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聆听《森林的歌声》  相似文献   

2.
课型:欣赏课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2、聆听与感受乐曲中各段音乐主题的情绪,能听辨出各段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哼唱第二主题旋律。3、.能和同伴探索用竹笛表现出乐曲欢快、轻松的情绪。教学重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探索用竹笛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和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器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国标版五年级第九册音乐第一课《爱的礼赞》第一课时,学习并表演《甜甜的秘密》、欣赏《飞来的花瓣》。 教学重点:学唱《甜甜的秘密》,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唱准旋律中的大跳音程和后半拍起。  相似文献   

4.
《荧屏乐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音版)第13册第6单元中的一课。教学目标有四项,一是对本课所学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二是学唱《雪绒花》,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学习用二声部演唱,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能从《森林的歌声》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的各种鸣叫声等。 2、在欣赏过程中,用图谱的方法,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3、尝试用多种表现方法与手段,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材:湖南版三年级上册第八课 课型: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猫钓鱼》 2、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创编与表演  相似文献   

7.
课题:感受贝多芬 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材与年级:苏教版第12册六年级教材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欢乐颂》和《致爱丽丝》,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8.
下午第一节课,我给四年级的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我照着原来计划的备课,开展欣赏课教学,可是,到了听歌曲段落这个教学环节时,却出了问题,本来很简单的三个主题,反复了几次学生就找不到“北”了。我想,会不会是学生们因为音乐比较长,精力不集中,所以听不出来呢!看着昏昏欲睡的学生,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通过《森林的歌声》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并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编创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森林中的铁匠》(教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教材分析:《森林中的铁匠》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乐曲分为五段,第一段《夜晚》、第二段《早晨》、第三段《小溪》、第四段《早晨的祷告》、第五段《铁匠》。第一段《夜晚》,G大调,四四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江苏省编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八课歌曲《踏雪寻梅》。  相似文献   

12.
蒋逸萍 《儿童音乐》2011,(10):76-77
内容: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课型:唱歌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音乐形象的愿望。2、通过感知、体验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用美好的声音完成两部合唱。3、创设情境,创编作品,完整用歌声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全一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五课《音乐与造型功能》  相似文献   

14.
薛晖 《儿童音乐》2013,(12):54-55
[例五] 《蓝鸟》是由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学校徐杨老师设计并执教的一节课。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集体舞表演课,内容来自于湘艺版修订课标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课。《蓝鸟》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能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蓝鸟》;能与同学合作参与表现集体舞《蓝鸟》,体验歌曲欢愉的情绪,感受乐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薛晖 《儿童音乐》2013,(9):54-55
例12: 《亚洲之声》由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刘咏老师设计并执教。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能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了解亚洲几个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等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欣赏活动课。它与众不同,一不教唱二不学曲三不跳舞,整节课以童话形式——小朋友去大森林畅游动物王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课的始终。课的开始,教者创设童话情境,开始了探索音乐的历程。在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的基础上,她让孩子们听外国名曲《天鹅》,并思考:“音乐里有什么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世界名曲,孩子们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六册(三年级)第五课《童趣》。  相似文献   

18.
李薇 《儿童音乐》2016,(8):64-67
课型:欣赏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之欣赏《水族馆》教材分析:《水族馆》是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中的另一首作品。小行板,曲调平稳柔和,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舒缓的旋律,表现了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的样子,描绘出水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素的活动。小学音乐课本十一册基础训练三和四题,除1、3、5三个音符外.没有别的旋律揭示作曲尝试。为了让学生做到听中有唱,唱中有视,视中有记,奏中有创,创中有动,我在课堂上奏了三部曲: 首先是分析曲目。我带领学生复习前几课基础训练题,从“小节填空”到补充“空句”,让学生说填音符的特点,而后又以课本第五课《小小牵牛花》、第十一册第一课《七色光之歌》为例.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歌声旋律的特点,这样学生很快找出许多音的性质,我逐一归纳起来板书在黑板上。1、重复模仿法。歌曲《七色光之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七册第六课"在妈妈身边"《摇篮曲》教学目的:1.用优美的歌声准确演唱歌曲《摇篮曲》的旋律,体验摇篮曲风格特征。2.通过聆听《摇篮曲》,了解摇篮曲体裁的不同表现形式。3.通过进一步演唱赞颂妈妈的歌来突出"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教学重点:用柔美的音色表现歌曲的内容教学难点:准确感受6/8拍的律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