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帝冢原址考─—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_上议曰:古者先振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皇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  相似文献   

2.
(一)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①,乃先设验②。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③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3.
舜葬何处:一说葬于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一说葬于山西垣曲鸣条岗。前说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者自说依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谁是谁非,本文以详实可信的史料,辅以研究分析,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舜帝陵唯有一处——即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之舜帝陵。  相似文献   

4.
九嶷苍梧辨     
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因传虞舜葬此而名扬遐迩.今地理类书大都说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因为,苍梧并非山名,更不是九嶷山的别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从虞舜死葬的最早记载说起。《礼记·檀弓》载:“舜葬苍梧之野。”郑玄注:“苍梧,于周南越地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巡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应劭注:“舜葬苍梧。九嶷,山名,今在零陵营道。”文颖注:“九嶷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注:“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山海经。海内经》曰:“南方有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凌营道县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嶷。古者总名为苍梧也”。  相似文献   

5.
桥山黄帝陵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山黄帝陵地理考王北辰关于黄帝陵墓的所在,太史公在《史记》的第一篇里已作了最可信的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由于黄帝这位伟人,在历史上博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所以古代各地的群众,出于对他的爱戴之忱,往往传说他们各自的乡土就有黄帝的陵墓.这种情况由来甚久...  相似文献   

6.
考博士者,乃先秦儒学之官,始设于战国。《史记·循吏列传》有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表明六国时即有博士之目,而秦承之。《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另据《资治通鉴》卷第七《秦记二》,秦二世曾“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汉承秦祚,博士之置益广。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西汉时  相似文献   

7.
一、皇帝之妻后皇帝的正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皇后皇帝的正妻。《史记·孝文本纪》:“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女君皇后。《三国志·魏·文德郭皇后传》  相似文献   

8.
黄帝的记载,见于成书较早的《国语·晋语》、《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和《帝系》、《史记》及大量后出的文献中。《五帝本纪》的首句是:“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河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笔者认为,无论是把黄帝作为一个古老的氏族看待,还是把他作为一个古老氏族的代表人物看待,黄帝是见于正史的。就目前考古学界对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性质的认定情况来看,均认为《史记·殷本记》的积好与史事,与惬师、郑州、安阳等地发现的商文化相对应;《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与以伊洛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9.
“共和”是我国有确切纪元的第一个年号,古籍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见解,谁是谁非,有必要考辨清楚。 第一种见解: (1)“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史记·周本纪》) 卫、齐、鲁、晋、管蔡等《世家》及《年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 (2)“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 (3)张守节《史记·周本纪正义》:“《世家》云:‘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羡,音延,墓道)自杀,卫人因葬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和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纪年》和《鲁连子》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教学余暇研读《史记》,并取古今各家之说以资參证,偶有心得,随手笔录,写成札记若干条。这里不揣谫陋,将一得之见依次罗列,作为引玉之砖,望海内贤达不吝赐教。(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五帝本纪》)《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按:“推策迎日”当作“迎日推策。”《封禅书》、《汉书·郊祀志》皆作“迎日推策”。据《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彭、韩、嵯、中统、游诸本  相似文献   

11.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为黄帝陵碑亭)。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国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又号“有熊氏”。因其王“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附近),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记其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今地考之,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黄河流域,黄帝当是这一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台湾同胞同样如此,于是,他们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地重回故土寻根访祖,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故地是黄帝族发祥之地。因而,广大台湾同胞无不心向往之。台胞景仰黄帝发祥之地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史记·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二曰:“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辞海》(1983年版):“有熊,古国名,相…  相似文献   

13.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史记·五帝本纪》将中国文明史的开端断限于黄帝,体现了着眼于古代文明和经世致用的宏观史学观,贯穿着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过彭城”,曾大规模组织人在泗水捞取周鼎。而《史记·秦本纪》和《周本纪》则明确记载,周王室灭亡时,“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那末,秦始皇又何以在泗水捞取周鼎?《史记·封禅书》又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日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汉书·郊祀志》亦有类似记载。而唐人孔颖达则在为《史记》作注时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本文试对以上诸说作一考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黄帝陵前     
辛苦了一辈子,累死了,病死了,老死了,往黄土里一埋,简约到<史记>中仅六个字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这么大,黄帝陵却那么小,小到我会惊讶.  相似文献   

17.
徐仁甫先生《史记注解辨正》附《史记校读举隅·辨省略》(四川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 ,揭示了《史记》记事的“省略例”。如其文云 :“《郦生列传》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 ,赐郦生食。’按 :‘沛公喜’上节略了一段记郦生言辞。”“《游侠列传》‘而猥以朱家……郭解’等。按 :上文曰‘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此言朱家、郭解等 ,明举五人之首尾以赅括中间 ,其有省略可知。”徐先生所论 ,甚为精道。今循徐先生之法 ,似还可得《史记》“省略”之一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  相似文献   

18.
人们历来把传说或神话中炎帝、黄帝当作正统尊奉为祖先,而把全尤作为犯上作乱的叛逆加以贬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不应对炎、黄、全尤分褒贬《列子·黄帝篇》载:“黄帝与炎帝战于版泉之野。”《淮南子·兵略篇》云:“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推擒之。”《史记·五帝本纪》曰:“量尤作乱一不用帝(黄帝)命。于是黄帝征师诸侯,与量尤战于琢鹿之野。”《孔子三朝记》云:“黄帝杀之(量尤)于中冀。量尤肢体身首异处,而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北来沈括《梦溪笔谈》谓“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量尤…  相似文献   

19.
青岛大学韩玉德教授的《(韶 )乐考论》一文 ,是近年来《韶》乐研究的重要成果。但韩先生在文中提出“《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笔者不敢苟同。韩先生说 :“关于《韶》乐的制作 ,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 :‘夔 !命汝典乐 ,教胄子。’《孔丛子·嘉言》引孔子曰 :‘夔为帝舜乐正。’……知夔确为帝舜乐正。”又说 :“《史记·夏本纪》曰 :‘于是夔行乐 ,祖考至 ,群后相让 ,鸟兽翔舞 ,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史记索引曰‘行 ,曲也。’知《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知禹兴《韶》乐以庆贺舜用二十二贤臣成…  相似文献   

20.
一项羽和刘邦在起兵前都有为帝的欲望。早在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亲眼见到皇帝的威严,十分羡慕,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同样的,刘邦服役去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但是,这种愿望在当时看来是难以实现的极其渺茫的幻想。然而时势造英雄。秦朝的暴政终于引起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为刘邦、项羽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陈胜、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