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恭  秦威 《学会》2013,(11):5-10
《学会》杂志创办于1983年3月,迄今已30年了。其办刊宗旨是对科技社团的理论与工作实务进行研究,是中国科协系统的一本工作指导性刊物。《学会》杂志办刊的30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30年。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会》杂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当此《学会》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3,(11):48-48
《学会》月刊创办于1983年3月,迄今已30年了。学会杂志办刊的30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30年。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会》月刊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30年来,学会杂志得到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福建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国各地科协与学会组织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光明 《学会》2013,(11):32-33
2000年我写了一本宣传科协的书———《科协纵横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学会》杂志作了这样的介绍和评述:《学会》是1983年3月创刊,比《科协论坛》早两年。1982年夏天,华东、东北两区学会工作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当时我也参加了。会上有科协学会部的同志建议办一份学会工作研究与交流的杂志,与会同志一致赞成。后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终于办成。  相似文献   

4.
越过"花甲",特别是过了"古稀",我似乎越来越喜欢用"一"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怀念《红旗》杂志总编熊复老师的文章,题目叫做《一个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之后我又写了用"一"打头的两篇序,一篇是吴宪鸿的《故园风》序:《一个崭新的创意》,一篇是程瑞嘉的《数星星的老人》序:《一部基层人物谱》。不久前我用"一"打头写了一篇纪念《歙县文艺》出刊200期的文章:《一个编辑的琐忆》,前些天我为庄一心的文集《空山竹语》写序,又用"一"打头:《一个"静"字成就一部书》。今天方鸿惟发来一部书稿《走山》,嘱我为它写序,读着读着,脑里忽然冒出一句话:"一部抗击地质灾害的歌曲。"谢天谢地!不用我冥  相似文献   

5.
滋芜 《科教文汇》2011,(10):F0003-F0003
作为新安画派的传承人,凌华在省里担任多项头衔,安徽省新安画院副院长、黄宾虹艺术研究院院长,安徽省美协会员,《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策划、总编助理,《科教文汇》杂志美术编辑等等.尤其在绘画上,在省城已被列入山水画名家之列了。最近他要出一册画集,嘱我写一序言。作为与凌华相知相交30余年的老朋友,我欣然答应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6.
黄丹斌 《学会》2013,(11):43-45
时光荏苒,30年弹指一挥间,《学会》杂志进入了"而立之年"。我作为《学会》杂志30年的忠实读者和13年的热心作者,依托《学会》杂志,汲取大量的精神粮食和丰富营养。闪光的平台硕果的舞台我区科协工作能够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得益于《学会》杂志这个平台。我们从2001年6月开始在《学会》杂志发声,处女作《在创新中不断提高科协的显示度》发表后,引起科协界同仁的共鸣和赞同。文章以我区科协5年的创新实践为背景,引发出"科协工作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精确定位,在"为党政领导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宫爱风 《科教文汇》2008,(1):147-147
《隐身人》和《看不见的人》中的隐形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却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他们之所以成为隐形人一是因为社会的异化;二是因为本身对名利的狂热使得他们丢掉了自我。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只有积极地融入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  相似文献   

8.
我对《情报杂志》很喜欢,每期均细细地拜读,并深为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情报改革”和“情报理论”使我深受启发,也加深了我对《情报杂志》的感情。因为,是《情报杂志》将我逐步引向情报事业的壮丽殿堂,激起了我对情报事业的兴趣。可以用两个第一来概说。我的第一篇情报方面的学术论文“试论耗散结构的情报系统”,是在《情报杂志》1988年第2期上发表的。当时我还是一位从事情报工作的新兵,可以这么说,《情报杂志》的用稿通知,坚定了我从事情报工作的信心。另一个第一是我在《情报杂志》  相似文献   

9.
冯长根 《学会》2013,(11):73-79
2002年编委会讲话我调到中国科协机关工作后,在党组、书记处的分工中分管学会学术部工作,主管全国性学会和学术交流的事务。从那时起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完成交给我的这个任务,对科协系统资源的认识也因此逐渐地扩大,我注意到科协系统有几个指导工作的刊物,其中就有《学会》杂志。当时就想,《学会》杂志在中国科协起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主办这个刊物?我同时注意到湖北省科协还主办一个刊物,叫《科协论坛》,也是公开出版的。今天在座的有地方科协的主席和学会部长,  相似文献   

10.
管文明 《世界发明》2009,(11):21-21
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不但书的容量够分量,而且其内容也非常难得——本书470多页,采访了包括《时代》、《新闻周刊》、《福布斯》、《国家地理》等杂志在内的20多家美国乃至全球顶级杂志的总编、主编。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位中国人写的书,采访中自然会有对中国杂志现状的关照。  相似文献   

11.
黄浩明 《学会》2013,(11):34-34
欣闻《学会》杂志创刊30周,作为中国第一本专门介绍社会组织的学术性刊物能够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商品社会的环境中坚持学术研究真是值得欣慰,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促会)和全国116家中国民促会的会员单位向《学会》杂志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祝贺。话说认识《学会》杂志,已有1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弹指一挥间,《学会》杂志将于2013年步入她的"而立之年"。30年前,一批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的学会管理干部在学会工作会议上商定,编印一本交流学术性社团工作经验与学会学理论研究的刊物。于是,《学会》杂志应运而生,从此在福州西湖畔发出中华大地的"社团声音"。30年来,《学会》杂志从不定期刊、双月刊,逐渐发展到月刊,成为国内NGO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30年来,《学会》杂志从初创期得到部份省市科协学  相似文献   

13.
肖兵 《学会》2006,(2):19-22
各位朋友,我是肖兵。《学会讲坛》现在开讲。这一期,我打算同大家谈谈学会的地位问题。关于学会的地位问题,这是大家经常议论的一个事情。普遍的说法,就是感到学会没有地位。从事学会工作的同志,特别是那些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总想为学会争取到较高的地位。经过努力,学会的地位往往老是争不到,因此埋怨情绪较多,有的工作劲头不足。这些情况都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不能过多地责怪大家。关于学会的地位,我的看法,是这样五句话:一是,不能说学会完全没地位,也不能期望学会非常有地位。二是,不能不争学会的地位,也不能总是争学会的地位。三是,…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1,(1):56-65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1.肯·卡尔代拉(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气候变化科学小组成员):能源是个大问题。聪明的投资将带来大收益。  相似文献   

15.
弹指一挥间, 《学会》杂志将于2013年步入她的"而立之年"。30年前,一批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的学会管理干部在学会工作会议上商定,编印一本交流学术性社团工作经验与学会学理论研究的刊物。于是, 《学会》杂志应运而生,从此在福州西湖畔发出中华大地的"社团声音"。 30年来, 《学会》杂志从不定期刊、双月刊,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3,(11):64-64
本刊成都讯:今年是《学会》杂志创刊十周年,受编委会委托,4月20日在成都四川省科技活动中心召开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四川省科协、成都市科协的领导同志和学会部负责人,省市部分学会秘书长及《学会》杂志社在川的编委共30多人。座谈会首先由《学会》杂志常务编委冯彬彬介绍《学会》杂志创刊十年来的简要情况,中国科协常委、四川省科协副主席赖诚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很懒惰的人,从来没有给任何杂志社写过“读者来信”,这次实在是不吐不快,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份在广大科技爱好者圈子中广受好评的杂志不能因为一篇文章的不恰当立意,而给读者传递出“压制创新”的信息——说的是2008年12月号《“黑”你没商量》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刘恕 《学会》2013,(11):71-71
《学会》杂志创刊20周年了,我愿借此机会向为《学会》杂志创办和发展付出艰辛劳动的朋友们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会》杂志是从事学会工作和学会研究的同志的一个园地。从创刊开始就以交流学会的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学会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己任,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始终坚持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办刊方向。经过20年的艰辛耕耘,这份刊物已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入选刊物,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科学大众》杂志文学顾问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也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曹文轩在获奖后表示:"我之所以获奖,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是独特的,它只能发生在中国,但它牵涉的主题是寓意全人类的,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它们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每2年评选一次,  相似文献   

20.
弹指一挥间,《学会》杂志于2013年步入她的"而立之年"。30年前,一批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的学会管理干部在学会工作会议上商定,编印一本交流学术性社团工作经验与学会学理论研究的刊物。于是,《学会》杂志应运而生,从此在福州西湖畔发出中华大地的"社团声音"。30年来,《学会》杂志从不定期刊、双月刊,逐渐发展到月刊,成为国内NGO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