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教学名师"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需要“教学名师”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校教学质量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名牌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学校学科水平高、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大师汇聚。名师造就了名校,没有名师的名校是不可想象的,而名校培养和促进了名师的成长,通过名师的大旗弘扬了名校的传统和声誉;名师吸引、培养了高徒,优秀的学生又反衬出名师的睿智和远见 ,传承了名校的校风;名校、名师和高徒之间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互为发展。而在这三者之中 ,名师是一个中心环节。从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当前,在教育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个性风格越丰富  相似文献   

3.
为师之我见     
我认为,当前或未来可以称作名师的人,应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应该是一个具有温文尔雅的仪表风范,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道德水准,广博复合的知识储备,多才多艺的职业技能的人。总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契诃夫云:“一切都应该是美的。”有一位记者曾就“何谓名师”请教现代一位学者,这位学者这样诠释,“大学者,非大楼、大房、大广场也,而是有大师也”。也就是说,名校出名师,名师带名校,名师是名校的招牌。  相似文献   

4.
“可以没有大楼,但是要有大师。”要办成名校,靠的就是名师,名师的德才将影响学生的一生。邯郸一中正是把“以师为本,成就学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努力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5.
胡瑞峰 《上海教育》2009,(24):56-57
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将这句话迁移到当下的中学,其实也可以作这样的认同:“中学者,非大楼也,乃名师也。”2011年,高桥中学将迎来百年华诞,立足于历史名校的现代化之路,如何使一批有才情、有抱负、有追求的青年教师率先脱颖而出,成长为“本土名师”,始终是学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
甘泽杰 《青年教师》2009,(12):31-32
校以师名,师助校名,交相辉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造就名师,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的基础。正所谓“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纵观名师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名优教师的成长是有其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培养名师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快名校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程.打造名师团队,学校应成为名师发掘的“伯乐”,名师培育的“摇篮”,名师成长的“阶梯”,名师展示的“舞台”,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相似文献   

9.
名校有名师,名师强名校,名师战略是红安县张家湾中学近年来制订的重大决策。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破冰启航,多角度、多途径探索强校方略。最终确立了“育名师、创名校、出名人、立名声”的办学思路,把名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做大做强的头等大事,以名师效应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无疑是办学理念开出的灿烂花朵,也是管理制度培养出的甜美果实。学校的终极目标无疑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建设祖国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实施者是教师,激励师生成就自我、贡献自我的是制度和理念。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向是教师的成长、成家,学生的成人、成才。铺设走向大师的教师成才之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名师集群作支撑。惠州一中作为粤东名校能否永葆青春,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岭南名校,是我们时时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方向。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引导教师向人师、精师、名师、大师攀登。1.制定《惠州一中“名师”工程规划》,实施“惠州一中名师工程”。我们学校有三种类型的“名师”,即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老师。对这些老师(包括特级教师)的推举、评选、命名,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使之制度化。对被提名或已命名的“名师”,我们实行有计划的培训。我们认为,对教职工而言,培训是最好的福利。2.制定《惠州一中教师发展考核评价方案》,激励教师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我们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行为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惠州一中教师发展性评价条例》,并从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1.
CET这期“封面人物”采访的是广州市第43 中学的黄小红老师。选择黄老师的原因有二: 一、提起名师,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把他们与名校、重点中学挂钩,不过在广州名师辅导网的教师名录里,却有一位老师来自普通中学, 而且当时那中学还是一所麻雀学校,没有高中部,属于E类学校。这位老师就是黄小红。  相似文献   

12.
秦培元 《文教资料》2006,(31):36-3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名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领衔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都是巨大的,其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的高低。我校能走出困境,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成为普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名校,全在于一大批“名师”的奋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名师”,就没有洋思。洋思过去的成名,得益于“名师”,洋思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名师”。我校“名师工程”培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一支占全校教师总人数30…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名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领衔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都是巨大的,其数量和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的高低。我校能走出困境,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成为普教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名校,全在于一大批“名师”的奋力支撑,可以说,没有“名师”,就没有洋思。洋思过去的成名,得益于“名师”,洋思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名师”。我校“名师工程”培养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一支占全校教师总人数30…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学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核心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各校都要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戴铜 《江苏教育》2007,(13):52-53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新聘了130多位青年教师来校任教。在青春活力不断加强的同时,学校原有的名师资源也被一定程度地稀释。为了进一步保持和放大优质资源,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名师创名校、名校塑名师”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队伍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跨越平凡     
1995年9月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隆重表彰首轮评选产生的“三名”(名师、名校、名校长),大连市中山区桃园小学荣登“名校”之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题记。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王少滨 《青年教师》2009,(11):50-51
《明师心语》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第一辑中的一部,作者是原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吴昌顺。我读《明师心语》是被书名所吸引,我奇怪为什么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呢?“名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著名的教师、闻名的教师。学校的名师工程,树名师建名校等,让名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梦想。窦桂梅、赵谦翔、魏书生、李镇西等各地名师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么此“明师”何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这本书,读罢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文献   

19.
中年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 ,很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一个敬业爱岗、人格高尚、业务精通的优秀教师群体。古人说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名师就是学校的“仙” ,只有拥有名师 ,学校才有可能成为名校。通常我们比较关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对中年教师的关爱和引导。不妨说 ,学校的过去是老年教师书写的杰作 ,学校的现在是中年教师耕耘的天地 ,学校的未来是青年教师勾勒的蓝图。中年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十分重要的群体。作者试图通过对中年教师现状及地位的分析 ,进而简述中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学校应当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