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尺讲台的主讲者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的理解是对教师最大的安慰,学生的收获是对教师最好的嘉奖,学生的掌声是对教师最高的荣誉.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了心智发展的各种技能,教师也从学生那里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其把学生当“填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多与学生交心吧,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让他们自己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让思想与教学一起进步.多与孩子交心,给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印痕”.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基础 ,“严”是教育的手段。“爱”和“严”并举才能达到完美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 ,但他们可以用“喜”和“怨” ,“亲”和“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活思想、活动态 ,和善地、耐心地教育和疏导。教师不能以自己 (成人 )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应当把自己回归学生同龄的心态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便于与学生心灵沟通 ,才利于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溺爱有余 ,管教不足 ,学生…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谓“道”,即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之“道”。从广义上来理解,“道”应涵盖道理、知识乃至技艺诸方面。《学记》上说:“师严然后道尊。”诚然,一个不尚师德、不重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尊严感和权威性的教师,其所传之道也很难为学生所尊重,正所谓“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则疏其道。”但是,倘若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看得比道更尊贵,甚至宁失“道尊”,但求“师严”,那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某地区中专水平的教师考核,教育理论卷有这样一道判断正误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就是满堂灌。有个考场58名应试教师,有36人给这道题标上了正确的符号,约占这个考场的62%。可以看出,把“满堂灌”理解成“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还是相当普遍的。那么,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看来对此还需要有个再思考的过程。 “满堂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  相似文献   

5.
《老子·七十七章》主旨在“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一句,关于这句话的意涵,学者们意见不一,简帛本与传世本的文字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从老学史来看,“有余”不仅可以理解为余财,还可以理解为余德,旨在通过无为改变不公正的“人之道”。简言之,无为是方法,公正是结果,通过无为以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6.
“教书”是把书本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则是教导学生自己学,使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帮助下,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扎实,很好地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谓“道”,即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之“道”。从广义上来理解,“道”应涵盖道理、知识乃至技艺诸方面。《学记》上说:“师严然后道尊。”诚然,一个不尚师德、不重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尊严感和权威性的教师,其所传之道也很难为学生所尊重,正所谓“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则疏其道。”但是,倘若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看得比道更尊贵,甚至宁失“道尊”,但求“师严”,那又将如何呢? 记得宁鸿彬老师在谈到教学中的封闭现象时,曾举过一例。说是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求知识”的能力,必须把指导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指导预习,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学的积极性。我首先让学生朗读全文,借助字典理解不认识的字词。查阅字典后还不认识的,打上符号,提出来,由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领会,尽量做到“自求理解”。如《刻〈几何原本〉序》一课中的“论道之暇”的“道”是难点,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道理”。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去领会。有个学生回答:“道”当“学说”讲,并译全句为“在谈论宗教学说的空余时间”。我当即肯定。这以后他预习的劲头更大了。指导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步骤。如第一步只提出通读全文,理解生字生词的要求。这一步完成后,再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  相似文献   

9.
对“少”、“精”、“活”原则的认识一“、多”与“少”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两多”,一是课堂讲得多,二是课后练习多。教师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教师把知识讲得过细过繁,一节课下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势必造成所学甚多而所得甚微的结果。要使少转化为多,应做到适时点拨。要落实“少”,教师的活动就要相应的减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探索,能动地掌握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二“、粗”与“精”“粗”指的是粗枝大…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平等、互助的互爱型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在一些教师头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有的教师在自己做学生时就形成了师命不可违的观念,现在做了教师,也把自己放在绝对至尊至严的位置上,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恭恭敬敬,认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久而久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教师尊重学生不但使学生需要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心理得到满足,而且使学生从教师这里学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的品质,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  相似文献   

11.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12.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分数高可以迈进好的小学、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思想意识,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沟通更及时、交流更方便,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所谓渗透法,就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前面的知识时,适当渗透后面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减小坡度。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渗透有关知识。例如,在讲相遇问题之前,就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学生做一些活动。把学生分为两队,分别在操场两边迎面竞走,教师说“走”,两人同时相对行走,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同时”、“相对”的含义。两人碰上肘,教师叫“停”,告诉学生这是“相遇”;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人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理解这是在同一时间内两人各走的“距离”。这些知识恰好是相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理课堂教堂多是教师利用讲授法把课本上“死”的书面文字变为“活”的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较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可以把课本知识变得主次分明,易于掌握。然而教是传授知识的艺术,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把知识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需要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也是任何别人无法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才能将知识、技能牢固地掌握起来。因此,调动学生的自觉性,集中注意力,有效地参与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练习可以引起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实现知识转化的重要一环,对能力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尝试把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必修课,其所承载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但其根本的功能恐怕除了知识传授外,就是其“载道”的特殊作用。道,在我国是一个用途广泛、含义深刻的概念,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方法、一个途径,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道理、一种规律、一个学说、一种思想,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此可谓“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育人先知人,知人先知心”。爱是一把钥匙,能开启人的心灵之门。教师只确‘充分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奥妙,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学生只有理解老师的爱,“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人在各种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按照这一“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框架,即所谓支架,起着支撑作用。通过教学,把教师的“教”作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撑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把学生从一个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作为一切现代技术的基础,教改呼声一直很高,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存在“教改冒风险,多做习题最保险”的思想。当前教学中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以讲代学,以灌输代替学生自己理解,把多做习题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唯一手段。以致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传授知识”、“应用知识”两个过程,学生成了接受现代知识的“收录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教学中,而我以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思考,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知识,掌握规律。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秦福伟 《山东教育》2008,(7):127-127
“把教师放在自己心上。”好的校长让教师津津乐道,让学生、家长念念不忘。这说明校长、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化作对同事的关怀,“把教师放在自己心上”。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但是教师是人,人是需要理解、关怀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对教师需要多一些爱护和理解,多一些人情味,让他们每天带着美好的心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