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诗词文赋均有突出成就,尤其他的散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文风,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台湾散文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现代散文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通过梳理台湾散文发展的创作走向,对台湾近五十年的散文发展进行分期,对每一阶段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主要作品进行分析评述,就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及一般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介绍分析了台湾散文在特定的时代氛围和历史条件下,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魏晋以来,山水景物作为审美主体进入文学表现的领域,产生了山水游记散文,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文学发展道路上,经过唐代的定型、宋代的发展、明清的巩固与提高,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今天对它加以总结与借鉴,对当前的散文创作是会大有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文艺观念涉及生活与创作、小说和散文、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挖掘生活中“属于文学的东西”;“散文的不可制作性”;创作要表现“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等,是铁凝文艺观念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中尤为突出,一大批大陆赴台作家诸如梁实秋、谢冰莹、张秀亚、林海音、琦君、余光中、洛夫等,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文学传统的遗风余韵,将在大陆因政治原因断裂的现代文学传统成功续接到台湾文坛上。琦君是台湾女性散文的集大成者,她在散文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五四作家冰心的影响。在创作主题上,她继承了冰心爱的哲学,尽情歌颂母爱、童真、自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将爱的书写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以此展开对人生、人性的探索;在创作风格方面,她承袭冰心温柔敦厚、典雅清丽的风格,同时又不断探索,开创了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疏淡厚重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判词作为一种独特文体,其产生、成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程息息相关。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判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文学性与实用性进一步演化,由拟判演变为实判,由骈文演变为散文,明确引用法律条文作为判决的依据。本文拟对宋代判词的沿革与发展进行探讨,力图呈现其内在脉络和历史轨迹,从社会环境、文学传统和创作主体等方面揭示其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9.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四)宋元文学 第一,宋代文学 1、诗文: ①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创造,追求新奇、细密、显露而富于理趣;同时出现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重要诗人有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②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宋古文八大家”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词: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文学史上词以宋称。 ①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前者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南宋名臣吴潜出身理学世家,以政名、文名继其家声。他的文学思想既得到了家学家风的浸染,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又能有所发展,成为振兴南宋宣城吴氏文学家族的杰出代表,也使宣城吴氏成为宋代一个较有特色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12.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师道的诗歌是现实主义的,通过描写个人的生活思想感受,客观地反映了北宋后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在艺术上他能承古创新,形成质朴自然、沉郁凝重的艺术风格,为宋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词家在其创作中较为普遍地运用“点化夺换”的三种表现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是宋词取得高度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宋末元初遗民刘辰翁是辛派词人后期的代表人物,其元宵词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元宵词超越了宋代节序词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隐含了深沉的寄托,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在词史上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宋社会转型,宋尚文治,为《史记》在宋朝的传播开辟了历史素地。《史记》内容包罗万象,体大思精。《史记》在宋代的传播对宋代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研究《史记》在宋代的传播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宋代文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性涵养是宋代士关注的精神境界。品性函养,要有一定的规范准则去遵循,而这种规范又具有历史延续性,于是产生“尊统”的意识。尊统有两层内涵:一为维护正统、二为崇尚权威。由前产生贯穿两宋始终的统、道统观念,由后生成穴代坛上体派纷纭的现象。可见,品性函养、尊统意识、体派现象之间,明显有一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