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4,(6):28-28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相似文献   

2.
田中文 《垂钓》2006,6(5):22-22
我是1991年开始迷上钓鱼的,但那时只是偶尔玩玩,对于钓鱼的理论并不是很懂,只知道坠子的重量须把浮标完全压入水中。因此,那时根本谈不上灵钝,鱼获也就很少,十次有九次都是空军。看到别人上鱼,还认为是自己的饵不对,从来没有在钓法上想想。后来我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我才了解一些钓鱼的理论知识,同时还知道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钓的钓法——悬坠钓。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4.
张绍先  昕东 《垂钓》2007,7(12):15-15
近几年来,国内几家钓鱼刊物都陆续刊登了关于垂钓力学方面的文章,对所谓空心尾浮标和实心尾浮标进行了分析、论证。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都已经证明:钓组的灵敏度与标尾是否空心无关。例如笔者本人在《垂钓》2006年第七期《谈谈暂态、静态和动态》一文中,从基本力学原理出发,推导出钓组运动方程的数学模型,明确指出钓组的灵敏度只与浮标尾的粗细、线的直径和钓组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浮标的套和号套,有大套和小套之分,大套是指同一注册商标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多支浮标的总称。如“钓鱼郎”商标下的“醉仙”包含3个款式,共22支浮标就称为大套。竞技钓手既要打浮又要钓底,还要在经常走水的大水面环境中钓混…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13):33-33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相似文献   

8.
崔亦凡 《垂钓》2005,5(2):12-12
李维新,1954年生,广东省广州市人,一级垂钓大师,从少年时就开始钓鱼。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真正专注钓鱼技法的学习与研究。1989年进入东峻学习班学习“台钓技法”,师从台湾著名钓鱼高手廖心阳、萧春平,是内地第一批东峻钓鱼学习班“台钓技法”的“黄埔毕业生”。经过系统学习和认真的钻研,钓鱼技术突飞猛进,开始在国内钓坛崭露头角。李维新大师擅长搓饵底钓,  相似文献   

9.
管察 《钓鱼》2009,(21)
从2003年开始,先是程宁,后是王永贵,接着刘树森、邓刚、化绍新、马明生、丛杰、徐清华、李喜东纷纷推出竞技浮标。由于名头响亮,这些凝聚了钓王、大师、全国冠军钓鱼经验的浮标虽然打上了××手作,却掩饰不了委托生产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11.
吴芜 《钓鱼》2009,(24)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2.
渔典     
之晔 《钓鱼》2005,(21):35-35
绷尖钓法 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此话不假,但没有“眼睛”怎么钓鱼呢?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7,(1S):20-21
七、深圳钓鱼郎“竞FB-J-013” 芦苇浮标重出江湖至少有3年了。用11目的瘦身巴尔杉木浮标击底,调高了上牵引力过大,稍微有点走水就不能用轻饵了:调低了,用重饵又显得反应不足,调目区间过窄是这类浮标的缺点。于是,回过头来,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标身的浮标来得省力。同体积比较,芦苇材质轻,上牵引力足。在巴尔杉浮标调高一目和调低一目会抓不准口的时候,芦苇浮标的可调性(指增减铅皮对调目的影响)和可钓性(指钓目的任意性)可以让人省却空竿多的烦恼,当然这是指底钓小鲫鱼。  相似文献   

14.
张小峰 《垂钓》2006,6(9):36-37
鲫鱼是竞技钓鱼基本技术的练习对象,小鲫鱼的吃口多样化,是读懂和熟练掌握浮标语言的最好途径,所以钓小鲫鱼是很多竞技钓手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郁文生 《钓鱼》2007,(1S):22-23
浮标在钓鱼活动中历来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而调标在垂钓中堪称是重要环节之一,这在广大钓手中早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12):33-33
悬坠钓法被大众接受是必然的.因为它解开了过去不能解开的谜.使钓鱼成为可以研究的对象,比如提高上鱼率.扩大钓鱼范围,确定对象鱼等等,但从传统到现代,钓组变了,结构变了,钓法要不要变?穿新鞋走老路,用浮子的认识去指导浮标,当然钓不好鱼。  相似文献   

17.
水轩 《钓鱼》2005,(16)
深圳市钓鱼郎渔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浮标产品一直深受钓鱼人的喜爱,并在风起云涌的竞技场上成就了众多的钓王及钓鱼大师。  相似文献   

18.
水轩 《钓鱼》2005,(16):16-16
深圳市钓鱼郎渔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浮标产品一直深受钓鱼人的喜爱。并在风起云涌的竞技场上成就了众多的钓王及钓鱼大师。  相似文献   

19.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20.
刚毅 《钓鱼》2006,(24):28-28
钓鱼中有许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象鲫鱼吞饵钓钝的必然抬送浮标,钓灵的浮标必然下扽,这是一般的规律。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者是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钓者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收获和你日渐提高的钓鱼技术。传统手竿钓鱼可以根据鱼星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多寡来判断鱼的大小,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