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西方发达国家“老子热”的兴起及其原因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基督教的《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亦称《老子》。 据《人民日报》报道,1992年,在已有多种英文版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5720字的《道德经》英译本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  相似文献   

2.
温普玲 《兰台世界》2007,(7X):67-68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6篇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23例,体现了儒家“有为而治”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差异和融合.综观曾子对《五经》和《道德经》的读以致用,可以断言,是“六经博士”支撑了曾子文章.  相似文献   

4.
韩非说老     
《老子》玄妙难识,就目前文献看,韩非最早对《道德经》做了阐释,他的《解老》篇是第一个普及了《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类辩证对立句法的解读。韩非亦以权谋之术来读解老子,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君王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法家与老学似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熊良山,如果不是传媒大加报道,我还真不知道他是谁。1996年以来,这位机械专业出身、对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工科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老子《道德经》的选修课。8年来,他的课程和教科书《道德经浅释》连续获得各种荣誉: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校“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熊本人荣任学校“道德经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抨击以往的欧洲哲学,将老子哲学思想视为源头活水;美国学者预言,老子的《道德经》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仍具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并加以继承。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可确证于史料的图籍管理者——所谓“守藏室之吏”——老子,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自然主义是《道德经》的基本思想,老子根据对人、社会、宇宙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提出管理者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本质。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档案部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人是需要向自然界学习的。即使从现在科学的角度评价,老子这个观点也是能站得住脚的。大自然日月轮转,四季变换,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确是平衡的、和谐的。《道德经》第二章中有言:“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看看大自然的大气派大境界是不是人的榜样呢?仍然是老子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与人道相比不但高下立判,而且凸现出人道问题的根源。根据《辞海》的解释,自然界指的是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应该说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及其思想的分析,诠释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其内涵,并探寻了它对整个法律意识、公民道德建设、人才培养等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章,盗贼多有。“(《道德经》第57章)此话实在发人深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4.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6):40-41
“大道幽微”主题展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官出土的历代文物,以及道德经版本。通过“大道幽微”的陈展,对进一步解读老子思想,宣传普及道家文化,传播老子在豫东大地上留下的历史传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周口市博物馆“大道幽微”主题展,为观众走进老子,感受老子道家文化思想,开发利用道家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成为弘扬、传播老子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08,(2):F0002-F0002
鹿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苦县”、“鸣鹿”、“真源”、“仙源”等,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579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李耳)就诞生在这里,其所著《道德经》博大精深,震古烁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尊道贵德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扩大老子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08年5月20日至21日举办“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  相似文献   

16.
信言与美言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与美言,美言不信。这是老子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模式及其功用的一段文字。译成现代语,那就是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是不是有些绝对化了?因为《札记》就持相反的观点,叫作“情欲信,辞欲巧”。写文章,谁不想弄得辞情并茂。而后来的屈原、李白、李贺,哪一个又不是这样呢?倒是老子自己,五千言的道德经,首开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行文模式,明快则明快,读起来可有些费劲。  相似文献   

17.
吕俊平 《军事记者》2006,(12):49-5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遗产中,闪烁着东方文明智慧的文化成果可谓如汗牛充栋。其中,老子的《道德经》不可不读。这部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以天地、上下,阴阳、动静的对立统一为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探索,是研究、解释宇宙间万事万物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的一本巨著,被奉为“致政之要范,治兵之要简,歧黄之要术,修身养性、立世做人之宝典。”《道德经》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古往今来,有不少仁智之士致力于对它的研究。伊喜的《文始经》、管仲的《管子》、司马迁的《史记》、葛洪的《抱朴子》、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苏轼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宇驰 《大观周刊》2012,(24):166-166
在《道德经》中,有多处谈及“道”,但本文作为一篇论文的篇幅,不可能对所有谈及道的地方逐一讨论,只能选取两处有代表性的文本研究。本文重点在于指出“道”与“人”在《道德经》里的密切关系,“道”是人行,“人”是“道”成。不应该把《道德经》之“道”理解为脱离一切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自问世以来,很多思想家对其有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道德经》中也有其不变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精髓构成老子"道"之永恒理念并值得当代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挖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袁智亮 《兰台世界》2012,(25):86-87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一、老子的养生观渊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个人实践生活的感悟体验。老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奴隶主家庭,李门祖上曾因直谏犯上而遭到迫害株连,家道中落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