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楠 《广西教育》2010,(18):67-6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文化典籍,它形成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但事实上,《诗经》中相当一部分诗歌有更久远的历史源头,这种情况在十五国风中最为明显。各地的土乐当中应当有一部分诗歌是上古歌谣的遗留。它们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与损益变形,到了周代社会逐渐定型而被收录在诗集中,因而它们传达出了更早的社会生活信息。《诗经》中为数众多的燕飨诗,即充分表现了上古礼制习俗。  相似文献   

2.
刀字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被解释为兵器,而《诗经》中"曾不容刀"的"刀"则被认为是假借字。但实际上,其假借一说仍有待考证。而刀字的本义也存在疑点,刀字与小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刀字所蕴含的文化和字义源流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相似文献   

4.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申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5.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中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卉"和"森"在《说文解字》中的归部问题,学术界有些争议。对这两字的形义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卉"的字义更偏向于"艸"、"森"的字义更偏向于"林",故分别归入《艸部》和《林部》。可见,它们的归部原则是字义所重。  相似文献   

7.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统称“五经”,它们都有自己的雅号别称。《诗经》别称“葩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通过各诸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篡而成。相传由孔子删定,当时共有三百一十一篇。秦朝焚书后少六篇。现存三百零五篇,通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二字。这些诗篇都是采摭自当时诗歌艺苑中的精华“奇葩”,故称“葩经”。《书经》别称“壁经”。这是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大成之作。在《诗经》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诗歌的流变,理清中国诗歌的性质。文章借助《诗经》文本,通过中国诗学理论来厘定中国早期诗歌的性质。这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诗性文化特征以及《诗经》本身,并且还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与哲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特”字,历来在字义方面备受争议,加之“特”字本义与今义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加大了理解《诗经》的难度.详细分析“特”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献.  相似文献   

10.
倪芝 《考试周刊》2013,(8):12-13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意象使用甚广。乐府诗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精神,将意象手法的运用推至新高度。在这当中,最为深刻的变化莫过于大量动物意象的涌现。正是一系列动物意象的使用,《诗经》乃至乐府诗歌的创作,文人的情感才有了抒发的出口,将现实生活的愤懑和悲怨推向高峰。作者以《诗经》《乐府诗集》为切入点,论析动物意象对古典诗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韵》既为韵书同时又是一部字书,因此在解释字义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例证。对引《诗》的情况从引用形式、释义、字形及内容等方面与《毛传》作比较研究,可为《广韵》和《诗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诗经》有不少联绵词,其用韵特点比较复杂.《诗经》中的联绵词与诗歌的韵律密不可分.韵律语境下的《诗经》联绵词押韵情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联绵词与诗歌押韵无关的情况;二是联绵词与诗歌押韵有关的情况;三是联绵词作为韵脚对诗歌韵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个论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明·李贽说:“三个字便讲了一部《诗经》(《四书评》).人们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诗经》的认识,也是孔子对诗歌的认识.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五》:“盖知诗人之意者莫如孔孟,虑学者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孔孟,是以有‘无邪’之训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日部70个字的考察,阐释了《说文解字》的解说体例,并从造字法和字义两个角度将日部字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日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考察了日部字的编排情况,以便更好地解读《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5.
以《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中引《诗》书证词义与篆释义关系作为考察对象,在定量分析引《诗》书证中,其中多数是与词义有关的。《说文》篆释义与引《诗》书证词义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种关系。这充分证明:《说文》所收小篆单字,引《诗》书证中的字义在绝大多书情况下与前面的篆释义是一致的,且着眼于字的本义,而引《诗》中的引申义与假借字义只占少数。此研究有利于在辞书编纂时补充例证,并有利于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诗音》 ,清人高树然所作 ,成书于清代古音学蓬勃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的时期 ,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此书的研究材料。它将上古音分为 14部 ,平上去 10部 ,入声 4部 ,按韵尾的不同将平上去分为宫、商、徵角、羽四类。但全书仍依《广韵》顺序安排韵目 ,以部为单位分卷 ,各部录入部所包含的《诗经》韵字 ,这些韵字又按它们在《诗经》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安排 ,每个韵下都列举《诗经》中以此韵字为韵脚的所有诗句。《诗音》可看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对顾武《诗经》用韵研究进行较系统地探讨总结的古音学著作。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本文主要通过对《诗经》中通假本字和借字的语音关系的分析,为上古语音的研究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浅议《邶风·柏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诗.原名《诗》或《诗三百》,至汉代奉为经典,故称《诗经》,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诗经》所反映的是距今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上古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一部具有特殊的诗歌总集,在王朝删汰诗篇、编撰成集的过程中已注入了王朝的统治意识.理清《诗经》中的主要观念,是整体把握、深入认识这部诗歌总集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诗经》的梳理,论述其中的行教化、观民俗、宣导民情意识及变风、变雅所体现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