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莉  刘自强 《科技风》2022,(6):72-76
本工作制备了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并设计了电极储能性能研究的综合实验.实验按照电极材料制备、电极制备、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的流程进行,当中涉及多种研究手段.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对退火温度—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实现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实验项目,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乳酸(PLA)两种可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定的静电纺丝条件下,制备了PLGA/PLA微纳米纤维材料。在PLGA和PLA配比一定的条件下,对静电纺丝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PLGA/PLA微纳米纤维材料。通过对不同质量配比和不同纺丝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纺丝样品表面结构,孔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PLGA和PLA以8:2的比例共混,静电纺丝工艺电压为28 kv,接收距离20cm,推进速度0.3mm/s条件下,纤维直径的粗细、连续性和均匀性最好,孔隙率较高,接触角较小,断裂伸长率大,能够初步达到可以与聚丙烯补片复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团队本团队是2014年度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我国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能/储能/换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效能中的共性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在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微纳结构功能转换氧化物材料、硅镁碳基材料与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创制理论与技术,及其新的产能/储能/换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静电纺丝是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经常把喷头作为发生装置,当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时或者结束之后,静电纺丝的喷头中或者喷头末端的纤维丝溶液容易挥发而出现凝固现象,从而导致喷头堵塞,阻碍喷头进行下一次静电纺丝,不能实现连续纺丝,因此出现产量低。介绍了关于解决静电纺丝喷头容易堵塞的几种常见方法,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解决静电纺丝喷头堵塞的问题和提高制备纳米纤维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先进的"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复杂可控图案化和编织结构的电纺丝纤维支架材料.科学家比喻道,采用这种工艺,人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纳微米级的纤维编织出"中国结"这样复杂有序的图形.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介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在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创新工艺思维,开发出大流量静电纺丝规模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制备动力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及生产设备,形成了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电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人们日益关注紧缺的能源供应的问题。建筑节能方向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将相变材料掺入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制备新型高效节能建筑材料,利用FLUENT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建筑节能相变材料的储能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实现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3)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针对静电纺丝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传统的分离与拉伸方式相比,静电纺丝开始成为现阶段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针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偏低,实现大容量储能较为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新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器的材料发展,提出按电容器材料分为碳素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就其各自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0,(9):31-31
南非科技与工业研究院(CSIR)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螃蟹壳的抗菌性能,期望能找到一种基于壳聚糖的聚合物溶液配方,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由于具有特殊性能,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特别适用于创伤治疗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93-193
电工所马衍伟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制备出MnO2海胆状微米空心球、纳米团簇、线团状纳米球结构,同时对α-MnO2纳米团簇,ε-MnO2纳米球结构产物的形成机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该法制备的MnO2粒径均一,形貌可控。其制备工艺具有过程简单、合成时间短、反应温度低、样品结晶性好、无需表面活性剂、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这为纳米储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而且可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6)
石墨烯的二维空间结构十分独特,因此在电学、热学、力学方面性能优异,是目前发现的一种巨大的应用前景新潜力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以及石墨烯在储氢、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空气电池等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和保温隔热砂浆的概述作了简要论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下相变储能保温隔热砂浆的制备工艺,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保温隔热砂浆不同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分析出了保温隔热砂浆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和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性能优异的氧化铝-氧化锆纤维,获得相对稳定的氧化铝-氧化锆复合胶体至关重要。以氧氯化锆、醋酸锆、铝粉、盐酸为主要原料,聚乙烯醇作纺丝助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氧化锆复合胶体,并用Zetasizer Nano Zs90纳米粒度分析仪、AR 1500EX流变仪等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胶粒粒径集中分布在4nm~30nm,p H为3,且储能模量G'高于耗能模量G',两个模量几乎都与震荡频率相互独立时,胶体才不太可能在陈化过程中发生沉降;当胶体温度在25~30℃、含水率在45.7%~48.3%、剪切速率大于500 1/s时,胶体才能稳定的牵伸成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及电动车的推广普及,储能元件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因其优越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重点讨论了各种碳基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以来,纳米碳纤维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逐渐的引起了当今人们对它的热切关注,并调动起了人们研究纳米碳纤维的积极性。本文采用先进的制备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即聚合物共混纺丝法,将直径小于两百纳米的纳米碳纤维成功的研制了出来,并深入的对共混聚合物的纺丝工艺条件、相容性,以及碳化温度对产物性能、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还将此实验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环氧树脂当中,来研制出纳米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同时简要的论述了纳米碳纤维的添入对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碳纤维为载体,采用两步水热法在碳纤维基底上先后生长硫化钼和硫化镍纳米颗粒(Ni_3S_4-MoS_2-C),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征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将Ni_3S_4-MoS_2-C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Ni_3S_4-MoS_2-C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2261 F/g,与单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Ni_3S_4-C、MoS_2-C)相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SCI-E及SSCI数据库,检索并提取1991—2015年间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大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试图整合统计分析、文本挖掘、突现检测算法和共现网络可视化方法,旨在从整体视角实现对4大储能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景观的辨识及演化探析。此外,还定义了稳定系数和创新系数,以测度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稳定性演化和创新性演化。研究发现:储能领域的研究问题是高度集中的,"飞轮"、"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相变材料"是研究热点,"压缩空气储能"、"能源存储"、"锂离子电池"、"导热性"和"热发电"是研究前沿;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扩张明显,知识结构也不断演化,储能研究仍处于创新热络期。  相似文献   

19.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储能技术能有效地改变能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高效储能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但目前相变材料普遍存在热物理性质随时间而退化、相变材料容易从基体中迁移出来、相变材料因使用过程中承受应力而产生泄漏等影响相变材料储能耐久性的问题。此外,相变材料成本高也是其发展和应用中要解决的问题。聚丙烯腈因结构的原因不能通过热熔融重新造粒再生、也不能用热裂解的方法来回收单体,因此其回收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以原创技术打破新材料制备"垒壁",让新材料工业化之路不再"山高路远"一石墨烯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材料之王",其在材料属性方面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如最强导电性、最硬材料、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率、超高透光率等。有行业专家表示,石墨烯材料在储能、电子元器件、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有望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韩国、日本和中国在石墨烯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