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发展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新闻传播的渠道与方式以及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等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发展步伐日益放缓,无论是广播节目的收听率还是行业影响力,明显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很多地市级广播电台纷纷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编辑思维与技巧很难跟上新时代媒介发展的步伐,亟待转型和创新,否则很难为广大听众提供优质的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3.
网络编辑记者的新闻职业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使整个世界变成了鼠标轻点就随时可见的“信息显示屏”。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模式所代替。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以及发表反馈意见的自由和方便。受众随时可以在新闻报道后面“跟贴”、“灌水”,发表各种信息、评论或意见,信息的发出者不再受控,而网络媒体的控制者却无法对网上的各种信息立即全面有效地控制。在这种格局下,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如果对网络新闻报道及反馈信息处理不当,就难免对社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眼下,随着网络交流工具的不断涌现与广泛应用,正实现着信息源、媒介、受众的“三位一体”,加速了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递,使得新闻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信息覆盖面更加宽广。这就是新传播时代的数字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除了新闻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之外,信息的高度自由同样激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本文介绍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特点,阐述了新闻编辑新的定位,从新闻传播方式、受众喜好等方面分析了新闻编辑的转型方法,希望新闻从业者能够快速转变思路,为人民群众传达丰富多彩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李新生 《新闻世界》2009,(10):32-32
媒体数量的快速倍增,以及“第四媒体”网络的异军突起.使受众在选择信息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信息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也使受众由先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决定媒体命运的主动参与者,媒体的信息质量和传播质量与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由于日益加剧的媒体竞争,也由于新闻受众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地方媒体参与重大题材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刘擎东 《视听界》2004,(2):41-42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的“智能”,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信息双向交通。网络新闻传播轻轻松松地把每一个受众都困在“网中央”,或者说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用户(新闻信息寻求者 新闻信息传播者)。电视观众的被动接受也变成了网络用户的主动接收, 你什么时候想看节目就可以在什么时候调阅。通过智能软件,甚至还能对节目进行加工,要简明新闻还是要深度报道,只要对软件“说”一声,电脑就会帮你选择好。“网播”真正实现了体现私人空间的“窄播”(Narrow casting),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认为最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使“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Prime time is any time)。网络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仅使受众等到了真正的解放,而且有力地吸引了受众。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现场报道以其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受到受众广泛关注,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现场报道在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接收信息,转而变成了内容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这种受众的高度参与感对于充满仪式感和现场感的新闻现场报道形成了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9.
林铁 《当代传播》2011,(4):81-82,86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给文艺传播带来了新的变化.手机电视的流媒体传播方式结束了电视传播的固定化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文艺传播更开放更自由.手机电视通过手机功能实现用户和网络间双向信息交互,打破了传统电视被动接收的传播模式;手机电视属于“一个人的电视”,尊重受众需要,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田勇 《网络传播》2004,(3):42-44
互联网的出现对新闻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大的冲击就是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向更重视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其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中的国际舆论斗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对中国新闻传播格局的冲击 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扮演着受众与信息源之间的“中介人”角色,它们对新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一定的传播时机、传播方式和传播频度,进而控制传播进程,得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因此说,在传统媒体居统治地位的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自由选择余地不大。而互联网出现后,任何上网者不仅可以在网上同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打交道,而且能直接接收到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新闻信息,还可以从非媒体机构发布的信息源中直接获取新闻。这样,网络传播的受众便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今天,除了2000多家传统报纸、900多家电视台外,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14.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55-56
互联网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但凸现了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同时融合着各种媒体的内容特性,而且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又称接受者,指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或信息的接受者。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受众只是媒介所有者宣传、教育的对象。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化传播的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新闻的受众: 1、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享受对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2、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是为受众度身定制的个人化传播模式。 3、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  相似文献   

15.
李红 《青年记者》2007,(8):30-31
在大众传播活动当中,传播并不是、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传播出去,接收也并不是将所有的信息都接收,他们在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当中都是有选择的。“对于传播中固有的选择行为,理论上一直未找到研究的焦点,直到后来卢因首次用‘把关人’(‘守门人’)比喻为做出选择行为的人。”由此,“把关人”的概念为大众传播当中的选择行为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卢因通过分析食物进入家庭的“渠道”,认为“把关人”的一系列选择行为受到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如潮的讯息冲击着每个人,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获取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不但大大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而且剥夺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有时受自身或外界条件的影响,受众对讯息的“选择、加工能力”并不很强,这一客观现实无疑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2010,(5):4-5
网络给予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之一,就是让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实现了信息接收和舆论表达的多元化,在主流媒体之外,网络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样一个新的传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网民在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和取舍传播平台。刻板、单调、远离真实的传播平台将越来越没有市场,遭到受众的抛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信息的倡导者和宣传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对新闻编辑进行角色定位与转型,并保障新媒体编辑人员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发挥,是现阶段新闻传播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提出的新要求,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转型的措施,以期培养出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朱玲玉  屈婷 《出版广角》2016,(13):31-33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新兴媒体行业改变了我国媒体行业的市场格局,社会受众行为习惯的转变,广告营销方式的改变,使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我国广电媒体行业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1、新闻选择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广义上讲,新闻选择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对新闻传播者或“把关人”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把关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或新闻制度决定的。毛泽东所说的“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就是选择“把关人”的一种原则。二是新闻机构通过“把关人”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更准确地说,是对自然状态中的新闻信息的选择。选择新闻事实(信息)是新闻机构的直接功能和责任。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方式,反映着每一新闻机构的新闻方针、新闻倾向和新闻传播目的。三是受众对新闻产品的选择,这是一种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受众的新闻需要、新闻趣味和他们对待新闻机构的态度。对“把关人”的选择,对新闻事实(信息)的选择,对新闻产品的选择,三者共同构成了新闻选择的整体图景,也反映着新闻传播的整体状况。 2、现今新闻界所说的新闻选择主要是狭义上的新闻选择,即“把关人”对新闻事实(信息)的选择。这是选择的中心环节。这种选择包括两个大的基本环节或阶段,首先是记者进行采写时对原始新闻事实(信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