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藏族的寺院和每家中的佛龛前,一年四季都供奉着以酥油做燃料的长明灯,称之为酥油灯。酥油灯的油是一种粗加工的油料,不同于食用酥油。藏人定期会去寺庙,为佛殿里酥油灯添灯油,祈求平安吉祥。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日子,这天被定为“燃灯节”。当天晚上,在寺院、佛塔周围、佛堂、佛龛、供桌以及各家屋顶、台阶上都点上了酥油灯。在藏民的生活中,酥油灯不仅是一个法器,更传承着藏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44-44
“造像艺术”是青海省博物馆举办的青海藏传佛教艺术专题展览,于2001年5月开展。佛造像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该展展出了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不同质地的精品佛像一百余尊。  相似文献   

3.
李公 《云南档案》2000,(3):35-36
二、苍山会盟 天宝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755年),唐朝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吐蕃和南诏乘唐朝无力顾及西南边疆之际,联合攻占了西川的嶲州、台登、昆明等地区(今四川凉山、西昌、盐源一带).  相似文献   

4.
藏文文献的整理和目录的编纂在印度佛教传入吐蕃、藏文字创制和佛经进行翻译后就逐渐开始了,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不但掀起了更大规模的译经运动,而且名家辈出,布顿大师就是翻译、著述、文献目录的编纂整理方面杰出的人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季之布鲁克巴,乃今之不丹国。不丹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与中国西藏毗邻接壤。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在向南亚拓展势力时,就已经与生活在不丹地方的居民发生了政治联系。后来,随着藏人的不断南迁以及藏族本教、藏传佛教在该地的传播,不丹与西藏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6.
出古城西宁,汽车向西南疾驰,投入了高原的怀抱。山间公路逶迤盘旋,密林,水库一闪而过。跋涉二十公里,来到了鲁沙尔镇。这里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宏伟壮观的塔尔寺位于其西南隅。塔尔寺,藏语“褒本贤巴林”,意为“十万雄狮吼佛像的弥勒寺”。相传六百年前,塔尔寺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后,在其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上每片自然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后来,大师赴藏学经,其母在树的附近建成莲聚宝塔,即大灵塔。因先建此塔,后建寺院,故俗称“塔尔寺”。它是我国藏传佛教善规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是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古印度法中早期佛教的传入,为当时吐蕃政坛和吐蕃社会带来一缕清风,尤其是佛教完备的戒律体系可为吐蕃法律框架提供了参考,其中十善法成为了吐蕃立法的模板,贯穿于整个吐蕃法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实胜寺     
<正>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位于盛京城小西门外五里,是清入关前所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清初,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墨尔根喇嘛以原藏察哈尔部林丹汗处之佛宝来盛京进献,其中包括以千两黄金铸成的玛哈噶喇佛像和金字蒙古文藏经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稀世之宝。为使蒙古察哈尔部长久归服,皇太极推崇喇嘛教,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佛宝迎至盛京,并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敕建实胜寺尊藏佛宝。历时两年,寺庙于1638年8月建成。竣工时,皇太  相似文献   

9.
戴伟华《〈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一文,认为崔希逸破吐蕃事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并认为王维出塞及其《使至塞上》诗创作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但其主要依据《河西破蕃贼露布》实作于天宝元年十二月,且其所记非崔希逸破吐蕃事而是另一位河西节度使王倕破吐蕃事;其所据之敦煌文献吐蕃《大事纪年》之吐蕃"及至牛年"纪事亦不可靠,故戴先生新观点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4,(5):F0003-F0003
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位于盛京城小西门外五里,是清入关前所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清初,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墨尔根喇嘛以原藏察哈尔部林丹汗处之佛宝来盛京进献,其中包括以千两黄金铸成的玛哈噶喇佛像和金字蒙古文藏经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稀世之宝。为使蒙古察哈尔部长久归服,皇太极推崇喇嘛教,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佛宝迎至盛京,并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敕建实胜寺尊藏佛宝。历时两年,寺庙于1638年8月建成。竣工时,皇太极赐名“莲花净土实胜寺”,并亲率满、蒙、汉王公大臣出城至庙行礼,场面盛大而隆重。  相似文献   

11.
拉卜楞寺座落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的大夏河畔,依山傍水,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片)六大宗主寺院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件林圣地之一。它不仅因藏传佛教学者辈出、人才济济而蜚声手中国藏传佛教界,而且保存了卷帐浩瀚、内容丰富的藏文图书、经卷、典籍、资料,成为一座庞大的历史资料宝库。拉卜楞寺很重视图书、经卷、典籍、档案、文献史料的保管,方法奇特,成效堪佳。拉卜楞寺藏书的保管首先有健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在嘉木样佛宫,嘉木样座前会议和嘉木样办公厅都设有秘书长和文书、图书管理人员、大小管家、总僧官,下…  相似文献   

12.
随路而至     
即使如酥油这样的西藏“特产”,也在工业化潮流中进行着变异。潜移默化中,列车也将成为变化的传动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转世,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用来解决首领继承问题的一种制度。藏传佛教的首领通称‘活佛’,意思是佛在人间的‘轮回’。例如:班禅活佛就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转世。 活佛转世制度首先是由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白教)于十三世纪中对创立的。从教理、教义上讲,有‘化身再现,乘愿再来’的依据。格鲁派(黄教)也于1564年沿袭了这种制度。黄教在藏传佛教各派中,迄今势力影响最大。班禅就是黄教的活佛。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6,(Z2):188-189
<正>2012年,朝阳博物馆举办了佛教金铜造像专题陈列展览,主要展出汉藏佛像精品。展览的主题是:展示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同时展示朝阳地区佛教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亲眼目睹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艺术风貌;欣赏佛像艺术表现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艺术神韵;了解佛像艺术蕴藏的丰富的历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3,(8):32-35
<正>这是一部关于唐朝诗人与诗歌的通俗类历史读物,作者采用了清代乾嘉以来学者发轫,至陈寅恪始为大成的“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方法,对多首诗歌中涉及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进行了有趣的演绎。唐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初七,在长安太极宫梨园球场,一场马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由大唐禁军代表队出战吐蕃使臣代表队。这场比赛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据唐人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记载,这是一场应当时出使大唐的吐蕃使臣赞咄“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的要求而举办的友谊赛。  相似文献   

16.
横卧在阿拉善草原与宁夏平原之间的贺兰山,犹如一块巨大的屏障,阻挡了阿拉善沙漠的东移,是阿拉善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防线。南寺依山而建,走进南寺,也就是进了藏传佛教在阿拉善一段久远的历史.也就走进一段宗教文化的渊源长河。  相似文献   

17.
佛像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2006,(18):79-79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像就成为人们崇敬信仰的法物。一些人将自己对佛的全部信仰与寄托都融入了雕像、塑像和刻像中,因此各个时代都不乏工艺精湛、纹饰绚丽、造型优美的佛像精品。  相似文献   

18.
当第一道阳光乍现,巨大的五彩佛像唐卡也在僧侣的手中伴随着惊叹声缓缓展开。先是胸部,然后是脖子、脸部、额头,直到最后,整个佛像呈现眼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吐蕃时期的金石铭刻是了解吐蕃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对外交往、社会关系、语言状况等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吐蕃藏文金石铭刻知识图谱,探索民族古文献数字化新途径。[方法/过程]借助数字人文和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通过本体建模分别构建吐蕃金石铭刻概况、研究现状、刻文内容和语法范畴4种本体,抽取概念、属性、关系,并以三元组方式表示;把刻文中的每一个词作为实例,构建实例之间异体、简缩、变形等链接关系以及命名实体之间的各种关联关系,以高度结构化的形式存储知识,形成吐蕃金石铭刻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吐蕃藏文金石铭刻知识图谱是藏文古文献数字人文研究的有益探索。以藏汉双语词级对齐形式呈现实例,使更多的研究者利用该材料开展研究,更好地挖掘吐蕃藏文金石铭刻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台阶上的青石问佛像:"同是石头,为什么你受众人膜拜,而我却被众人踩踏?"佛像回答说:"成为台阶只需受了四刀之苦,而成为佛像却受了千刀万剐。人们拜的是我的苦难和修行。"2007年李平来到广源传媒时,给大家讲述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了她在新媒体行业(列车电视)的修行,这一干就是七年,从一开始拥有半壁江山的广源传媒到2008年拥有全国列车电视和唯一动车报纸《青年时讯》的鼎程传媒。她相信所有的经历与挫折都是对自己的磨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