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2014年是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井喷"年,各种形态、各式内容的节目层出不穷。关于户外真人秀节目外景地的选择,可分为城市和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农村出现在媒体中的频率明显少于城市,如今,户外真人秀再次把目光聚焦农村。电视作为一种以影像传播为特长的媒介在塑造景观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近年来我国户外真人秀中展示农村景观的内容,分析户外真人秀制造的"农村景观"的特点,并试图弄清楚它们如此建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评价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轨迹过程,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态和模式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指标。在新的法制进程和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孕育着新的节目形态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悬念是叙述性文艺作品中被频繁运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对于故事性很强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来说,悬念必然会在这一节目形态中"大有作为"。本文在分析悬念与电视深度报道的必然性联系的基础上,以大量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为例,试图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悬念运用找到些许规律。  相似文献   

4.
回顾"真人秀"在我国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电视工作者在"真人秀"本土化改造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本文拟以湖南卫视热播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真人角色互换栏目<变形计>为例,从节目形态、节目内核架构等方面进行考察,试图探讨当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所谓电视节目形态,是指"电视节目内容的形式结构方式,它既是具体的节目形式,又是节目模式的基本构成."①电视婚恋节目作为一种特定的节目类型在节目形态上也经历了一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目前,继湖南卫视最先推出《我们约会吧》大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后,国内又有两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同时在国内观众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类相亲节目在播出过程中的传播模式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视相亲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所有节目类型中充当收视支柱。本文以电视剧为例,从观众的职业身份角度试图呈现不同群体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偏好及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媒介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喜剧和电视艺术的融合也日趋引人注目。在喜剧类电视节目中,"跨界"的介入为电视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形态——跨界喜剧节目。本文以《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为文本分析对象,通过对电视喜剧节目的跨界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视野中探讨跨界类喜剧节目中的解构与重构、戏谑与讽刺以及杂语与对话。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人物化"桥梁。准确的角色定位是一个节目或者一位主持人成功的关键,在以情感沟通交流为主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制作中对其角色定位的重新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以东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品牌栏目《约会万人迷》为例,探讨相亲交友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的角色要求、角色定位,试图对于同类节目乃至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定位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求真节目,有人认为多关注"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和健康话题",称其为生活实验节目,1有人从传言的性质出发指出"这类节目应选择影响大的流言作为对象",2也有人称其为"实证新闻"。3但都忽略了求真节目是一次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的事实。本文从节目形态的角度出发,认为电视求真节目是以科学实验为动力模式,辅以专家解读,对与观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言进行求证的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有冲击传统电视新闻之势。面对挑战,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变革的因素,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电视栏目剧是新近在我国省级地方台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如河南电视台的<中州夜话>,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新闻故事会>等,在出现一段时间后,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因而被不少电视台当做"拯救"收视率的法宝和电视剧之外的重点自制节目.目前,电视栏目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试图对这种节目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在解读电视栏目剧形态特征的同时,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剖析这一新兴的电视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电视"脱口秀"(talk show),是一种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本文试图从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政策面对面》栏目的统筹、策划、制作入手,探讨如何从节目前期充分介入,把控谈话类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联播》不但是中国影响力最大、拥有观众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也是中国传媒生态中具有独特政治意涵的一档电视节目。该节目从1978年开播以来的一切形态变化,都折射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面向,并被观察者做出政治意义上的解读,是中国新闻改革最难碰触的"雷区"。在35年的历史中,《新闻联播》通过再现、维持、适应和扩散既有意识形态框架而确保政治变革在总体上处于执政党可接受的审慎与渐进状态,是新闻文本对政治现实的符号建构典范。本文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新闻联播》诞生35年来形态变迁的过程进行梳理,试图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语境下,探讨和阐释中国新闻改革的路径、规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新生代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强版限娱令渐显威力、"中国制造"山寨模式已成强弩之末的局面下,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出现变得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没有引进版权的情况下,原创综艺节目如何实现现象级的跨越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面临着三大困境:传播渠道单一化、受众年龄集中化、节目内容泛娱乐化。未来的综艺节目只有摆脱现有模式的窠臼,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本文试图分析既有现象级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并分别从传播结构、受众定位、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对综艺节目未来可能的改革趋势加以论述,试图为综艺节目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实现节目的现象级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综N代"节目的产量越来越多,观众对于既有节目的熟悉度和可接受度的积累使得"综N代"相较于新节目而言会更加容易"出圈"。但是由于对于节目模式和嘉宾的熟悉度不断提高,观众对于节目的新鲜感和期待感又会大打折扣。本文从《奇葩说》出发,探析"综N代"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吴承诚 《今传媒》2015,(3):124-125
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的人际传播和日常人际传播不一样,它表现出来的特质是趋向平等和相对封闭的。本文通过探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角色交流、人际传播在节目录制中各个状态的表现以及录播节目和直播节目中人际传播的差异,揭示普通受众可能无法看到的场景——节目录制时主持人、现场导演、嘉宾、现场观众等不同的角色如何"各司其职",他们在幕后进行着怎样的人际传播;在节目录制开始前、节目录制过程中和节目录制完成后各角色之间的人际传播发挥了什么样的功效,有什么不同等等。这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电视节目幕后不同于荧幕前的传播状态。作者试图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把握节目录制过程中的人际传播来给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锵锵三人行》在节目形态、嘉宾选择、话题展开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从话语的层面进行解析,考察该节目如何进行话语生产,归纳出节目参与者话语权之间的转换,并从社会实践操纵话语文本的角度阐释《锵锵》话语形态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