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等原因,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特点的旅游者不断增多,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逐渐向深层次的参与式"体验型"旅游方式转变。体验型旅游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旅游者对景区文化符号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彝人古镇"是云南省楚雄市的一个仿古建筑群,包含了以彝族文化为核心的众多的文化元素,是旅游者进行文化消费的理想的文化空间。互动交换理论以其商品性与互动性的理论特色,可以解读旅游者在这一空间里的体验选择、体验形式与体验内容,加深对旅游体验的认识,以此构筑的体验模型为彝人古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游体验层次性的沙漠旅游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体验需求的满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审美层次理论、和谐层次理论,概括性地提出旅游体验的层次性模型,将旅游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心灵体验三个层次,并以沙漠旅游为例,针对各体验层次特点,从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市场需求三方面系统设计沙漠体验旅游产品,以期为旅游企业、旅游地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玉梅 《考试周刊》2009,(51):48-49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旅游业的发展,关注游客旅游体验,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已成为旅游经营者和从事旅游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旅游体验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并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探讨了旅游体验的交往互动模式。体验旅游强调的是游客对文化、生活和历史的体验,追求的是一种发现:发现文化、发现自然、发现历史,进而在多元与差异中发现自我。这不仅是新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结果,而且是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和提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旅游者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他们追求新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旅游者新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体验旅游的具体发展模式,选择明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体验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要求,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地是以乡村的环境、景观和生活为核心吸引物的,对于游客感知而言,乡愁体验构成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成因。把安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宣城市的泾县桃花潭古镇作为研究案例地,对古镇游客的旅游感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乡愁体验。研究表明,桃花潭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乡愁体验的物质动因和精神动因,特别是游客参与乡情和乡俗活动显著影响其乡愁体验的满意度。并提出提升乡愁旅游地乡愁景观建设、民俗活动设计和游客居民交流等游客乡愁体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古镇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古镇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及其居民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淳朴的民俗民风等构成了古镇旅游的资源条件,而邻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区景点的古镇则具备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在开发古镇旅游资源时,既要研究旅游者心理,又要提高旅游地本身的吸引力,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体验性需求成为引领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潮流,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体验营销活动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文章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运用ASEB栅格分析,总结磁器口古镇现存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分析古镇体验旅游中游客的消费需求,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意象与旅游地竞争力关系密切,从旅游地意象感知的视角研究旅游地竞争力是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旅游者对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草原旅游地竞争优势属性主要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价值、草原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环境、草原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三类,劣势属性为涉及旅游购物场所和商品、草原旅游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草原生态和物种的认知项目。在旅游者最想去的草原旅游地的感知中,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地意象竞争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时代下,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文化体验是越来越多旅游者的诉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体验式的开发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西江千户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禀赋高,有条件进行体验式开发。对西江苗寨进行调查访问后提出相应体验开发建议,以期为西江苗寨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加以缕析:阐述泉州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从文化旅游在访问目的地总体决策中的重要性、体验的深度两个维度出发,界定泉州文化旅游者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其体验偏好;从旅游者体验偏好角度对泉州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青岩古镇是多种宗教和谐并存的典型,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宗教雕塑、建筑、美术。在新阶段,青岩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必须开发宝贵的宗教艺术资源。文章在挖掘青岩古镇宗教艺术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青岩兴起的600余年,其中最关键的两百多年(1572年-1824年)与班氏土司相伴相生.班麟贵对青岩城的修筑,奠定了青岩发展的物质基础;由土司衙门改建的青岩书院,使青岩文化发生了质的变革,青岩书院出来的赵以炯等名人,成为青岩“历史文化古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作为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备受现代游客的青睐。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的真实性及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也影响着游客的精神体验。本文在探讨古村落文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的基础上,结合廿八都旅游开发所遇到的瓶颈,进而反思在现代旅游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真实性、商业化及游客精神体验之间微妙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它们的协调与否,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开发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居民素养,最终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青岩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引入了低碳的理念,在旅游生产中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低碳化、交通运输方式低碳化、古镇建设低碳化和提高碳汇能力,在旅游消费中引导游客进行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出行和低碳旅游购物等,对降低整个景区的碳排放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丽江古城与青岩古镇在资源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青岩古镇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资源状况、产业链发展、管理方式三方面,对青岩古镇与丽江古城的发展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青岩古镇旅游发展需采用营造古镇氛围,开发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近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公众认识不清、传承人缺乏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障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地旅游开发,可以实现旅游、文化、经济三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众特别是传承人、专家、企业、旅游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湘西古镇旅游开发研究入手,以龙山里耶为研究重点,首先,对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作了概述;其次,对湘西古镇的演变、地域空间特征以及旅游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再以,湘西古镇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偏好分析与资源评价进行调研,对于湘西古镇的客源市场以及游客偏好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为湘西古镇旅游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般规律和成功路径的关键在于文化传承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融合度。文化传承是从城市街区历史文化演进的内在规律入手,关注的是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风貌、历史厚重感及与当地居民沟通互动性等游客感知层面;市场配套关注的是在旅游改造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供给、服务功能实现等游客需求满足层面。基于游客满意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与市场融合模式是城市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种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