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类型的体育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不但不能缺少公开课。应该多上公开课,我们只有对公课进行合理公正的研究,才能让广大教师们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改革,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垫定基础。体育公开课是引领教师们成长的一个手段,所以体育公开课不能脱离现实,应该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公开课这一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对公开课大加褒奖之辞的有之,当然对公开课进行指责甚至声讨的也有之。面对如此众多的“反思”,我觉得过分地美化公开课固然不对,但一味地否定公开课更是不妥。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们切磋、探讨,以还公开课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作为广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长期以来,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崇。但在实践中公开课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关公开课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 本期话题就如何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功能、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趋利避害等方面与大家一起讨论,以期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思考,为公开课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听评课在广大中小学十分普遍,有计划的组织参加校内公开课、校外公开课等是广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一种常规化的方式,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听评课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认识、态度、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听评课的实际效果,这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思考,以期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名师的公开课要引导、带领广大教师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尤其是"转变学习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直指革新的高难度目标——行动。名师们天南海北在动辄几千观摩者的公开课上,演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给予教师最直观、最生动的指导和示范——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最大——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些公开课与名师们追  相似文献   

6.
如今,代表新课程、传播新理念的教学“公开课”,总是一拨又一拨、一茬又一茬地展示在广大教师的面前。当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在观看、赏析后,总感觉到大多数公开课看起来顺畅、滑溜,但多“中看不中用,什么也学不来”。原因何在?请看某些公开课遵循的加法法则。  相似文献   

7.
吴章贵 《教育艺术》2005,(11):54-56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新课程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广大的一线教师也频繁参加各式各样的公开课观摩学习活动。然而,我们吃惊地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问题,没有达到公开课教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相似文献   

8.
有些语文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听一次就够了,如果有第二次,那简直就是折磨。然而窦老师的《游园不值》,却再三地让我感动。是公开课那种近乎完美的精致让我着魔吗?单纯地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公开课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成,等等,只不过窦老师发挥得更自然更妥帖罢了——顺便说一句,有人把公开课贬得一钱不值,但我以为公开课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曾经说过,优秀的公开课是多种“营养素”的集合体,教师们只要把其中的一种吸收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是…  相似文献   

9.
时下,作秀课、表演课盛行,这与开课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一节公开课的评价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一节好公开课?我们不但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反而肯定了一些公开课中不该肯定的东西,这就不恰当地误导了广大教师,使广大教师亦步亦趋群起而效之。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正确合理的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以笔者陋见,关于公开课,当有四大标准:真实、有效、互动、快乐。这四大标准同时也是公开课的四种境界,就如同习武者练武功一般,当一层境界一层境界地渐进达成。一、真实真实,是一节公开课…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该如何上?虽然有课程标准,虽然有专家引领,但是在普通教师眼中,公开课就是标准,就是方向,因为公开课是专家们根据课标精神指导教师精心炮制出来的.这大概也是有人把上公开课叫做"做课"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2.
这一学期,J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的口号,而“上公开课”就成为促“成长”的主要形式,校方期望通过公开课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教师不仅能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还能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使用教材.具体实施方法就是由教师主动申请上公开课,相关教师听课并评课,针对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大家共同的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暂且不提公开课是否具有校本教研的全部内涵,仅就J校公开课本身而言,教师们似乎就有不同的观点:“说是让老师们自愿报名上公开课,实际上上公开课的基本上都是新老师和年轻老师.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是用来交流教学经验,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常识教师之间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运用公开课来推动常识教学的发展,是我们广大的常识教师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番思考与探讨。 一、常识公开课的优越性 常识公开课能全面检查教学情况,对于提高常识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是公开课,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认真备课,从课堂设计到程序安排都要精心编排。这个过程本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自诞生以来,赞成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对于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很有必要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开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执教者的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开教学以引路的形式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这种教学活动已对深化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从开展这种活动以来,一些公开课却成了只能供观赏而不可应用的样品。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报道:某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准备了很长时间,排练了许多次。上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公开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和欢迎。特别是“专家型”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已被广大一线教师视为传播新理念,传授新教法的有力抓手,笔者也以为,就新课程改革而官,公开课教学无疑是一个连接新课程与教师的重要载体,在此,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教学谈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和看法,以资和诸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是众人的智慧,像演戏一样反复演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广大教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赞成者认为公开课走在了课改的前沿,教师思想超前,教学手段先进,教法灵活,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思维活跃……并认为只有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开课是做秀,是众人的智慧,像演戏一样反复演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9.
老师们都渴望欣赏优秀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希望通过公开课获取教育智慧。但老师们在听课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每节课都这么上,学困生会越来越多,谈何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其实,教师们的感叹含着一个明显的意思:公开课缺“实”。叶澜教授提出了好课应该“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五实观”。“扎实”,就是有意义;“充实”,就是有效率;“丰实”,就是有生成性;“平实”,就是有常态性;“真实”,就是课堂有待完善。叶教授认为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公开课是示范课,是供听课教师学习、借鉴的,是用以促进教者和听者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公开课"是用来交流教学经验、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研活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公开课仍然是音乐教师之间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公开课可以正确评估教师本身的音乐素质,推动音乐教师的进步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我们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共同喜爱和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