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儿童掌握抽象的符号,要经历动作——表象——符号这样的心理过程。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利用动作化、形象化的教学,以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历程,使他们通过动作、形象来掌握抽象的数学符号——“>”、“<”。一、讲清意义,儿歌强化教师操作积木,形成左边的示意图,提问:“4和3比,谁大谁小?”学生能看出4大3小。4大、3小,我们就说4大于3,大于怎样表示呢?我们用一个符号“>”号表示(大于)。“4>3”读作“4大于3”。交换积木的位置。3和4比呢?3小于4,我们也用一个符号“<”(小于)表示。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的地万:一个大口对左边,一个大口对右边。  相似文献   

2.
活动一实验反射活动活动目的:感受光的反射现象,激发探索兴趣。活动准备:每人一面小圆镜。活动过程:1.欣赏儿歌《请太阳》。①教师朗诵一遍儿歌。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小太阳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谁先请到小太阳。”2.幼儿实验(每人一面小圆镜)。老师:“屋子外面的太阳怎么会到屋子里面的墙上来呢?镜子怎样放才能请到小太阳?”3.讨论。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跳出教材这个范本的“围墙”教数学,就是对数学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应该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更重要的是掌握跳出范本“围墙”的方法.一、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素材,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开放性素材意义如同儿童搭积木:孩子在房间里找到了若干块积木——这是发现问题;用这些积木能搭成什么呢?——这是提出问题.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先发现数学条件,再选择有效条件进行重组,构成一定的数量关系,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可供选择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的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教“>”和“<”符号时,采用图示法教学,按照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的顺序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及应用知识,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可作如下安排。一、认识“>”和“<”符号。教师先出示一个篮球和一个小皮球,问学生:“谁大?谁小?”引导学生回答:“篮球大,皮球小。”再挂出准备好的篮球和小皮球’的图片(或课前在黑板上画好),接着用线’条连接成: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符号感,感受符号化的思想。2.通过引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代数思想,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含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由字母抽象概括成符号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流程】、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字母吗?你知道的字母有哪些?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母?师: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很广,它们能表示英语单词,能表示…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  相似文献   

7.
物理计算,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量带有正( )负(-)号;应用某些公式时,又要注意有关的符号规则。那么,如何正确理解“ ”、“-”号的含义并正确应用它们呢? 物理量的性质符号某些物理量常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力有吸引和排斥;质点沿直线运动,有相背的两个方面;热量转移,就某一系统来说,可能是吸收,也可能是放出……。对于这种区别,我们常在表示它们的字母前面加上“ ”或“-”号。这里的“ ”“-”号与数学上的正、负不尽相同,它一般并不表示数值大于零或小于零,而是代表着一定的物理意义。所以,把它们称做性质符号。有些物理量(例如电势)的数值可以大于零或小于零,从而可用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符号感"调整为"符号意识"。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吗?怎样来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呢?问题1: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吗?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是人们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课标修订小组核心成员黄翔教授认为,符号感主  相似文献   

9.
1 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已成为共识 .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 ,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 ,就不可能有代数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是代数大厦的基石 ,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 ,应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 .很多教师对此重视不够 ,有的教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过于简单 ,算不上一种数学思想 .要知道 ,数学思…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新增的“逻辑代数简介”的内容,本人初教了一次,遇到有如下的困难:(一)难于理解所讲问题的实质;(二)逻辑式的化简难于掌握。本文想谈一谈在克服这些困难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讲明抽象理论相应的实际背景“为什么这些数学符号是表示逻辑问题呢”?常常发现学生有这种疑惑。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 ,让学生学会2—5的分与合 ,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通过自主探索 ,在合作交流中发展研究意识 ,提高有序思维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 ,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培养爱数学的情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片段一 :引入师 :今天邱老师给小朋友上课 ,大家欢迎吗?生 :(齐)欢迎!师 :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 ,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师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 ,谁能示范一下吗?(一生示范自己的拍手动作 ,动作比较快)师 :做得很好 ,就是有点儿快 ,谁再来示范一次 ,动作越慢越好…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用字母表示数"师:字母虽小,作用却大!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说一首儿歌,好不好?生:好!师:《数青蛙》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13.
课题: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0、2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语言抽象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2.初步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3.在看图编故事和分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一、创设情景1.教师谈话导入。通过为小熊猫过生日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知的学习。2.学生观看动画片,讲故事。教师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二、认识“>、=、<"1.体验同样多。(1)先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们从实物入手,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操作,从动作感知、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首先是从操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括、符号”。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操作,逐步抽角出角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山东教育》2003,(14):30-32
一、不可忽视的“用字母表示数”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重视和加强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代数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的,16世纪末开始的大量使用字母和符号“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代数大厦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初等数学必须进行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转变的第一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过于简单,算不上一种数学思想。要知道,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殿堂里密不可分的两大支柱。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恰当、合理地把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起到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数”向“形”转化呢?现结合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观斗》一文中有这样一番话:……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其中“自然”一词在原稿中是“当然”,在收入文集时,作者将“当然”改为“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先让我们看“当然”和“自然”这两个词的用法。“当然”有这几个意思:一、表示肯定,这种肯定是不容怀疑的,事理上一定是这样的。如:(1)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的。(2)谁来完成这个任务呢?当然是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二、表示某种推理的必然结论,或某种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8.
儿歌     
蓝天怎么低了搭拱桥澄我赵维华\片:汾蓝天—怎么低了了月亮—怎么近了?竹园—怎么小了?小河—怎么窄了?哦,原来是我家住上高楼了!大积木,搭拱桥。一头搭在大陆上,一头搭在台湾岛。帮助星星排队伍’飞内涵。俐七歌请“台湾小并未到此结束,一接着朋友,快快过拱桥。”赵家埃我坐火箭,飞向银河。一帮助星星,排好队伍。对着水库照镜子冷编后语: 这首儿歌在浅显中寓深意,蕴藏着大陆儿童对台湾小朋友真叹挚的情谊。 构想巧妙,富于想象是这首儿歌的特点。孩子们玩的大型积木中,有中间高起并成弧形的积木,颇似拱桥。作者从写实“大积木,搭拱桥”起笔,…  相似文献   

19.
樊业银 《江西教育》2012,(14):43-44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一般通过理答这一教学方式来实现.数学课堂一般是理性的、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安静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吗?我们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吗?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充分梳理自己的思路呢?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将学生带入数学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享受中.把教师化作催生满园春色的春风春雨,和全体学生起享受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善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童谣、儿歌、对口令等形式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对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用“童言”会“童心”,以“童趣”引“学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