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武术文化流派——“马氏通备武学”,它和“兰州牛肉面”、“‘丝路花雨’及续集‘大梦敦煌’”、《读者》杂志共同构成甘肃的四大拳头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马氏通备武学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远播世界、造福人类,将武术文化的种子传播全球,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奇特的世界武术文化现象。文章以对通备武学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通备武学的概况入手。对通备武学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了综合、系统、全面阐述,旨在让全社会深层次了解通备武学,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宗旨的“通备”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中更显神韵。  相似文献   

3.
拳打不知     
马明达,祖籍河北省沧县,1943年出生于兰州。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小龙研究会会长。马氏一门是当代中国传统武学家族,也是通备武学体系的主要倡导者。马明达幼承家学,在父亲马凤图的严格指导下接受了通备武学的系统训练。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古典文献和回民民族史的研究,一直从事中国武术——主要是马氏通备武学的传承与研究。在中国武术史的研究上成绩突出,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影响广泛,备受关注。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为马明达老师开辟说剑斋武学论坛,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大型武术流派“马氏通备武艺”,它是甘肃的文化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它们立足西北,辐射全国,以它优良的自身品质成功走出国门,将金子般的光芒撒向全世界,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文化现象。文章对通备武艺的缔造者、实践者马风图先生的武学成就和贡献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通备武艺,挖掘和创新以“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宗旨的“通备”神韵,使之让它在和谐社会中惠之于民。  相似文献   

5.
通备劈挂拳的拳理特点及劲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备劈挂拳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武艺,由于受西北人文、地理、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其独具西北风格特色。本文就通备劈挂拳拳理、特点及劲道作深层的研究,以此来指导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达 《体育学刊》2001,8(6):33-36,39
从对通臂、通背、通备三者的比较入手,通过对通臂演变过程的深刻剖析,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佐证,结合亲身经历,论述了武术从通臂到通备的发展历程,以及通备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突出展示了通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翟贵奇  梁德武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46-347,350
从八极拳的劲力特征、发劲方法和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八极拳的劲道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论述.认为八极拳演练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劲力发放的优劣,而掌握八极拳的劲道对于竞赛评判、教学、训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中"三艺通备"教学理念的产生背景、含义进行说明,结合体育学院办学思想和专业定位,确定"三艺"(武艺、医艺、书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和凸显了武术专业"一专多能"、"尚武崇文"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9.
黄剑君 《武当》2012,(10):7
2012"占春杯"首届全国八极武学论坛、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船厂工人俱乐部隆重举行。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卢永文主持大会。此次大会由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主办,河北省秦皇岛市八极拳研究会、河北省廊坊市八极拳研究会承办。大会为期3天,主要包括八极拳武学论坛和技艺交流两大部分,来自香港和国内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广  相似文献   

10.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少林拳美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少林拳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少林拳的技击、名称、风格、意境、武德美等方面。少林拳富含深厚的美学思想,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通过对少林拳美学特征研究,使人们对少林拳有个更深的认识,从而为少林拳教学、训练及表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充实少林拳理论体系,为少林拳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实践法,对武术教学的归因训练进行研究,指出武术教学同属于体育教育,武术教学与训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武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武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有两大拳种(太极拳、八极拳)发祥地的焦作在武术这个传统项目方面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焦作地区武术运动的良性发展,进而对我国区域武术馆校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焦作为例对区域武术馆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指出了区域武术馆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武术馆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录像统计法,以江苏女子花剑队技战术风格的形成的训练学因素为对象,从训练学角度研究出江苏女子花剑队"快、准、狠、变"的技战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总结出江苏省女花队在训练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从训练学角度挖掘出江苏女花长盛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休闲娱乐和满足体育兴趣上,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太忙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缺乏组织指导和没毅力怕吃苦等;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以及部分动机和制约因素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段上呈现出较为明显或相对的特征。从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加大投入和教师主动等方面为促成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