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戏曲形神理论是其人物形象塑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戏曲表演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并对戏曲的传神论作出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
服饰描写是小说美学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的思想化背景。中国古代小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结合传统儒家思想的“和”“同”之论,从服饰与人关系的角度,可以论证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具有形神兼备和谐美特征。研究这种特征不仅能够深化 服饰美学的研究基础,丰富古典小说的研究方法,还有利于促进当代小说的创作实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西方小说文体观念和理论的视角下展开的,西方小说文体视角渗透于古代小说研究之研究思路、理论框架、分析模式、评价标  相似文献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是伴随着小说的产生而出现的,但其“理论”的概念及其具体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的研究上,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更为客观科学意义的角度来说,却有些美中不足。诸如“史统散而小说兴”的命题问题、古代小说的“劝惩教化”问题以及何为古代小说文体的本干和正宗问题等等,或是批评过于偏激,或是根本就没有触及,致使研究的结果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较为客观的分析,提出质疑并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形神理论,是关于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指导性理论。它不仅有言语肖、举动神情肖这些形似方面的要求,更有情肖这一神似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不像诗文那样作为文学正宗受到人们重视。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为后人留下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的评点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文章对其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等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对于"小说"概念之理解与认识多有分歧,相关理论的运用多存误区,因而给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带来一些困惑与难题。宁稼雨首倡中国叙事文化学,将其引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无疑是走向中西会通之路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中,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出版了几种比较完整的资料书,也发表了一些较有份量的论文,在武汉还召开了首次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这些情况表明,理论工作者、文学研究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是个良好的开端。由于学术界对占代小说理论的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评点艺术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主体 ,也是古代文学理论不可分割的本体组成部分 ,厚积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充实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涵 ,为世界文学理论宝库增添了光彩 ,其精华部分对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具有普遍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典型推理方法叫推类或类推。要解读"推类",唯有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入手,考察中国古代"‘类’的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类同观"、"类别观"、"类法则观"、"类同理同观"、"类整体观",比较了中国古代"类"的观念与西方"类"概念的差异,就能说明中西推理类型或逻辑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诗文书画是主流艺术,因而文论也必然与音乐理论、书画理论关系紧密。以往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往往只注重单线演进,而忽略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互滋养相互启迪的关系。文章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期在能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5.
农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古老题材,因为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为数不少的有关农事的描写。但《诗经》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关农事的描写在诗歌中却是时断时续,很难形成轩然大波之势。直到中晚唐时期,这种冷清的局面才有所改变,农事诗在中晚唐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新乐府诗歌理论的推动及其诗人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儒家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其中记载了与饮食有关的很多器具,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而且还可以管窥古代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学传播同人类总体的传播活动相一致,也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中国古典小说则是在以印刷术为基础的、文字传播得天独厚、空前普及的明代走向繁荣的。因而它的传播在当时主要是以印刷为媒介的文字传播。在广泛搜集整理中国古典小说文本流传资料的基础上,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传播方式归纳为选辑、改编、评点、翻译四种,并以传播学的理论对其分析研究,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传播方式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