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茹秀英 《体育学刊》2006,13(1):19-21
对二战后奥林匹克组织体系变革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布伦戴奇时期,奥林匹克“三大支柱”组织体系出现了分裂,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之间出现了冲突与矛盾,打破了原有的关系机制。萨马兰奇时期,与布伦戴奇时期截然相反:首先,在奥林匹克组织体系内部,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形成了一个紧密、有效的合作体系,重新巩固了奥林匹克的三大支柱的组织体系。其次,在奥林匹克组织体系外的国际体育舞台上,国际奥委会还与其他一些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不十分密切的国际体育组织建立联系。最后,在国际社会的大舞台上,国际奥委会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能真正地融入国际社会,分别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都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9,(1):1-8
体育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外交战略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特色大国体育外交涵盖了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体育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边与多边体育发展和拓宽与国际体育组织交流与合作,进而形成开放新格局。其体育外交战略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体育元素扩大公共外交圈的先进性,深化民间体育交往的开拓性与多元化体育外交的稳定性。新时代我国体育外交应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提出中国式体育主张和贡献中国体育智慧作为行动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史学的角度对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关系由来与发展分四个阶段进行了阐释,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国际机制理论———对这种关系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拓宽我国奥林匹克的研究,并为成功地组织和运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可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家三爱  潘海英  陈俊萌 《精武》2013,(23):152-153
本研究意在通过分析我国体育外交的作用与影响,制定出更好发挥我国体育外交作用与影响的对策。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作用与影响包含发展对外关秉、提升我国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促进国际合作以及发展对策经济;对策包含注重确立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地位。进一步科学参与和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以及加强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以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北京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整合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遗产系列官方文件,从愿景理念、组织保障和活动内容3个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在践行国际奥委会改革新要求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我国重要历史阶段的使命担当,以共享未来为愿景,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和廉洁办奥理念,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北京冬奥组委、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不同层面共建组织保障,不仅充分完成了国际奥委会遗产内容的“规定动作”,同时深挖本土遗产,全力推进北京冬奥会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遗产内容的落实与开展,呈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北京方案”,为国际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6.
北京冬奥会成为中国围绕冬奥平台展开外交、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建设和谐合作国际大家庭的闪光点。“冬奥外交”是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赓续与发展。新中国体育外交生动反映了在新中国赢得生存、谋求发展和走向强大的连续过程中体育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展示国家形象、构建命运共同体中的卓越贡献。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国际国内一盘棋,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关系的建立,始终坚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参与国际体育治理,新中国体育外交促进中国外交实现了服务发展的使命。新时代中国体育外交将践行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体育外交制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球体育公共产品,影响国际体育规范、主动推进全球体育治理,创新体育外交体系、探索建设体育外交学新学科。  相似文献   

7.
罗时铭 《体育学刊》2011,18(6):48-52
就建国初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进行讨论。结果认为:建国初期的体育对外关系,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下,注意围绕"一边倒"的国家外交战略,通过不同的具体路径选择,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同时,较好地打开了新中国体育对外发展的新局面,并为后来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奥委会组织的性质入手探讨了国际奥委会组织性质,根据国际奥委会的组织界定,国际奥委会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国际性、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根据国际组织的不同分类,国际奥委会还具有其他的组织性质,即广泛性、执行性或专门性、职能性和跨国性。  相似文献   

9.
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如今已经成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乒乓外交"、"亚运外交"、"奥运外交"等体育事件是我国公共外交政策的外在表现,从"打开封锁"到"和谐世界"是我国体育外交观念演进的历史逻辑,背后昭示着是中国的和平崛起;体育外交观念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多变与时代的需求;体育外交政策演进的结果告诉我们,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外交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中国树立了体育外交新的典范。体育外交观念演进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借助体育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建立体育公共外交的长效机制,用好精英力量发挥外交特使作用;发挥体育外交作为国家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争取国际体育组织的话语权;打造自身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地理标志性"产品,大力扶持海外华人体育组织,增加体育对外援助的力度,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视角下,运用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进行研究。在深入阐述其转变,综合提炼其特点,客观总结其贡献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1)伴随着经济因素的凸显,减少了援建体育场馆设施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2)在处理体育对外援助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体育交往逐渐增多,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国际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多边体育援助;3)体育教练的长期外派与体育专家的短期讲学相结合,重视对受援国软件方面的援助,丰富了民间体育援助的力量;4)促进了受援国体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能够始终如一地承担国际责任,有效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公共外交时期、“全面引领”时期4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外交实践。取得的成果有:体育外交捍卫了国家根本利益,树立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我国和平发展思想;体育外交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资源。积累的经验有:1)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走中国特色体育外交道路;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4)凸显体育和平思想与价值。当前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工作:1)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战略谋划;2)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命探索体育外交运行机制改革;3)从社会治理思路建立民间体育外交管理机制;4)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使国际体育组织为全球体育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备受学界关注。基于历史学与公共政策学交叉理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国际奥委会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相关报告、宣言和政策文本等进行定性分析,以期厘清其政策特征。研究认为:国际奥委会凭借奥林匹克体系的领导者形象,依托其在体育运动领域专业优势逐步构建其大众体育政策体系。依据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政策体系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无暇顾及期、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互促发展期以及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逐步成熟期3个阶段。国际奥委会在逐步完善大众体育政策体系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特征:设立专门大众体育政策执行机构,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遗产促进大众体育发展,逐步完善大众体育政策工具等。受国际组织特殊属性的制约,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政策表现出缺乏核心大众体育政策、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受限和政策约束力不强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冬奥口号”是举办城市根据国际环境、国内现状以及自身本土化理解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奥会理念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动员机制,具有体育公共外交的“倡议”功能。该文聚焦历届冬奥会的口号,通过对冬奥口号倡导机制的多维剖析,发现历届冬奥口号的倡导主题呈现出从“齐聚同一时空”到以“火焰”与“激情”为中心的诠释;通过对历届冬奥口号相关的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分析,发现冬奥口号的创制一直以来都在向世界传达“义利相兼”“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契合的倡议理念。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倡议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奥林匹克精神、办赛理念和奥运愿景的中国解读、中国诠释和中国表达。  相似文献   

14.
Analysing internal documents from recently accessible Soviet archiv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correspond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Soviet sports administrators sought to gain influence and authority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in order to advance Soviet state goals during the Cold War. To counter the ‘reactionary’, ‘Anglo-American’ bloc they perceived in the IOC an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 (IFs), members of the Soviet All-Union Committee on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 sought to ‘democratis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sations by transforming them into truly international bodies that included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ose sympathetic to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of the governing culture of the IOC 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many of its members, any stance taken on by Soviet members could not overtly challenge Olympic ideals. Couching their call to expand Olympism in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cracy and the right for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Soviet administrators could present themselves as dedicated promoters of sport and use their clout to further Soviet interests. Through their efforts to increase Soviet influence globally, Soviet administrators challenged the insularity of the IOC and IFs and helped to transform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the Olympic Games into a truly glob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15.
体育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体育外交是"体育"和"外交"的有机结合,良好的体育外交活动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的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中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和中国体育外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体育外交是促进各国之间交流的纽带,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树立了通过大型体育事件开展外交的典范,同时,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外交也面临挑战,如缺乏对体育外交功能的发掘、主动灵活的外交策略亟需重视、国际体育话语权的掌控任重道远、良好的国际体育外交舆论环境尚未建立。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秉承软权力理念的体育外交,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势必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Title and flag are the baggage of Taiwan's complex past that was brought from China to Taiwan by the Kuomintang. It led to a series of conflicts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ese perspective has been used to discuss these sensitive issue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ituation on the China issue is discussed. The roles that IOC presidents – Avery Brundage, Lord Killanin and Antonio Samaranch –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Question are analysed. In summary, due to 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attitudes of the IOC presidents, the Taipei-based Committee had adopted the following names: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1949–1959), the Taiwan Olympic Committee (1959–1968)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Olympic Committee (1968–1979). Due to international reality, Taiwan finally had to use the nam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1981 to present) and pay dearly for its 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by changing its national symbols. The other sports federations in Taiwan were furthermore asked to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and change their names and flags. Otherwise, they would not be allowed to maintain their memberships.  相似文献   

18.
分析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其"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目标而在体育促进发展、体育外交领域实施的一系列资助计划和发展战略,将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规划与实践的成功之处概括为6个方面,即体育外交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战略目标关注国际社会前沿议题、战略实施中建立多元合作伙伴模式、战略资金保障制度健全、重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作用、实施体育外交绩效评估。据此提出对中国体育外交的启示:①持续增强体育综合实力,获得广泛国际认可;②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坚持周边体育外交优先发展;③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思想,主导国际体育秩序变迁;④建立多元体育外交合作模式,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⑤重视体育外交绩效评估,确保实现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建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目的是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在界定理论建构涵义基础上,以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按照现象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建构的思路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3届奥运会均遭遇不公待遇,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体育中地位不高权力不大,认为决定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体育中地位和权力(因变量)的因素应包括国际体育组织任职(自变量)、体育国际传播力(自变量)、体育话语体系(自变量)、体育外交能力(自变量);据此抽象出其共性,即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组成要素;据此确定的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影响力,被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命题,即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建构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呈正相关。最后对建构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存在的局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亚洲传统冰雪运动强国,通过两次举办冬奥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日本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主体的密切合作制定了层级分明的《体育基本法》及政策支持体系。日本体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分配合理,场馆建设迅速、运营方式灵活多样,"一贯制"培养体系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完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变革冰雪运动发展方式;从"战略驱动"到"科技驱动"全面提升备战水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打造夏冬奥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与分配,科学布局设施建设与运营;构建"教育普及-社会推广-竞技提高"多边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育冰雪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