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意识及行为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智能手机用户作为调查对象,从用户个人基本信息、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用户信息安全知识的来源以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用户对常识类信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专业类知识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男生信息安全意识高于女生;大学生使用应用程序行为存在很大隐患,信息保护行为有待加强;信息安全知识是信息安全意识的前提,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行为表现,但信息安全意识不一定转化为实际行为。性别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信息安全知识差异性不显著。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听障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听障人智能手机的使用与满足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研究发现,手机易用性以及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听障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满足感。根据实证结论,结合听障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现状,对提高听障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满足感,加强听障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注重媒介表达,重塑听障群体的媒介身份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赵玉桥  何琳 《东南传播》2017,(12):84-86
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原因既有手机媒体功能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如手机强大的媒体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呈现,同时也因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和自控能力的不足。最后还有大学管理工作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考虑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实际需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教育的配套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促使智能手机等新传播媒介日益渗透到老年群体的生活当中.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数据建立有序回归分析模型,探索"银发族"智能手机接触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状况.结果 显示:智能手机的使用目的 、使用频率等因素都与西安市老年群体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对苏南地区的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和江阴市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广手机移动阅读、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红晓 《传媒》2013,(2):28-30
只要是将手机终端和数据(除语音之外)的传播应用融合在一起,就都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终端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二是手机媒体更多依赖手机平台运行;三是广义的手机媒体除了是全媒体还是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成品形式多样且不断创新.因此,总结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必须从智能手机终端、手机平台和应用、各种手机媒体形式的创新三大方面全面分析. 移动互联网占据主流,智能手机迅猛增长由于手机媒体内容和终端的不可分性,而且目前主流的手机媒体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所以手机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情况,直接印证着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效能是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威胁和自我效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回避行为对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消极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愿对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著作财产权的本质权益是传播权,即控制向公众传播的利益.明确著作财产权的传播权基础,可以为划清著作财产权与个人使用之间的界线提供必要的参照.个人使用应采广叉的理解方式,视同私人使用,包括个人复制及个人演绎行为.同时,在对个人使用界定时,应强调使用者的非营利目的和使用的非公开范围.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是指通过信息手段向不同人群传递媒介信息.为广大受众搭建发表言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话题或者设置议题.因为自媒体本身所具有开放性、自主化、平民化、私人性、交互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能在手机终端上成为自媒体的传播者.其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通过智能手机使用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宁夏银川市的四所高职院校,作为范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的方式,针对这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现状以及使用动机,展开了调查,并分析了高职学生目前的自媒体使用现状,最后对高职学生如何有效使用自媒体及高职院校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媒体,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了幸福感理论和代际支持理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建构了一个扩展的技术接受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感知易用性通过中介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代际技术支持显著影响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态度、使用意愿、实际使用和实现幸福感;而感知趣味性对使用态度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提出在信息技术程序开发设计上应考虑惠老,方便老年人使用;社会应倡导年轻一代对老年群体的代际技术支持以提升其幸福感。本研究的"代际技术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研究和技术接受模型建构有拓展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地区上网费用的下调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手机网民用户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法,以中部某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民对于手机的拥有和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手机在给农民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传统社会秩序动摇、消费欺诈、谣言泛滥、知识沟扩大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手机对于中国农民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线问卷方法,从使用年限、使用频率、使用时长、阅读场所、阅读方式、付费方式、读物类型和依赖程度等8个方面初步揭示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行为状况。同时,进一步考察性别、年级、学科和使用手机类型这4个控制变量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摄影已成潮流.手机不仅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也可以转换为生产、工作的工具.本文基于新媒体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从新闻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对智能手机摄影应用的两个角度,对智能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匡文波 《传媒》2013,(1):65-67
自从手机诞生以来,手机始终被定义为移动电话;但是当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具有CPU、存储卡、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本质组件.手机已经演化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据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中低端智能手机降低了上网门槛,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显然,在2012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手机媒体并非独立的媒体形态,即并非第五媒体,而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27):10-10
83.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提升至83.4%,但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6.
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对于中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并不完全认同。本研究通过在上海市五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深度访谈,了解中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具体的手机使用行为,并对调查中的一些发现做出解释。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中学生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机,为家长和学校引导和管理中学生使用手机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也能为相关问题的拓展研究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手机早已不是新的沟通工具,却是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新兴媒介工具,使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情况成为一个新的调查领域,笔者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接触、使用、信任、依赖等维度,研究了目前上海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行为。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处于尚且理性状态,多数大学生利用这些APP进行新闻信息获取、进行即时聊天交流,他们没有对这些APP产生过多依赖,并认为手机社交APP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用户行为和个人终端市场的巨大变革,然而智能手机普遍偏高的价格却也让大量消费者望而却步。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横空出世于2011年10月、售价仅为1999元的小米手机一经推出便受到极大关注,其"开发模式互联网化"、"营销模式互联网化"、"销售渠道互联网化"的方式,一方面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改进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能降低渠道成本,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日渐恶化,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并梳理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进而回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法制上的演进发展;此外,通过研究刚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从而探究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路径提出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20.
吴琳琳  杨晨伟 《现代传播》2023,(3):45-50+60
借鉴三重勾连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析老年人智能手机媒体使用行为。智能手机作为科技与媒介集合体,能多方面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同方面的需要,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并满足老年人的“面子需要”。健康状况则是影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文本消费,显示其老年人群体特色,并促使老年人突破传统的交友格局,实现其原有生活交往空间的连接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