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964年,王定国从常德农校植保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株洲茶陵,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1年,他戴着"湖南省农业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退休。退休后的王定国加入了茶陵县老年科技协会,担任副会长。他集结一批农业战线上的资深老专家,在省内率先创办"老科协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并向全县农民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公布了专家电话号码。农民一旦有求,专家们立即奔赴现  相似文献   

2.
<正>银川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王学义,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牧渔业局副局长等职,敬业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3年,他提前离开行政岗位,直奔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他执着的信念是:"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哺育我成长成才,我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农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考察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逻辑,发现农民对于技术推广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技术推广路径仍然遵从普适化的模式,非专业推广主体的三重角色使其在技术推广中功能显赫。农业技术推广的功能定位需要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的劳动力结构之变,农业承担功能之变以及农村发展的动力之变使得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势差"。所以,重构农业技术推广的功能定位已经成为转型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7):95-95
钱怀璞,江西省芦溪县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农艺师,一直存基层从事农业科普、农业技术推广和水稻育种工作。1996年他由县农业局副局长职位退休,随即又被县政府任命为总农艺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考察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逻辑,发现农民对于技术推广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技术推广路径仍然遵从普适化的模式,非专业推广主体的三重角色使其在技术推广中功能显赫。农业技术推广的功能定位需要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的劳动力结构之变,农业承担功能之变以及农村发展的动力之变使得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势差"。所以,重构农业技术推广的功能定位已经成为转型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胡月龄 《今日科苑》2009,(19):72-73
44年来我一直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巾帼建功、劳动模范、科技功臣,被推荐为省政府委员、省政府参事。退休后仍然坚持在科研和技术推广第一线,为我省畜牧事业发挥着余热。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6,(1):20-23
今年69岁的刘劲凡,是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退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从1959年湖南农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他把整整46年的岁月献给了沅江农业。多年来,刘劲凡坚持田间科研和农技推广,解决了沅江农民和农业生产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8.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是贫困地区推进科技扶贫的重要保障。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由于制度设计、地区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存在推广部门沟通缺乏、职责混淆、推广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激励和考核制度缺失等缺陷。因此,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应该从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拓宽推广人员配置渠道、构建"三位一体"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优化构建。并且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是贫困地区推进科技扶贫的重要保障。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由于制度设计、地区发展制约因素,主要存在推广部门沟通缺乏、职责混淆、推广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激励和考核制度缺失等缺陷。因此,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应该从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拓宽推广人员配置渠道、构建"三位一体"的激励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优化构建。并且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农技推广过程中,作为在农村社区某一范围内对其他农民的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能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对能人的概念进行具体阐释,认为"能人效应"是示范效应、公益效应、信息共享效应与磁化效应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扩大"能人效应",以期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化农技推广,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4,(3):39-39
银川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王学义,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牧渔业局副局长等职,敬业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3年,他提前离开行政岗位,直奔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他执着的信念是:"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哺育我成长成才,我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农民"。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14,(12):50-50
<正>我喜欢给农民讲座,喜欢农民的田间炕头,因为有我的存在,能给农民带来效益,做农民最喜爱的人。——姜大光姜大光是辽宁省农委金农热线"12316"首席专家,高级农民技师。作为一位农民出身的农业科技传播者,20多年来,他走遍了辽宁所有基层乡镇,探索出了"农业科普技术推广网""农资产品推广网""农副产品销售网络"三网结合的"姜大光"科普信息推广模式。姜大光作为长期活跃在辽宁黑土地上的科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纽带。笔者以8家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具体分析技术来源、社会嵌入与农业技术推广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合作社的技术来源不同,合作社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不同,合作社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研究在丰富和发展社会嵌入理论和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同时,对合作社如何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的作用没有更好发挥,队伍不稳定;自我补偿能动性差;乡镇农业推广所的试验基地条件差;推广内容单一,缺乏有效沟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农业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实施、处理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外关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我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之后一直在农业第一线工作,参加工作至今40多个年头,亲历了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巨大变化,退休后加入了江西省德兴市老科协。作为一名老科协会员,我经常进学校,教育中小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告诉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是太有可为的。进社区,宣讲"三农"政策,让人们了解农业、知道农村、理解农民。进农村,出黑板报,编印农业气象、管理、病虫害防治简报;宣传水稻、蔬菜栽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4,(6):104-107
通过对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呈现出年龄高、教育水平低、职称低的"一高两低"特点,发展能力和潜力堪忧。提出了国家人才政策应加强挖掘国内基层的科技人才红利,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类院校领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人事制度,将更多的高级职称资源投向农村技术服务一线。  相似文献   

17.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契约型机制的理论分析表明,它是一种有效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广东省温氏集团的实践证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体系是将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行为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还存在着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不足、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全、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农民缺乏接纳农业新技术的能力等问题,政府应采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拓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采用DEA—HR模型,分析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与农户采纳的协同创新及深度衔接机制构建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推广部门种植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无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技术研发与推广严重不足,农户转化利用效率较低",技术推广部门与种植户的低效运行成为主要原因,技术推广部们与种植户的协同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推广法》修正案草案日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后.现正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草案中得以确认。在此格局下.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当主力军,作为多元推广主体之一的涉农高校则应成为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