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麒麟  林炽贤  杜宇 《科技风》2014,(14):97-97
本文主要用实验法观察泽蛙的择偶选择。设置4个因素,分别是背中线:有、无背中线;体色:深色和浅色;身体形态指标:高和矮;体型大和小。用以上四个实验组来探讨雄性泽蛙的择偶选择。结果显示:无背中线浅色的雄泽蛙对深色的雌泽蛙有明显的偏好,因此只有体色对泽蛙的择偶产生显著影响,其他三种因素对泽蛙的择偶偏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美国埋葬虫     
<正>门:节足动物门纲:昆虫纲目:鞘翅目科:埋葬虫科属:埋葬虫属列入IUCN红皮书保护现状:极危(CR)这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腐肉甲虫,这不仅体现在它们的伙食上——都是动物的尸体,还有它们那种在埋下的尸体旁亲手抚育自己的子女长大的社会习俗。这个科  相似文献   

3.
骆越蛙图腾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蛙图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延续骆越民族的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分析蛙图腾在不同载体形式和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归纳提取其审美特征,继而在图案学的理论架构中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以蛙图腾纹样图案为载体,来诠释现代骆越民族文化的装饰语言。并对蛙图腾纹样进行创新运用研究,充分体现骆越文化在现代社会民族性、实用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来大狐蝠     
<正>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翼手目科:狐蝠科属:狐蝠属列入IUCN红皮书保护现状:近危(NT)马来大狐蝠有一只小猫那么大,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它在马来森林维持着其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基因交流。但和其他以森林为家的动物一样,它躲不开人类文明发展脚步的无情践踏。1998年,一些狐蝠  相似文献   

5.
蛇蛙大战     
通常,蛇是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天敌,蛇吞食蛙或蟾蜍甚至经常被当作食物链的典型例子。但是,蛇也不总是稳操胜券的一方,例如,在广西的十万大山中就经常上演令人惊心动魄的蛇蛙之战。这里分布有一种棘胸蛙,它是体形较大的蛙类,身体粗壮,雄性体长约在10~13厘米之间,胸部有分散的大黑刺,是当地蛇类的主要猎物之一。不过,棘胸蛙有时也会主动向蛇发出挑战。在夜晚,正当三五成群的棘胸蛙蹲伏在石上高歌时,一条1米多长的毒蛇竹叶青寻着歌声爬来,准备在斑驳阴影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偷袭它们。  相似文献   

6.
鲸鲨     
<正>门:脊索动物门纲:软骨鱼纲目:须鲛目科:鲸鲨科属:鲸鲨属列入IUCN红皮书保护现状:易危(VU)它的体型巨大如同鲸鱼,但是性情温顺如同绵羊。这种硕大的鲨鱼,完全颠覆了鲨鱼凶猛的形象,只是安静地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和磷虾。人类很容易把它们送上餐桌,但是动物学家们却对它们的生命周期知之甚少,因为它们的洄游几乎遍及全球。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是我国特产的珍贵野生动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输卵管(蛙油)是中医名贵药材,具有补虚退热、益肝肾,养肺阴的功能,主治精亏劳损神经衰弱等病,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宴会上的美味佳肴,蛙卵、头、皮等部位是制造美容保健品的上好原料。现就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越冬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人出于无奈.才在无房、无车的情况下玩“裸婚”,但弹琴蛙就不同了。雌性弹琴蛙不但拒绝“裸婚”,而且还特别青睐“豪宅男”。而雄性弹琴蛙也很懂异性的好恶,所以不但卖力打遣豪宅,而且还会主动吹嘘炫耀自己的豪宅,以此来广泛征婚。 雄性弹琴蛙以他们音乐般的叫声而闻名,因为它们的叫声高低错落,有比较明显的节奏和韵律。这些天生的歌唱家总是欢唱不停,不但在巢外面唱,就是在自己的巢内也才唱。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2):38-38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在美国中西部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名为“阿特拉津”(Atrazine)的除草剂,可能致使在被其污染地区的蛙类出现性腺变异。尽管对这是否是导致蛙类性别变异的真正原因尚存争论,但科学家指出,两栖动物对于环境变化可能较为敏感,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其生存造成影响。 据美国相关媒体报道,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yrone Hayes等人,对从爱荷华州到犹他州被阿特拉津污染的八个地区的蛙类及环境中阿特拉津含量进行了研究。科学家发现,在这些地区中被阿特拉津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70-470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沈钧贤研究员及同事通过研究表明,作为通讯方式之一.仅雄凹耳蛙进化了超声听觉。他们通过声学、电生理学及激光测振实验发现.将雄凹耳蛙求偶声回放给雌蛙,记录到雌蛙对正常范围叫声的反应(趋声,有时还发出雌蛙特有的高频短声),但对超声范同(频率高于20千赫)的求偶声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2-313
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及合作者,以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生活的高原蛙类-滇蛙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高原蛙类裸露皮肤在长日照、强紫外线环境下的抗紫外线和氧化自由基清除机制。研究发现,滇蛙皮肤具有极强的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他们从滇蛙皮肤分泌液中发现了11个家族的抗氧化多肽,这些抗氧化多肽是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  相似文献   

12.
苏铁,学名:Cycas rEvoluta Thunb别名:铁树、凤尾蕉、风尾松、避火蕉;常绿乔木,属裸子植物门、苏铁科、苏铁属,原产我国南部,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云南、海南、湖南、台湾等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雌雄异株,花期5-8月,种子10月成熟.  相似文献   

13.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2,(7):18
世界上最为致命的毒性蛙类是金色箭毒蛙。它的身体没有一个瓶盖大,但其毒性却足以杀死20000只老鼠或10个成年人。不到三粒盐的重量的蛙毒,足以杀死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湘西寻蛙记     
一次两栖爬行动物考察应该如何进行?要携带什么、注意什么、获得什么?从这些方面来说,捕捉一只普通的青蛙和捕捉天平山独有的桑植趾沟蛙并没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母爱似乎是人类情感世界的一种独特表现,但在自然界中,动物的“母爱”行为也相当普遍,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比如,两栖类的负子蛙,母体把卵放在自己背部一个特殊的“小蜂窝”里孵化。虽然产卵仅只有50-100粒,但湍急的流水冲不散它们的骨肉,所以成活率高。比起高产近万粒卵的青蛙,负子蛙无愧为“慈母”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61-361
生物物理所沈钧贤研究员曾于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中国凹耳蛙具有特别的发声和定位技能。可与海豚、大象和人类相媲美。最近,Nature网络版再次发表沈钧贤等人的研究论文。该文分析了雌性凹耳蛙的超声求偶声。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育良好的声通讯系统,这是对急流噪声环境的一种适应。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即将排卵之前,雌蛙发出短促而高频的超声信号,明显不同于雄蛙的广告声。然后,他们回放雌蛙叫声来检测雄蛙的反应,发现雄蛙不仅增加了叫声活动,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蛙。春天解冻之后,溪流开始流淌,酣睡已足的蛙们醒来,从黑土深处,从溪流的沟沟汊汊,从石板下钻出来,迫不及待地干起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寂寞了长长一个冬天的吉林省北部小镇——舒兰市平安镇,又响起了天籁般悦耳的鸣声。很快,一些黑芝麻样的蝌蚪出现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8.
突破限制     
一次,友人让齐白石老人画一幅画,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细想此题很难,因为"蛙的叫声"既无形状也无色彩,虚幻之极!但这难不住白石老人,只见他淡淡几笔便勾勒出山石与清泉,清泉中游动着几只极活泼的蝌蚪!妙!今天的蝌蚪便意味着明天的蛙鸣.  相似文献   

19.
动物在强噪声背景条件下进行声通讯,必须采用特殊的策略。一小群脊椎动物,如蝙蝠、海豚与鲸,及少数啮齿类用超声信号通讯。本研究首次证实,凹耳蛙是第一个能产生并检测超声信号的非哺乳类脊椎动物。凹耳蛙进化超声通讯的能力的研究,不仅为理解为什么人类有耳道提供暗示,有助于了解动物听觉系统的进化,并对开发仿生技术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晓敏 《内江科技》1999,(6):32-32
随着冬天来临,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到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下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鱼、鳝、蟹、蛙等常见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1.鱼种: 以池面积2~6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面背风向阳,亩放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