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饰性在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条;二是色彩;三是构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唐宋时代以前,拥有光辉灿烂的色彩的传统.宋元以降,由于文人写意画的盛行,这种传统渐渐式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探讨如何拓展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语言,重新焕发工笔人物画的色彩魅力,是发展工笔人物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何家英是中国当代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以何家英《酸葡萄》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他对我国历代人物画优秀传统的继承,及对“西画”造型、色彩艺术中有益营养的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其开创的新形式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服饰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服饰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表现明显,在服饰制作、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服饰中性别意识的形成受传统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摔跤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近现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已呈现出兴旺繁盛的景象,本文分别从题材、造型、色彩等三个方面来论述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色彩是工笔人物画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和主要手段。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作品中能够表情达意,传递不同情感。伴随时代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作为工笔人物画艺术中最感情化因素的色彩,受西方色彩学发展的影响,加之新材质和多种设色技法的探索应用及设色观念的变化,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表现领域拓宽,表现手法与表现手段趋于多元,色彩运用更自由丰富,表现力更强,在工笔人物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作用也更突出。  相似文献   

8.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当立足于时代,立足于本国文化,吸收中西方文化的优点,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学养。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基础上的现代绘画同样崇尚才情甚于功夫,崇尚个性表现甚于自然再现,也因此画家个人学养的提高,自身文化涵养的积淀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也应该在工笔人物画中表现“文人气质”。人物造型能力的提高,工笔人物画中“文人气质”的表现,使得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美术的飞速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备受关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当代工笔人物画以绘画语言和新媒材创新,不断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扩大探索和发挥的空间,使其呈现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笔画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工笔人物画作为其独立的一科,在艺术创作上逐渐走向成熟,随着社会的全面开放和画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本文结合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家的创作特点和主要作品,归纳分析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类型及其在国内画坛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孙海洋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87-88,90
通过对近十年影响力颇高的一些工笔人物画作品的分析,发现现代工笔人物画在造型方面大胆地吸收西方素描的写实性,主动深入生活提炼素材,通过完美的造型深层次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中人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传统工笔人物画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蜕变。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自身鲜明的服饰文化底蕴,尤其是在蒙古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上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文中笔者着重的分析了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体系的构成,对不同的蒙古族服饰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从而展现蒙古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展现蒙古族服饰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深厚的游牧文化以及特有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研究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一、色彩的原则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说明,中国画色彩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进行描绘的。因为一个物体的色彩,在自然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周围色彩的影响而改变原有的纯度。而中国画要求净洁明快,如果太多地追求环境色,必然忽视固有色,就达不到净洁明快的目的,这正是有别于西洋画的地方。但是,  相似文献   

14.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兴衰历程,从工笔人物画历史消长的纵向脉络以及各个发展阶段工笔人物画与文化语境的横向比较入手,探讨工笔人物画与所处时代文化语境的关系,找出其兴衰的文化根源,为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赵雄  刘显成 《文教资料》2014,(34):55-56
顾恺之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奠基者,何家英是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笔人物画造型呈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体现为时代差异、技法不同,以及追求不同绘画特色和艺术精神等,清晰展示出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历经的图示、文化精神变迁,引发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守传统、破陈规、立新意进行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4):96-98
色彩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写意性”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最高标准。工笔人物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尚意”的审美要求影响下逐步发展成熟的。而中国画自古以来“随类赋彩”、“运墨而五色俱”等赋色观也决定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一种意象色、主观心象之色:画家在用色时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使其作品色彩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从“尚意”的审美观、“写意性”的赋色观和中国画色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宋蕊 《文教资料》2014,(32):63-64
在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中,当代国画家在继承中国传统人物画设色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积极大胆地尝试与创新,使当代中国人物画既尊崇古法又面目一新,呈现出别具一格、品味高雅、含蓄婉约的艺术魅力。许多当代画家都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设色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与尝试。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蒋采萍、王仁华等采用的创新技法进行分析,探索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在现在的大型展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它、关注它,并试图把握它的主流方向.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画者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新形式、新关注点的出现会让人耳目一新,但在这众多的"新"中我们不应该被冲昏头脑,而应该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客观地审视"新"是否符合绘画的真谛.不跟风是艺术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本文试从如何认识工笔人物画、工笔人物画的现状和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现状中存在的谨毛失貌和色彩堆积的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工笔人物画发展的症站所在.  相似文献   

19.
装饰性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笔人物画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以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表现物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从线条的组织、色彩的运用、墨色变化、细节刻画以及构图的安排和变化等方面都充满了浓郁的装饰性,这种装饰性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给予加强、取舍、夸张等艺术手段进行再创造而得来的,使画面具有装饰美感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镶边是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艺,也是蒙古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在漫长的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镶边艺术处理也在不断的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风格和功能更为突出。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蒙古族服饰镶边的艺术处理及修饰价值,使我们对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