了CR无线环境分析功能及智能天线在CR的应用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目前频谱资源使用率低的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中关键技术之一,是保证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前提。本技术以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作为专利申请的分析对象,对其申请状况、技术分支、重要申请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描述认知无线电概念和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CR涉及的频谱感知和数据传输等物理层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着重讨论了CR无线环境分析功能及智能天线在CR的应用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的无线通信系统,它能够认知周围环境,并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相应地改变某些工作参数来实时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目的。认知无线电的首要任务是检测频谱的空洞。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大范围、多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这些遥感信息可以实时、有效地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遥感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全面阐述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并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方法理论,指出这些方法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克服了传统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弊端,将对象光谱、空间纹理等特征一并加入分类依据中,有效避免了“同谱异物”或“异物同谱”的问题,适合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分类。以武汉市某街区公共遥感影像为例,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89.9913%,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彭飞  富宁宁  胡伟  胡锦琳 《资源科学》2020,42(11):2047-2061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海洋资源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2000—2019年国内外海洋资源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①国外对于海洋资源研究的关注远大于国内,且国家(地区)间合作发文密切的主要是欧美海洋经济强国;国内海洋资源研究主体主要以沿海地区涉海院校为主,网络图谱结构松散,跨区域跨机构交流有待加强。②国外关注海洋资源研究的学科聚焦于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学、国际关系、地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国内主要集中在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等学科。③国外海洋资源研究视角呈多元化发展,对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深远海资源探索等议题关注较多;国内海洋资源的阶段性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空间治理等主题成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具有大局观与全球视野、重视海洋资源基础性研究与实践、加快人海关系框架下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转换及加强海洋资源理论研究等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沈镭  刘晓洁   《资源科学》2006,28(3):9-16
资源流研究是资源科学在新形势下需要重视的新的学术视角,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比较零散,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资源流的内涵体现在复杂性、动态性和时空性3个方面。资源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系统、物质、能量、价值、劳动力等。资源流主要研究资源在进入社会经济系统后的变化规律,阐明资源流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揭示资源在社会经济运动中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资源流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分析、物质流分析、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等。这些方法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资源流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未来资源流研究的重点主要有:按部门进行资源流研究、按地域进行资源流研究、战略性资源的流动研究、相关社会价值问题研究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盛宇  李红 《现代情报》2018,38(7):171-177
微信是现代人常用的社交工具和信息来源,微信资源虽已受到研究者关注,但都针对某一方面,缺乏整体研究。本文采用信息管理视角,按照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共享、知识创新过程全面梳理微信资源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目前对微信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研究较为充分,而对微信知识创新还有很大研究空间,此外微信个别功能和研究层次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由于遥感考古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逐渐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评述了遥感考古的国际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研究进展、探讨了空间技术在发现历史文化遗产和古人类遗址与环境重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学科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CAS has recently completed a research project on China’s S&T strategic planning. More than 300 experts from various S&T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影响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当今社会,知识对时代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圣地,其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更是意义重大。在校大学生是高校中大量存在的群体,他们的特点符合高校人力资源的要求,所以也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种人力资源。高校合理、正确地利用在校大学生资源意义重大,其方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邓李君 《现代情报》2010,30(3):145-147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对原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却有待于加强。我们应当重视原生数字资源的采集和保存,从技术上、规范上甚至法律上为这些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明鹏  刘东柯 《大众科技》2013,(8):146-148,132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从创意视角出发,以湖北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对创意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荆州市古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开发原则、开发模式进行了论述,对地方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